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勤
(上海大學音樂學院,上海 200444)
試論薩利文及其輕歌劇《日本天皇》的創(chuàng)作
袁 勤
(上海大學音樂學院,上海 200444)
本文介紹了英國作曲家薩利文在輕歌劇上的創(chuàng)作,并就其代表作輕歌劇《日本天皇》的創(chuàng)作及音樂特征作了簡要的分析概括。
薩利文;輕歌劇;《日本天皇》
輕歌劇(operetta)因其在情節(jié)、音樂風格和審美趣味上的特殊性成為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風靡歐美市民階層的重要音樂戲劇形式。19世紀下半葉,薩利文與吉爾伯特的輕歌劇以其曲折離奇的劇情,簡潔機敏的語言,靈動的音樂表達方式以及特有的英倫式幽默,使之在英國的歌劇舞臺上獨領風騷,這一時期也被稱作英國輕歌劇的“黃金時代”。
阿瑟·薩利文(Arther Sullivan,1842-1900)是19世紀下半葉英國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1842薩利文出生于倫敦,1854年入皇家小教堂任唱詩班歌童,1856年成為皇家音樂學園第一個獲得門德爾松獎學金的學生。1858年前往萊比錫音樂學院深造,師從里茲、大衛(wèi)和莫舍萊斯。1861年回英國任圣邁克爾教堂管風琴師。1862年薩利文為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創(chuàng)作的戲劇配樂在水晶宮音樂廳上演,使他一舉成名。此后,薩利文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合唱和管弦樂作品使他躋身于英國最著名的作曲家行列。1866年任皇家學園作曲教授,1876-81年擔任新成立的國立音樂訓練學校(皇家音樂學院前身)校長,在從事指揮和行政管理之外,他創(chuàng)作了康塔塔《凱尼爾沃斯》,愛爾蘭交響曲,并為皮亞蒂創(chuàng)作了大提琴協奏曲以及清唱劇《浪子》等嚴肅的音樂作品。
1871年薩利文結識了劇作家吉爾伯特(W. S.Gilbert,1836-1911),開始合作創(chuàng)作輕歌劇,首度合作《特斯皮蒂》(又名《諸神老了》)并不成功。1875年經理查·卡特策劃,二人再度合作的《陪審團開庭》受到好評,使得薩利文決心與吉爾伯特共命運。在卡特的策劃下他們成立了公司,租用喜歌劇院來專門上演二人的歌劇。隨后薩利文和吉爾伯特聯袂創(chuàng)作的輕歌劇《魔法師》連演了175場,而《愛水手的少女》更是創(chuàng)下連演700個夜場的記錄,確立了他們在英國輕歌劇領域的地位?!稅鬯值纳倥吩诿绹瑯荧@得成功,而專為美國創(chuàng)作的《彭贊斯的海盜》也久演不衰。接下來在上演輕歌劇《佩興斯》期間,卡特為他們的作品專門開設薩沃伊劇院,從此薩沃伊歌劇成為吉爾伯特和薩利文輕歌劇的代名詞,而他們的歌劇演員則被稱為“薩沃伊人”。此后,除新作品《約蘭特》、《艾達公主》、《日本天皇》之外,劇院還將他們之前的一系列著名劇目重新上演,以保持其作品始終活躍在薩沃伊舞臺。
1883年薩利文被封為爵士,他認為輕歌劇的寫作有損于他的聲譽,希望改變風格,為薩沃伊帶來更嚴肅的作品。他與吉爾伯特時常發(fā)生爭執(zhí),兩人反目期間,薩利文創(chuàng)作了他唯一一部“大歌劇”,根據司格特小說寫的《艾凡赫》(1891),取得連演161場的驕人成績,卻未能在保留劇目中贏得一席之地。80年代后期,他還擔任了愛樂協會指揮,并在曼徹斯特哈萊音樂節(jié)、利茲音樂節(jié)任指揮。長期的勞累使他健康舊惡化,辭世時年僅58歲。
在創(chuàng)作輕歌劇之初,從薩利文的作品中明顯可以感受到奧芬巴赫的影響。自《彭贊斯的水手》之后,薩利文開始尋求新的表達方式:依托英國和歐洲大陸傳統,吸收維多利亞時代的教堂音樂、室內芭蕾和歌劇的因素。他的技術嫻熟,寫作速度飛快又很少有敷衍了事之作;音樂避免情緒上的極端化,很少有真正動人傷感的時刻;快樂、風趣、幽默隨處可見,但恣意放縱和輕浮幾乎不存在,盡管筆下主要人物很少有個性特征,但在捕捉現場感和群體特征方面展現出非凡的才能。
在二人長達25年的合作中,共通力創(chuàng)作了14部輕歌劇。其中,兩幕輕歌劇《日本天皇》(The Mikado,or The Town of Titipu,又名《蒂蒂普城》)被普遍認為是薩利文和吉爾伯特合作的最優(yōu)秀的輕歌劇,1885年3月14日首演于倫敦的薩沃伊劇院。《日本天皇》講述了關于日本天皇(男低音)的兒子南基-普(男高音)與戀人云-云(女高音)在經歷種種磨難后,最終獲得天皇的原諒和認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是一部具有異國風情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荒誕的鬧劇。歌劇雖將故事背景設置在遙遠的異國,本意實則在暗諷當時英國的官僚制度。該劇是他們唯一一部在非英語國家受到廣泛歡迎的作品,如今在西方仍是一部經常上演的歌劇作品,如此一部19世紀的政治諷刺劇依舊被當代的觀眾所喜愛,足見其音樂的親和力和題材的現實意義。
吉爾伯特的腳本構思巧妙,歌詞的精巧和變化賦予作曲家無窮的創(chuàng)作靈感。劇中有不少特別的音樂處理以增加趣味性,譬如在“罪犯哭泣”段落中的木管樂插句,以及在“一個更有人情味的天皇”中,對巴赫的G小調管風琴賦格的引用。再如:“三個年輕的姑娘從學校歸來”、“所以,先生,我懇求您”、“這是一個辦法!”,這些唱段顯得如此流暢動人,情趣盎然。而“有一天事情將會發(fā)生”和“在呼嘯的風中有一個美人”等唱段中,幽默的對白和與之相映襯的音樂配合得天衣無縫。吉爾伯特和薩利文擅長描寫少女的天真無邪,他們的靈感表現在最歡快的群眾合唱和生氣勃勃的女學生們的合唱中。云-云的獨唱“太陽永遠光芒四射”中微妙的節(jié)奏處理和聲樂線條的表現堪稱聲樂獨唱曲中的杰作?!拔沂且幻骼烁枋帧焙汀霸谛『优缘臉渖稀倍际亲钪乃_沃伊歌劇選段。該劇所具有的精巧的構思、流暢的表達和特有的幽默,使它在輕歌劇舞臺上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p>
[1] 沈旋.西方歌劇辭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1.
[2] 楊燕迪.應邀徜徉輕歌劇《外國著名輕歌劇選讀》序[J].音樂愛好者,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