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霞 路玉祥
(河南省淮陽縣林業(yè)局 河南 淮陽 466700)
桃樹主干形栽培及修剪技術
崔海霞 路玉祥
(河南省淮陽縣林業(yè)局 河南 淮陽 466700)
桃樹為落葉小喬木,高3~6m。葉卵狀披針形或圓狀披針形,長8~12cm,寬3~4cm,邊緣具細密鋸齒,兩邊無毛或脈腋間有鬢毛;花單生,先葉開放,近無柄;萼筒鐘,有短絨毛,裂葉卵形;花瓣粉紅色;果球形或卵形,表面被短毛,白綠色,夏末成熟;孰果帶粉紅色,肉厚,多汁,氣香,味甜或微甜酸。用途:桃樹除了采果外,亦有觀花效果,早春盛開,嬌艷動人,是優(yōu)美的觀賞樹。果肉清津味甘,除生食之外亦可制干、制罐。果、葉均含杏仁酣,全株均可入藥。
桃樹主干形為干高50~60cm,樹高2.2m左右,中心干上螺旋狀著生10~12個主枝,間隔15~20cm,相鄰主枝之間水平角100°~120°,同一方向上兩主枝間距100cm以上,主枝與主干夾角50°~80°。主枝上著生結果枝組或結果枝。主要特點:適合密植、豐產、優(yōu)質、省工、節(jié)能。充分利用光能,克服了結果部位外移和內膛中空的缺陷,實現(xiàn)結果部位立體化。
自然開心形,其主要特征為主干上三大主枝錯落分布,三大主枝按30°~45°開角延伸,每主干上著生著2~3個側枝,開角60°~70°,側枝上均勻分布著結果枝組或結果枝。主要特點:主枝少、側枝強、骨干枝間距大,光照好,枝組壽命長,結果面積大、豐產,不適宜密植桃園。
下面重點介紹桃樹主干形栽培及修剪技術。
桃樹屬深根性樹種,側根發(fā)達,喜光、喜深厚肥沃的沙壤土、壤土。稍耐旱、怕積水,忌地下水過高。要在交通方便、排灌便利的地方建園,切忌在低洼、排水不良的粘質土壤地段建園。要筑壟栽植,并注意品種的選擇。
砧木一般用毛桃和山桃。樹體高大的桃樹品種(水蜜桃、春蕾、中原白桃等)適宜栽植密度2m×3m或3m×3m,樹高2.2~2.5m,著生10~12個枝組;樹體較小的桃樹品種(蟠桃、壽桃)適宜栽植密度2m×2m,樹高1.8~2.0m,著生8~10個枝組。
4.1.1 夏季修剪。根據(jù)桃樹品種特性和管理水平不同選擇相應的栽植密度。當年春栽的成品苗或半成品苗,在距地面50~60cm處,選擇飽滿芽處短截。生長季節(jié),除對競爭枝加以控制外(第二枝),其余枝條保持原狀。待枝條長到20cm時進行摘心,對競爭枝進行軟化,使其與主干枝夾角成50°~60°,主干枝長到40~50cm時,對中心新梢進行摘心定干(摘去8~10cm),促發(fā)副梢。副梢發(fā)生后,促中心副梢直立生長,其余副梢長度達15cm時用手輕輕將副梢折壓平即折梢,使副梢與中心副梢成60°~70°;當副梢長到30cm以上時,對斜生和直立副梢進行扭梢和拉枝,保證中心干的頂端優(yōu)勢。副梢在7月下旬以后不摘心,讓其延長生長,以使新梢停長,促進花芽形成。
4.1.2 冬季修剪。中心干延長枝的剪留長度為全長的2/3左右。中心干較強的選中庸芽處短截,中心干較弱的選飽滿芽處短截。挑選2~4個生長健壯、間距合理、方向適合的枝條作為主枝,從飽滿芽處短截,長度20~25cm。相鄰兩主枝之間距離15~20cm,鄰近而不鄰接,水平夾角100°~120°,主枝與主干之間夾角呈50°~60°。對已形成良好花芽的結果枝,按中、長果枝8~10節(jié)花芽,徒長枝10~12節(jié)花芽剪留。對于粗度超過中心干1/2以上的結果枝,剪去1~2個,以保持中心干的生長優(yōu)勢;對沒有形成花芽的發(fā)育枝或只在頂部形成2~4個花芽的結果枝,一般留2個芽短截,促進中心干加粗生長,使翌年萌發(fā)的新梢不易過旺;疏去徒長枝、纖弱枝、病蟲枝。
