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博
(天津音樂學院,天津 300171)
淺談新媒體技術在我國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及趨勢
楊 博
(天津音樂學院,天津 300171)
在新媒體技術廣泛應用的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學工作者也意識到了新媒體技術應用的可行性、便利性。而聲樂教學并不同于一般的課程,這是一門涉及學生品質提升,并且協(xié)調學生思考、動手能力的一門興趣教學,較之以往教師領教、學生跟學的固定模式,新媒體技術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接觸一些優(yōu)秀的音響視頻資料,拓寬視野的同時也對本身求知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本文通過對我國聲樂教學中新媒體技術應用進一步的探究,來供讀者一同探討。
新媒體技術;聲樂教學;學習興趣
隨著信息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優(yōu)質的信息傳輸工具,這點在當代的學生教學中也頗有影響?,F(xiàn)在人們對于新媒體技術教學方式有了明顯的認知,聲樂教學是一門學生自主培養(yǎng)的興趣學科,因為不了解不熟知,所以一開始學生大多會對其學習有些困難。
我國對于聲樂教學的應用新媒體技術的教學時間相對較短,一些老教師墨守成規(guī)的采用“教師領教、學生跟學”的教學方式,這樣往往很難將抽象的樂理知識解釋得透徹,學生們對于這門喜歡的興趣學科也是一時找不到學習方法;新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就在于:形象具體地展示課程知識,音響視頻資料可以向學生們傳播,起到很好的輔助授課的作用。鑒于此現(xiàn)狀,聲樂教師這一群體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運用新媒體技術將自己扎實廣博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們,豐富了教學手段的同時也對教學質量有一個明顯的提高作用。[1]
將新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中是順應信息化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而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隨著計算機網(wǎng)絡、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絡的發(fā)展脫穎而出,所謂新媒體教學就是利用現(xiàn)代技術、網(wǎng)絡資源向學生們用嶄新的方式教授知識,新媒體教學方式新穎,更具前沿性,也能較好的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聲樂教學的知識總體上呈現(xiàn)出瑣碎性、抽象性的特點,相對于以往的教學方式而言,新媒體技術可以更好地將瑣碎的東西整理的較為有秩序,具體化一些較為抽象的樂理知識點,而且比較前沿的音響視頻資料也會讓課堂變得生動形象,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我國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推行,新媒體技術也開始得到了較為全面的普及,據(jù)有關調查,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擁有了自己的新媒體教學設備,整體上也處于利用更加全面的趨勢。但是透過這種現(xiàn)象我們可以看出新媒體技術教學中的一些弊端,普及化推行的計算機技術教學由于一些教師、學校、地方性的影響往往沒有起到很實際的作用,有的淺嘗輒止,有的則根本無人問津,這就讓一些優(yōu)質設備資源成了擺設,并沒有很好地利用在教學上。
在我國當前的發(fā)展中,新媒體技術應用的已經較為普遍;在聲樂教學中突出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也是較為明智的選擇。利用新媒體技術來巧妙地化抽象的樂理知識為具象,作為初學的學生可能較難把握好一些較為困難的聲樂知識,而通過新媒體技術就可以很巧妙的解決這個問題,這種視、聽、說三者結合的教學方式成效還是非常顯著的。[2]但是這在應用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足之處,一些教師過于極端化的使用新媒體技術從而不讓學生自己試著去歌唱,或者試著去分析一些名家作品的精髓,過于依賴新媒體教學會限制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芤约敖處煹慕虒W模式,所以,秉持著對教育教學負責用心的態(tài)度,聲樂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會更高一些。
(一)明確教學目的是前提
教師在運用新媒體技術教學之前,一定要首先明確使用新媒體的目的,而不是盲目的、沒有選擇性的;制作相關的教學課件時也應該認真還原教學內容,認識到課件和書本統(tǒng)一結合的方面之后再著手準備,這樣做出來的新媒體可見才可以讓知識易于接受,與學生的互動才可以能更加順利有效。
(二)適時適度運用是保障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以往的教授方式(教師領教、學生跟學)雖然有其局限性,但是總有著其系統(tǒng)優(yōu)質的一面,聲樂教學涉及的方面很有趣味性,但是利用新媒體課件授課時也要根據(jù)課程內容來適度適時的運用,從而達到課程講解的最優(yōu)化。切不可為盲目追求趣味性而過度使用相關設備,從而分散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這樣反而適得其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盡量合理安排多媒體應用的時間和方法,使其最大效益化促進教學。[3]
(三)交互教學靈活來培養(yǎng)
利用新媒體的教學方式與以往截然不同,新媒體輔助教學的同時教師要致力于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與學生交互式的學習教學會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知識的趣味以及厚實;另一方面,教師上課的時候與計算機之間的交互作用則是影響了整個教學過程的一環(huán),聲樂教學教學要靈活的利用這種交互式教學,激發(fā)學生潛能,增加其對知識的掌握。
在當前我國總體教育教學制度創(chuàng)新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運用新媒體技術授課對于聲樂教學的教學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其中教師在評定學生的素質的時候要從整體全局來看,利用新媒體技術來全面化的評定學生,并且就教學方式、新媒體技術應用的方式仍需自行揣摩直到可以熟練運用之;另一方面則要加強對教師計算機水平的考核,作為課堂知識的帶動者應當多互動、多反思,才能在學生與教學之間起到引導的作用。總而言之,聲樂教學的新媒體技術應用要靠教師、學生等多方面的契合,在教師的引導下得以順利進行。
[1]吳非.多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4(12):79-80.
[2]但夏,李嵬.論多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及功能[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06):143-145.
[3]董靈,張萌萌.聲樂教學的新形式——論數(shù)字音頻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115-117+120.
楊博(1982—),男,回族,甘肅平涼人,教師,講師,碩士學歷,任教于天津音樂學院,研究方向:聲樂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