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王璐+胡維維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9-0240-02
一、前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親子活動可以促使親子關系質(zhì)量不斷提升,從而形成更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幫助幼兒發(fā)展,其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已逐漸被人們采納。
張子生(2010 )認為親子活動是兒童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指父母與子女間或祖父母與孫子女之間的游戲行為,它是以孩子為主體,家長為主導,家庭為單位而進行的。黃建玲( 2010)也指出親子活動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一種寓教于樂的活動,也是幼兒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可以促進幼兒身體的成長,又可促進幼兒智力的發(fā)展,還可以激發(fā)幼兒的良好情緒,為幼兒和幼兒之間、幼兒和家長之間搭建了交往平臺,有助于社會性關系的發(fā)展和幼兒個性的完善。
本研究中親子活動是指家長(尤其是父母)與孩子一起參與的,能夠促進幼兒發(fā)展,增進親子情感的活動。并且關注的是家庭中的親子活動現(xiàn)狀,將從父母和幼兒進行親子活動的時間、地點、類型、游戲中雙方參與的態(tài)度和角色及家長在親子活動方面的消費進行調(diào)查分析。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隨機選取100位天津市3-6歲幼兒家長作為研究對象,共發(fā)放100份問卷,有效問卷94份,回收率94%。其中男孩女孩各占53%和41%;大班幼兒占 29% ,中班幼兒占15%,小班幼兒占50%。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通過對家長發(fā)放問卷《3—6歲幼兒親子活動現(xiàn)狀的家長調(diào)查問卷》,并進行回收,剔除無效問卷,將有效問卷數(shù)據(jù)采用spass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父母與幼兒相處時間差異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兒童的心理和行為發(fā)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不同,父母與幼兒相處時間的長短,對兒童的發(fā)展也起著不同的作用。通過圖1我們可以看到,有76.6%的父親和93.12%的母親與幼兒能夠保證每天相處時間在1個小時以上而陪伴幼兒1個小時以下的父親比例遠高于母親。18.09%的父親與17.02%的母親與幼兒相處2-3個小時所占比例很接近。54.26%的父親和81.92%的母親能夠保證每天有2個小時以上的時間與自己的孩子相處,但是母親與幼兒相處3個小時以上時間的百分比占64.89%,父親3個小時以上與孩子相處時間,所占百分比36.47%,說明部分父母能夠保證每天有3個小時以上的時間與孩子相處,家長都很重視與幼兒的相處但母親所占比例遠高于父親。據(jù)《人民日報》報道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目前我國家庭教育中,以母親為主的占50%,以父親為主的占20%,平分秋色占30%。事實上大多數(shù)的女性都是趨向家庭型和傳統(tǒng)型的,女主內(nèi)、男主外,所以目前父親在教育幼兒方面付出的遠遠不夠。
2.親子活動類型選擇
從圖2可以得出,孩子與家長閑暇時最經(jīng)常做的活動為看電視、書籍(幼兒繪本)、報刊等,此類活動所占百分比77.66%。由于看電視這種方式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家庭休閑方式,所以絕大多數(shù)家庭都會采用這樣的方式度過閑暇時光;此外,多數(shù)家長也認同書籍(幼兒繪本)對幼兒教育能夠產(chǎn)生較積極的影響,同時培養(yǎng)幼兒喜歡閱讀的好習慣。而聊天(與幼兒進行談話活動)、在家里進行游戲、在其他地方(廣場、公園等)進行游戲各占52.13%、55.32%、54.26%,所占比例相似。幼兒時期是發(fā)展語言的關鍵期,52.13%的家長愿意與幼兒進行談話,在發(fā)展幼兒語言能力的同時了解幼兒心理,但由于部分家長因工作忙碌或者不善傾聽幼兒的話語等原因,導致部分家長不經(jīng)常與幼兒進行談話活動。部分家長會考慮到幼兒需要曬太陽和進行社會交往等因素,家長也會選擇在其他地方(廣場、公園等)進行活動,此類地方不僅活動場地寬闊能夠滿足幼兒及家長進行戶外活動的需求,而且能夠開展更豐富的活動。但由于天氣的不可控性和時間不固定性的因素,部分家長未能做到與幼兒進行戶外活動。相比較而言,出去看電影、逛街,到戶外爬山、運動、旅行等各占24.47%、26.60%,所占比例較低?,F(xiàn)在市場上屬于幼兒的電影資源略少,且電影品質(zhì)和教育意義不明顯,家長對此會進行甄別;而戶外爬山、運動、旅行等活動因安全問題也是大多數(shù)家長不愿帶幼兒進行的活動之一。
