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華
(渭源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甘肅 定西 748200)
渭源縣地處甘肅省中部,海拔1 930~3 941 m,年平均氣溫4.1~7.1 ℃,無霜期135 d,年平均降水量500 mm,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土壤肥沃,富含鉀素,適宜辣椒生長。全縣年種植辣椒3 000 hm2,占高原夏菜種植面積的50%以上。由于沿用傳統(tǒng)栽培模式,導(dǎo)致辣椒單產(chǎn)低、品質(zhì)差、效益不高,每667 m2產(chǎn)量2 000~2 500 kg。根據(jù)試驗測定,采用全膜覆蓋雙壟溝栽培能有效促進辣椒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進程,比露地栽培、半覆膜栽培的辣椒株高分別增加7.3、13.6 cm,開展度分別增加8.6、15.7 cm,產(chǎn)量分別增加34%、60.1%。通過多年的試驗研究,初步探索出辣椒全膜雙壟溝栽培技術(shù),可供蔬菜種植者參考。
辣椒栽培宜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肥力中上等且無重茬的地塊。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滅茬深耕,耙耱保墑。早春土壤解凍后,結(jié)合整地每667 m2施用優(yōu)質(zhì)、腐熟農(nóng)家肥4 000 kg以上,尿素20~25 kg、過磷酸鈣50~70 kg、硫酸鉀10~15 kg,全面均衡供給養(yǎng)分。
土壤處理主要是控制地下害蟲和雜草。栽培前每667 m2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 g、5%毒死蜱顆粒劑2.5~3.0 kg對水噴于25~30 kg細砂上,藥砂拌勻制成毒土,順壟條施或混入農(nóng)家肥中施用,用于防治地下害蟲;在覆膜時,用25%除草醚乳油50~60 g對水25~30 kg,采用即噴即覆的方式全地面噴霧,防除膜下雜草。
一般在3月中旬、耕作層解凍、整地施肥后劃行起壟。川臺地按辣椒種植走向起壟,緩坡地沿等高線起壟。劃行起壟時,首先離地邊30~35 cm劃1條邊線,然后沿邊線用劃行器或起壟機依次劃小壟和大壟,小壟寬40 cm、高10 cm,大壟寬70 cm、高15 cm。大小壟行相間排列,每個栽植溝對應(yīng)一大一小2個集雨壟面。
整地起壟后,沿邊線開深4~8 cm的淺溝,選厚8~10 μm、寬120 cm的白色地膜覆膜,地膜展開后,將地膜一邊置于淺溝內(nèi)用土壓實,另一邊在大壟中間,沿地膜每隔1 m左右,用鐵锨從膜邊下取土原地固定,并每隔2~3 m橫壓土腰帶。覆完第一幅膜后,將第二幅膜的一邊與第一幅膜在大壟中間相接,以此類推鋪完全田。覆膜后在壟溝內(nèi)每隔50 cm適時打滲水孔,滲水孔徑小于3 mm,打孔時謹防孔口撕裂。
渭源縣適宜定植的時間是4月中下旬,選擇苗棵伸展較好、葉色濃綠、無病蟲害、根系發(fā)育良好的健壯苗進行移栽定植。定植時將幼苗定植在離壟溝底側(cè)5 cm處,定植深度以基質(zhì)頂部埋入土下2~3 cm為宜,每穴栽2株,株距30~35 cm,每667 m2保苗3 500~4 000株。移栽苗要栽正,澆足定根水,并及時用細砂或草木灰封孔保墑。在5~6葉時定苗,每穴留1株壯苗,卻除弱苗。
辣椒幼苗移栽定植后1周,每667 m2噴施尿素3~5 kg,促進定植苗健壯生長,增強抗病蟲害的能力。
辣椒花蕾期適時、適量噴施硼、鉀等元素,促進坐果,加快生殖生長。
盛果期為重點追肥時期,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或復(fù)合肥15~20 kg。此后每采摘1批椒果或隔7~10 d追肥1次,追肥時用追肥槍將肥料施在2棵植株中間。具體的追肥次數(shù)及用量,應(yīng)根據(jù)植株長勢和結(jié)果狀況來決定。
1.7.1 農(nóng)業(yè)防治
通過選用抗病品種,同時運用合理輪作、清潔田園、合理施肥等科學(xué)的耕作技術(shù),避免或減輕植株的病蟲危害。
1.7.2 物理防治
根據(jù)害蟲生物學(xué)特性及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糖醋液、黑光燈、性誘劑、黃板誘殺等措施,防治小地老虎、金針蟲成蟲和蚜蟲等,減少農(nóng)藥對生產(chǎn)環(huán)境的污染。
1.7.3 生物防治
積極推廣使用生物多抗菌肥。(1)在育苗過程中用固體生物多抗菌肥拌種或作底肥,可有效減少辣椒土傳病害的發(fā)病率。(2)在辣椒生長期內(nèi)使用生物多抗一號肥450倍液葉面噴施或灌根,不僅可以有效預(yù)防辣椒土傳病害的發(fā)生,還對小地老虎、蚜蟲、煙青蟲、紅蜘蛛、薊馬等害蟲有顯著的預(yù)防和驅(qū)滅作用。
1.7.4 化學(xué)防治
針對辣椒特定病蟲害的為害特點,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對癥下藥,科學(xué)防控。
2.1.1 辣椒疫病
重點控制中心病株。用28%霜脲氰·霜霉威WP 500倍液、25%甲霜靈1 000倍液、25%甲霜·霜脲氰WP 500倍液噴霧、灌根,或用5%百菌清DP噴粉,7~10 d噴藥1次,視病害流行情況,連續(xù)噴施2~3次。
2.1.2 辣椒病毒病
重點防治傳毒蚜蟲。用50%抗蚜威WP 2 000倍液、20%病毒A WP 500倍液、5%菌毒清AS 500倍液、15%病毒必克WP 500倍液噴霧,7~10 d噴藥1次,連噴2~3次。
2.1.3 辣椒炭疽病
用50%多菌靈WP 800倍液、80%炭疽福美WP 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WP 1 000倍液+75%百菌清WP 1 000倍液,7~10 d噴藥1次,連噴2~3次。
2.2.1 蚜蟲
蚜蟲通過吸食植株汁液、分泌蜜露,使植株葉片卷曲變黃,嚴重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最主要的危害是傳播病毒,在栽培上可用40%氰戊菊酯EC 3 000倍液、70%吡蟲啉WG 1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EC 1 000倍液噴霧防治。
2.2.2 棉鈴蟲
用1.8%阿維菌素2 000倍液、2.5%功夫乳油5 000倍液、10.8%凱撒EC 1 000倍液噴霧防治。
2.2.3 螨類
用15%噠螨靈EC 3 000倍液、20%螨克EC 1 000~1 500倍液、50%四螨嗪SE 5 000倍液、25%倍樂霸WP 1 500倍液噴霧防治。
辣椒可連續(xù)結(jié)果、多次采收,青果、老果均可食用,故采收時期不嚴格。在椒果顏色光亮,籽粒飽滿,成熟株占總株數(shù)70%以上時即可采收。采收宜在晴天早上進行。中午水分蒸發(fā)多,果柄不易脫落,采收時易傷及植株,并且果面因失水過多容易皺縮。下雨天采摘后傷口不易愈合,病菌易從傷口侵入引起椒果發(fā)病。
椒果采摘后,剔除病蟲、受傷椒果后,放入墊紙筐中,置于涼爽處預(yù)冷1 d,待果實溫度降低,果面變涼、變干后再進行儲藏。儲藏溫度7~9 ℃,相對濕度在85%~90%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