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秀芹,賈智麟,王建民
(廊坊市文安縣農業(yè)局,河北 廊坊 065800)
2009年以來,文安縣興隆宮等鄉(xiāng)鎮(zhèn)的瓜農重點開展了小型西瓜栽培,尤其是蜜童、墨童等無籽小西瓜得到了極大發(fā)展。2013年小西瓜在新發(fā)地市場批發(fā)價為6~8元/kg,2014—2015年人們的種植熱情達到了頂峰,之后受到2015年市場價格走低的影響,2016年種植規(guī)模有所減小,批發(fā)價格最高可漲至6元/kg。目前文安縣小西瓜種植技術相對成熟,擁有一批專業(yè)的生產隊伍,可以實現(xiàn)一種多收,小西瓜年產量穩(wěn)定,主供北京新發(fā)地農產品交易市場以及部分線上交易平臺,經濟收益非常可觀。為了更好地促進小西瓜產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總結文安縣多年的小西瓜種植經驗,介紹中棚小西瓜一種多收栽培技術如下。
根據市場需求,選擇適宜的小果型品種,當地主要栽培的是禮品型小型無籽西瓜品種蜜童(花皮)、墨童(黑皮稍具條紋)以及黑花皮、有籽的中小型西瓜品種莎蜜佳等。這3個品種的共同特征是甜度很高,糖度能達到12%,口感清甜可口。
2月中下旬在溫室中播種育苗,嫁接苗需要提早10 d培育,保證在3月中下旬瓜苗長到2葉1心至3葉1心,可以定植到中棚。為避免產生過多的苗期病害,需要選擇較好的育苗基質,適宜選擇50穴的育苗盤。苗期一般控制溫度白天28~33 ℃、夜間15 ℃左右,定植前適時噴藥防治病蟲害。
冬閑時選擇6年內未種過西瓜、地勢高燥、排水暢通的土地搭建中棚,竹竿結構或者鋼管結構。該中棚一般東西6.7 m寬,南北40 m長,拱架每1.5~2.0 m設一個。棚內南北向平均整成2畦,每個畦2~3根微噴管帶南北向鋪設,中間留走道。西瓜定植前7 d扣棚增溫。移栽前667 m2施用三元復合肥50 kg、發(fā)酵雞糞0.5 t作基肥。為獲得健康植株,要選擇晴暖天氣定植,在每畦距棚邊1 m處種植,株距30~40 cm,每667 m2種植400~500株,大水或微噴混有殺菌劑和促根劑的定植水。
小西瓜栽到棚里10 d內以保溫為主,保持小拱棚內白天30~35 ℃,晚上15 ℃以上。晴天需注意通風降溫,5月前僅在中午氣溫較高時短暫通風,小西瓜膨大期保持30 ℃以上的高溫;5月份后,西瓜可長期通風,在高溫的7—9月份,過長的畦可在中間沿地面開幾個小窗,增加通風量,降低棚內溫濕度。棚內濕度大了西瓜容易得病,所以除了剛種到棚里的10 d外,濕度大時都要及時通風。
充足的肥水供應是獲得產量的保證,小西瓜在不同的生育期對肥水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一般遵循輕施提苗肥、巧施伸蔓肥、開花期控肥水、坐瓜后大肥大水促果膨大、采收前控肥水的原則。在定植后10 d左右微噴澆灌1次,每667 m2隨水追施15~20 kg高氮磷水溶肥促進植株發(fā)棵壯秧,直到坐瓜前不再給水,以利于坐瓜。坐瓜后5 d左右微噴澆灌1次,每667 m2隨水追施15~20 kg高磷鉀水溶肥促進西瓜膨大,之后根據墑情7~10 d微噴追肥1次。膨瓜期間要保持田間濕潤,采收前7 d或者坐下茬瓜時也要控水。
