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書婷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廣東 廣州 510303)
淺析莫扎特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的創(chuàng)作特征與演奏
——以《紫羅蘭》為例
成書婷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廣東 廣州 510303)
莫扎特藝術歌曲《紫羅蘭》是古典主義時期藝術歌曲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而鋼琴伴奏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針對這首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從織體、節(jié)奏、裝飾音等進行簡要分析,并強調彈奏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時需注意的幾個方面的問題。
藝術歌曲;莫扎特;紫羅蘭;鋼琴伴奏
藝術歌曲是詩詞、音樂與演唱者優(yōu)美的歌唱相結合的一種音樂體裁形式,藝術內(nèi)涵極其豐富,將詩人所創(chuàng)作的詩詞配上動聽的旋律完美地演繹出來。莫扎特是古典主義時期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之一,擁有驚人的鋼琴技巧與創(chuàng)作天賦,一生創(chuàng)作了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的作品。如協(xié)奏曲、交響曲、奏鳴曲等,都成為了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而藝術歌曲也是莫扎特創(chuàng)作的眾多聲樂作品中的一類,他的藝術歌曲作為當時聲樂作品的重要形式,具有不同的風格特征。在其演唱的過程中,鋼琴伴奏同樣作為一個對歌曲靈魂來表現(xiàn)的重要形式出現(xiàn),與聲樂和詩歌相呼應,例如,在詩歌的斷句或單詞的銜接中,人聲需換氣、呼吸。而在鋼琴伴奏中同樣需要做一個氣口的處理,即抬手。因此,從樂句的呼吸可體現(xiàn)出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的統(tǒng)一與協(xié)調性。此外,在44首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的創(chuàng)作編寫中,根據(jù)樂句、詩詞不同的情感表達,作曲家運用了豐富的伴奏織體與節(jié)奏,裝飾音符號襯托。
莫扎特藝術歌曲《紫羅蘭》是運用了傳統(tǒng)的民歌體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富有名氣的藝術歌曲之一。歌詞分為三節(jié),描述了年輕活潑的少女在開滿紫羅蘭的草地上嬉戲歌唱,實則表達了一種純粹的愛情,全曲共分ABC三段。在A段中,創(chuàng)作的織體采用了與主旋律相呼應的伴奏音型,節(jié)奏也與主題相似,短小精煉,表現(xiàn)的形象活潑跳躍,并采用了明亮地G大調編寫(譜例一)。
譜例1:
B段經(jīng)歷了一串左右手均為十六分音符的間奏跑動后,調式調性轉向了同主音的g小調,相應的織體伴奏也變成了柱式和弦,再回到與旋律一致地伴奏音上,如同二人的對答,兩種不同聲音的對話,而低聲部也少不了地用十六音符分解和弦地伴奏織體進行回應(譜例二)。
譜例2:
在B段與C段之間運用了無限延長記號分隔開,因此氣氛的渲染,C段對樂句進行漸慢到加速的處理,因此鋼琴伴奏的織體也由低音與柱式和弦的對唱逐漸變化到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的織體(譜例三和譜例四)。
譜例3:
譜例4:
同樣,莫扎特在演唱者的旋律聲部添加了許多長倚音與回旋音。在演奏(演唱)時應注意時值的分配。如圖所示,十六分音符的長音需占主音時值的四分之一拍,而主音的時值則相應地要減去四分之一,在實際演奏時演奏者要聆聽其音響效果。
鋼琴伴奏在許多聲樂作品中起次要輔助作用,其編寫只是為了襯托演唱者,除了前奏與間奏外,往往演奏時要比聲樂旋律弱,音量在演唱者以下。但在藝術歌曲中,如前所述,鋼琴伴奏的高聲部重復旋律,與演唱者一唱一和時,需盡量適當突出高聲部,并配合演唱者同步呼吸,同時收,同時起,所以伴奏也算是藝術歌曲的一部分,鋼伴者與演唱者要有合作的默契。
[1]莫扎特藝術歌曲44首(高音用)[M].賈棣然陪譯.安徽文藝出版社,2010.
[2]萬木.外國音樂簡史 [M].時代文藝出版社,1989.
[3]錢仁康.莫扎特的歌曲作 [J].音樂愛好者,2001.
[4]韓海玲.莫扎特藝術歌曲的特征 [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
[5]尚家驤.歐洲聲樂發(fā)展史 [M].華東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