3.不同家庭收入的教育投資差異
從表1可知,家庭每月的人均收入與教育投資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家庭經(jīng)濟對家長為幼兒選擇親子活動進行的投資有影響作用。從數(shù)據(jù)可知,家庭每月人均收入較低的教育投資偏少;家庭每月人均收入較高的教育投資偏多。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顯示,無論家庭收入較高還是較低,家長都會為幼兒進行適度的教育投資。當今社會競爭力大,就業(yè)的壓力大,這使家長對孩子能否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而擔心,很多高收入家庭的家長都會選擇從孩子生命的早期開始教育,他們愿意盡最大的努力給孩子一個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教育的收益意味著家庭未來的收入,意味著孩子將來的發(fā)展前途,隨著家長對可能獲得的教育收益的期望提高,為了獲得更多的教育收益,有能力的家庭就會不惜血本投入大量金錢,所以家長的高期望促進了孩子教育成本的增加。
對于低收入水平的家庭而言,將有限的金錢投資到孩子的教育上相對于投資到不能確保收益的其他方面更讓人安心。
四、問題及建議
在分析家庭的背景情況和調(diào)查問卷的結果時,我們發(fā)現(xiàn),家庭在親子活動上普遍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1.父親參與親子活動時間較短。根據(jù)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可知,大多數(shù)父親在與幼兒相處時間上不如母親。本研究認為相處時間短,會影響父親參與幼兒親子游戲,親子游戲的開展建立是需要家長與幼兒共同配合,以親子感情為基礎的一種活動;而父親角色在幼兒成長期是不可或缺的,有相關研究表明父親不僅是一個家庭角色,更是一位重要的教育者,在對孩子教育上所起的作用一點也不比母親小。父親在子女個性形成和行為塑造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親對于孩子承擔的主要是人格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性別角色示范教育、人文素質(zhì)教育等。如果父親陪伴幼兒時間不夠,會造成幼兒某方面發(fā)展。
2.親子活動形式的單一性。由數(shù)據(jù)可知,目前大多數(shù)家長在與幼兒進行親子活動時所選擇的形式較單一。家長會因為時間問題,教育理念和對活動認知不同選擇不同的親子游戲形,目前大多數(shù)家長依舊選擇較為輕松不需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親子游戲的較多。
3.教育投資的盲目性。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大多數(shù)月收入較高的家庭往往會選擇投入較多的教育投資, 家長普遍認為只要讓幼兒接受更貴的教育就是有好處的,造成教育選擇的盲目性。
本研究根據(jù)以上發(fā)現(xiàn)的問題,針對性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合理分配時間,參與親子活動。家長應合理安排時間,不要把時間全部分配在工作上,要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將部分時間分配在與幼兒進行親子活動上,在家長與幼兒親子活動時,不僅實現(xiàn)了家長參與幼兒成長,健全幼兒身心發(fā)展;而且在家長與幼兒進行活動之余,家長也可以借此放松身心,做一些家長與幼兒共同感興趣的事情,可促進親子感情。
2.豐富活動形式,全面發(fā)展。家長在選擇親子活動的形式時,首先要根據(jù)幼兒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尊重幼兒想法。其次應注重室內(nèi)活動與戶外活動相結合,雖然室內(nèi)活動仍是多數(shù)家長的選擇,但是戶外活動有利于幼兒親近陽光和空氣,走近大自然;有利于增進幼兒抵抗力以及有利于幼兒生長發(fā)育等。選擇適度適量的戶外活動,可以鍛煉幼兒社會交往能力,以及良好性格的培養(yǎng)。
3.理性進行教育投資?!安荒茌斣谄鹋芫€上”一句話影響著現(xiàn)在家長的教育投資理念,在現(xiàn)代家庭中,無論家庭月收入是偏高還是偏低,大對數(shù)家長更愿意選擇較貴的教育方式,本研究認為,教育費用的高低不能決定是否適合幼兒,更不能決定收獲的多少,家長在教育投資上,應避免盲目選擇教育課程,要注重教育投資的回報,根據(jù)幼兒個體差異和年齡差異,選擇適合幼兒發(fā)展的教育,從而進行理性的教育投資。一方面避免盲目選擇,浪費錢財;另一方面要有利于幼兒身心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子生.對親子活動中所存在問題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0, 8: 113
[2]黃建玲.幼兒園如何有效開展親子活動促進幼兒心理健康初探[J].學前教育,2010, 6: 140
[3]王賽.幼兒園親子活動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