整枝坐瓜是小西瓜一種多收栽培技術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小型西瓜品種一茬瓜要留多個,增加輔養(yǎng)枝。采用3蔓式整枝(可增加1個蔓作為輔養(yǎng)枝),保留長勢均勻一致、粗壯的側蔓,一般在側蔓50 cm時開始整枝,根據株體大小差異進行2~3次,坐瓜節(jié)位前的其他側蔓應及早去除以避免營養(yǎng)過分消耗,坐瓜后不再整枝,整枝時結合理蔓,根據田間情況朝一個方向均勻分布枝蔓。為獲得高產量、高效益,一般留側蔓第2、3雌花坐瓜(大約15節(jié)位)。開花期或者開花前用氯吡脲進行人工噴花坐果,同一棚的雌花3日內噴完,不可重復噴花,這樣有利于集中坐果,以便于整體采收。一般在這茬瓜采收前5~7 d噴下茬花坐瓜,根據植株長勢,如果長勢偏弱也可以在采收后調養(yǎng)一下植株再坐瓜,每茬瓜每株一般留2~3個瓜。栽培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主蔓很細弱,可以廢棄它,在后期生長強壯的側蔓留下茬瓜。如果栽培管理得當,植株保養(yǎng)較好,到10月份一般可連續(xù)坐瓜4~5茬,667 m2產小西瓜6 500~7 500 kg。
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栽培上要注重培育壯苗,增施有機肥,適時加強栽培管理措施。
注重控制環(huán)境條件,全生育期要加強光照。出芽期適宜溫度控制在35 ℃左右,一旦破土露尖就要控制日溫在30 ℃左右,夜溫不超過15 ℃,避免徒長。合理利用肥水,培育壯苗壯秧,增強植株抵抗力。
西瓜甜度高,蟲害多,必要時可使用一些低毒高效的農藥防治。蚜蟲、薊馬用吡蟲啉或啶蟲脒噴藥防治,棉鈴蟲用甲維鹽噴藥防治,紅蜘蛛用苦參堿或者噠螨靈噴藥防治,地下害蟲用辛硫磷顆粒撒施防治。
隨著瓜秧生長,植株會階段性地呈現(xiàn)衰弱態(tài)勢,尤其是在每一茬瓜采收后,這時合理地加強肥水、噴藥防治病害就顯得尤為重要。防治炭疽病、白粉病、霜霉?。涸诔醢l(fā)期用阿米西達或世高連續(xù)噴施2~4次;防治疫病、蔓枯病、枯萎?。洪_花初期用惡霉靈連噴2~4次或者灌根防治。
根據噴花時間,一般小西瓜坐果后33 d左右成熟。在采收日期臨近時,可先品嘗或者測定小西瓜的口感或者糖度,據此判斷適宜的采收時間。采收時,先由工人將西瓜一次性摘下來,集中放在走道處,然后挑選裝箱運出,也可以裝筐運出后再統(tǒng)一分級裝箱。
采后一般先清潔瓜地,將秧蔓理順,清除病殘體等。為了保障結多茬瓜,防止早衰,每茬采收后要進行以微量元素為主的葉面追肥1~2次,并且微噴含氮較高的水溶肥,促進植株恢復旺長,以利于提早坐下茬瓜。一般每667 m2隨水追施高氮復合肥15~20 kg。
無籽西瓜屬于高端西瓜品種,尤其是禮品型小型無籽西瓜,因其成苗率低、栽培管理技術復雜,所以其栽培難度較一般西瓜栽培要大很多,目前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但是栽培規(guī)模不大,產量水平參差不齊。文安縣的水土條件很適合小西瓜生產,根據多年的種植經驗總結出了中棚小西瓜一種多收栽培技術,在品種選擇、播種育苗、建棚定植、溫濕度管理、水肥管理、整枝坐瓜、采后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環(huán)節(jié)嚴控把關,確保多茬小西瓜能夠正常生長、結瓜。文安縣中棚小西瓜一種多收栽培技術產出的西瓜口感極好,在北京市場上一直是供不應求,年產值每667 m2大約3萬元,種植效益高而且穩(wěn)定,因此推薦在其他地區(qū)進行試驗示范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