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西南民族大學,四川 成都 610225)
芻議理縣蒲溪鄉(xiāng)羌族釋比戲文化*
李 靜
(西南民族大學,四川 成都 610225)
釋比戲是集祭祀活動與戲劇故事表演為一體的,富有宗教色彩的羌族民間戲劇,音樂與文化相結合,表現(xiàn)了羌族獨特的藝術風格,為羌族的文化遺產,在羌族文化傳承中的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羌族;釋比戲;文化遺產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理縣蒲溪鄉(xiāng)生活的全是羌族人民,羌族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資源以及豐富的口述文化傳統(tǒng),重要體現(xiàn)之一便是戲劇,羌族的釋比戲,是集祭祀活動與戲劇故事表演為一體的,富有宗教色彩的民間戲劇。羌族戲劇中最具代表的是釋比戲,以口口相傳傳播,將羌族歷史文化、信仰等流傳至今,成為了羌族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
釋比戲的歷史開始于何時,目前無確切的史料依據(jù)。由于羌族自身特殊的歷史沿革,生活環(huán)境,造成了羌族原始崇拜和萬物有靈的多神信仰。各神都有一定的祭期,羌族人民按時祭拜,從不懈怠。
在宗教上“釋比”就是與神交流的執(zhí)行人,釋比是寨子上通曉羌族歷史和傳說,懂得釋比文化且有威信的人。釋比祭祀活動的主持時,經(jīng)常會穿插一些羌族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的唱頌,傳播知識并活躍氣氛。寨子里所有的活動都離不了釋比,如請神、安神、祈愿、驅鬼以及婚喪嫁娶等等。由于羌族是個沒有文字的民族,其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都需要靠釋比和老人們的口口相傳,羌族文化的傳承釋比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因此,由釋比主持演唱的釋比戲也就應運而生了。
在理縣蒲溪鄉(xiāng)的休溪村、奎寨等寨子,都可以看到其表演,尤其在近幾年,理縣政府為了更好的發(fā)展本縣,展示并保護理縣魅力獨特的原生態(tài)羌文化,羌族傳統(tǒng)的夬儒節(jié)活動在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蒲溪鄉(xiāng)都會舉辦,使得這一面臨失傳的古老的戲劇品種得以保護。
釋比戲的主題大都來自羌區(qū)廣為傳頌的神話傳說或民間故事。釋比戲一般主要由釋比擔任劇中的主要角色,無固定場所,根據(jù)劇目的內容定演出的人數(shù),人少時,由一人分飾多個角色,并配合與角色相符的唱調和舞步,人多時,釋比全部參加,熱鬧非凡。
釋比戲在其動作上不夠完整,也不夠規(guī)范,表演的肢體動作較原始及單調,以腿腳部為主,多以單腳跳躍,左右前后輪番交替,或者雙腳跳躍。
釋比戲大多為說唱體。釋比拜師學藝,全以口傳身授的方式。釋比戲的唱腔,因師從不同的老師,或者不同的生活地域,所以導致了不同的唱腔。但其風格特點大都一致,表演壇戲酬神祭祀的劇目時,所用唱腔的旋律,高低起伏比較大,唱段之間還多加有語言音調皆夸張的道白,俗稱神腔。釋比戲演出中,除主要由釋比說唱表演外,伴奏樂器也起了很大作用,有羊皮鼓、盤鈴、嗩吶、大鼓等,為釋比演唱伴奏,起到渲染氣氛,美化唱腔的作用。
蒲溪鄉(xiāng)釋比戲的功能、價值有社會教化、文化傳承、娛樂三方面體現(xiàn),從社會教化上:是在多種多樣的傳統(tǒng)祭祀活動中,讓每一個羌族人民皆能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接受和遵從由“神”所引導的社會道德體系?!搬尡葢颉痹谄渌那甲宓貐^(qū)已失傳或即將面臨失傳的危險,由于強勢侵襲的外來文化,唯獨在浦溪有良好的傳承基礎和廣大的受眾群體。
在浦溪鄉(xiāng)所留存的以鄉(xiāng)規(guī)民約為主題的小品劇“釋比戲”宣講著懲惡揚善,以詼諧幽默的語言,夸張滑稽的表演以及即興的現(xiàn)場互動,深受當?shù)厝罕姷南矏郏糠曛匾墓?jié)日或集會,“釋比戲”用通俗易懂,寓教于樂的形式將積極的、健康的、和諧的人生觀、價值觀根植于羌族民眾的內心深處,現(xiàn)在,蒲溪鄉(xiāng)通過繼續(xù)豐富“釋比戲”的表演形式,進一步宣傳法律法規(guī),在全鄉(xiāng)范圍內“巡演”,讓老百姓在生產、生活能夠更好的懂法、守法、用法,體現(xiàn)著其它活動無法替代的教化功能。
從文化傳承上:釋比戲是認識羌民族歷史、社會、勞動、民俗等方面的寶貴資料,是羌族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在理縣蒲溪鄉(xiāng),釋比們用淵博的知識、超強的技藝以及神秘的裝束、法器,在祭祀活動的同時,用唱誦經(jīng)文、口傳心授的方式,來傳唱自己民族豐富多彩的歷史、史詩等內容,傳承本民族的歷史文化,教育子孫后代了解本民族的起源及發(fā)展等。
從娛樂上:保留著相對傳統(tǒng)的表演形式,表演語言的生動、幽默,表演方式的風趣動人,再加上逗人的故事情節(jié),很好的展現(xiàn)了釋比戲的娛樂功能。
釋比戲在蒲溪鄉(xiāng)的羌族文化傳承中扮演著相當重要角的色,音樂與文化的結合,表現(xiàn)了羌族獨特的藝術風格。今后我們要不僅在挖掘、整理其蘊藏的審美特征、民族文化內涵、歷史價值、現(xiàn)實意義及保護傳統(tǒng)的、獨特的藝術風格方面,在其劇本、編導、唱腔、伴奏音樂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使這一傳統(tǒng)戲劇藝術更好的延續(xù)其藝術生命,釋比戲的保護和傳承迫在眉睫,理縣蒲溪鄉(xiāng)也在為釋比戲申請非遺做工作。
綜上所述,釋比戲是一種具有濃厚的民間信仰、民間宗教文化色彩的“神戲”,其豐富的文化以及藝術價值,我們需要深入挖掘、整理、分析及研究。為避免出現(xiàn)羌民族族群歷史文化斷層的情況,要更好的保護其文化傳統(tǒng),然而,對于保護和傳承羌民族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p>
[1] 于一.四川羌族釋比戲[J].中華藝術論叢,2009.
[2] 嚴福昌.四川儺戲志.四川文藝出版社,2004.
[3] 李韻葳.試析“羌族釋比戲”的六大特征[J].大眾文藝,2012.
[4] 仁增旺姆,鄭直.理縣羌區(qū)釋比戲初探[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
[5] 肖燕.羌族民間信仰及其社會價值功能[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
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型科研項目《芻議理縣蒲溪鄉(xiāng)羌族釋比戲文化》研究成果(CX2017SP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