4.2.1 春夏修剪。重點進行新梢管理,其修剪與上一年相似,重點剪去直立徒長枝和密生重疊枝,對斜生新梢進行軟化、扭梢和折梢。有果實的樹,果實長到黃豆大小時,對新梢進行修剪。主要疏去密生枝、徒長枝,回縮或疏去未掛果的結果枝,使枝條互不干擾,各占一方達到通風透光的目的,使果實發(fā)育良好。
4.2.2 冬季修剪。中央干2.2m處剪去上部枝條,使樹高控制在2.2m左右。選留7~8個不同方向、不同層次、生長健壯枝條作為主枝進行短截,長度20~25cm,其余枝條剪留4~6節(jié)花芽。第一年預留的主枝留3~4個小枝,一短三長,短枝靠后留2~3芽重短截,作為主枝培養(yǎng);長枝靠前,長中果枝一般留8~10節(jié)花芽短截。同一方向上兩主枝間距100cm以上。
4.3.1 修剪的重點是新梢和果實的均勻分布與枝組的更新。此時主干形基本形成,在主干的中下部有5~7個中型結果枝組(又稱小主枝),主干的上部有4~5個小型結果枝組,樹冠看上去似紡錘形,密植條件下,樹冠看上去似圓柱形。
4.3.2 夏冬剪方法與第二年相似。夏季修剪嚴格控制競爭枝,采用捏拿、軟化、扭梢和摘心等措施,限制營養(yǎng)生長,促進營養(yǎng)轉化,形成花芽。由于桃樹生長量大,應及時進行化學控制,主要是利用PBO控制。方法是花期和幼果成形期噴100倍液PBO進行促控。嚴格疏花疏果,控制產量。冬季修剪及時疏除中心干上多余枝條,預留好更新枝。主要維持樹勢的生長、結果的平衡;適當回縮、更新結果枝組和選留良好粗壯的預備枝,依干粗控制果實的負載量,防止樹冠內部光禿、結果部位外移,保證豐產、穩(wěn)產。
4.3.3 在中等密度栽植時,由于株間未交接,主干上著生的較大或中型枝組還需繼續(xù)延伸,其延長頭的枝條一般回縮到生長稍旺徒長果枝或中庸的長果枝上帶頭,其剪留長度為15~25cm。株間已經相交的樹,大、中型結果枝組均不需再延伸,重點以回縮保證樹體內部結構、合理的枝條分布、結果部位不外移、疏去結果枝組背上和主干上的直立旺枝、對發(fā)育枝和徒長枝留2芽剪;回縮2年生結果枝組,使其結果部位不外移;以枝粗確定枝條留量,一般中型枝組留8~10個果枝,小型枝組留3~5個果枝;剪留好花芽,長中果枝一般留8~10節(jié)花芽,短果枝剪留4~6節(jié)花芽。根據(jù)樹勢,按結果枝∶預備枝(即對結果枝留二芽短截)按1~2∶1比例進行單枝更新;樹勢中庸或偏旺,按2∶1剪留;樹勢偏弱按1∶1剪留。疏去過多結果枝、細弱枝和直立徒長枝,使結果枝在修剪后,果枝延長頭的相互距離保持在20~25cm,果枝相互之間不交叉。
5.1 管理措施。加強栽培管理,多施有機肥,適時夏剪,改善樹體結構,通風透光。結合冬季修剪,及時清除、僵果、落果,集中燒毀或深埋。
5.2 化學防治。春季發(fā)芽前對樹體用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40%石硫合劑晶體80~100倍液進行噴霧。春季、夏初及時用70%吡蟲啉、啶蟲脒、阿維菌素1000倍液對桃樹進行葉面噴霧,防治蚜蟲、紅蜘蛛和梨小食心蟲為害頂芽。落花后用20%噻嗪·殺撲磷800倍液防治桃粉蚧。早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夏季用70%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或40%代森錳鋅500倍液防治桃樹穿孔病、早期落葉病等病害,每年3~4次。硫酸鏈霉素或農用鏈霉素防治桃樹流膠病,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