沈 淦
金華斗牛:最牛的牛不打大勝仗
沈 淦
西班牙的斗牛聞名于世,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中國的浙江金華一帶,也盛行斗牛之俗,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曾與金華火腿齊名,清末民初尤其盛行。
舊時中國的農(nóng)村,每逢春秋二季,都要舉行祭神、賽會等盛大儀式。在金華一帶,則幾乎每次都有斗牛之會。一般每個村莊至少要挑選一頭最健壯的牛參加賽會。
斗牛場是用水田開辟的,方圓四五畝,沿著田埂則遍搭看臺,臺與臺之間的空隙處則塞滿了桌椅板凳等,是用來招待外地客人或照顧本地老人、兒童和婦女的。看臺的前后左右,混雜著叫賣聲、吆喝聲、嬉鬧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熱鬧非凡。
牛要入場了,前面有一幫人敲鑼打鼓地開路,身邊又簇?fù)碇鴶?shù)十個本村漢子。牛兒頭簪金花,身披紅綢,神氣活現(xiàn)地被引入場中。雙方牛主各令4個精壯漢子護持著牛,相向而行。相距五六步時,人都退下,兩牛對峙,互相瞪目注視,好一陣,才突然直沖而前,抵角相斗,各逞其力,各施其巧。四周的喝彩聲、助威聲響成一片。往往三五個回合之后,雙方主人就各自將牛解拆開,復(fù)又簇?fù)碇顺鰣龅亍?/p>
旁觀者一般都未能看出誰勝誰負(fù),而主家卻早已心中有數(shù)了。勝利的一方歡呼雀躍,猶如簇?fù)碇晃粍P旋的大將軍,人人得意洋洋,連牛也自負(fù)地昂著頭,跟著主人徐步而歸。失敗的一方則個個垂頭喪氣,意興索然,連牛也耷拉著腦袋,沒精打采。吃了小虧的牛尚可養(yǎng)精蓄銳,第二天再與對手決一雌雄;吃了大敗仗的牛就只有殺而烹之了。因為其銳氣已挫,不但第二天不行,第二年也不能再上場了,而且此后耕田拉車都疲疲沓沓,已無豢養(yǎng)的必要了。每一場角斗,聚集的牛不下三五十頭,登場交鋒的不過十來頭。
最出色的牛,不打大勝仗,也從來不吃大敗仗,因此幾乎每一場比賽都能參加;第二等牛雖說敗仗吃得不少,但能夠且戰(zhàn)且退,好整以暇,不至于轍亂旗靡,大敗而逃;最弊腳的牛一上來就拼命蠻上,碰到勁敵,幾個回合下來就倉皇失措,完全失去了抵抗力,結(jié)果是血肉淋漓,沖出堤埂,連主人也牽挽不住。到了這時,人們無不失聲驚呼,嘩然爭避,有失足田中的,有倒栽岸下的,有泥漿滿身的,有鼻青臉腫的,有筋斷骨折的,亂成了一鍋粥,好一陣才相互攙扶著,頹然而返。
斗勝之家則大擺宴席,招待八方來賓。高朋滿座之中,主人眉飛色舞,手比指畫,大夸自家的牛如何如何出色,說是對方的角如何如何來,我方的角如何如何往;它如何如何恃強攻堅,我如何如何乘隙搗虛;我早已料到它會從何處進攻,它卻料不到我會從何處反擊……直說得搖頭晃腦,唾沫橫飛,幾乎分不清我之為牛,牛之為我了。
得勝而歸的牛也受到特殊優(yōu)待:睡的是青絲帳,吃的是白米飯,飲的是上品酒。如有親朋相訪,主人設(shè)宴款待,必定會囑咐家人道:“小心點,不要把飲牛之酒搬上來了?!蓖獾乜腿瞬恢獌?nèi)情,以為這是主人敬客之意,殊不知給牛飲的是最上等的酒,主人是舍不得用來待客的。
因為牛的地位特別高,所以牛的買主與賣主就互相呼之為“牛親家”,豢養(yǎng)牛的牧童則被稱為“牛大舅”?!芭SH家”之間常來常往,其親熱勁兒甚至勝過了真正的兒女親家。
(郵箱:2003xyw@163.com)
(責(zé)任編輯:亞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