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湛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河南新鄭 451150)
茶藝表演中背景音樂的價值及運用探析
劉 湛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河南新鄭 451150)
隨著經濟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重視精神層面的提升和文化生活的豐富。在中國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茶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伴隨著茶文化熱而興起的茶藝表演也逐漸成為人們喜愛的一種藝術形式。在特定環(huán)境中進行茶藝表演并配以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常能使人心曠神怡。基于此,本文將從價值和運用兩方面對茶藝表演中的背景音樂進行分析,旨在為有關茶藝表演中背景音樂的價值及運用研究提供參考與借鑒。
茶藝表演;背景音樂;價值;運用
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促使茶藝表演成為發(fā)揚中國茶文化的關鍵路徑之一。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迅速發(fā)展,飲茶逐漸成為現(xiàn)代人的一種風尚與潮流,愈來愈多的人開始將精神需求融入到茶文化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大量茶館陸續(xù)問世,茶藝表演也開始成為現(xiàn)代茶館的重要項目。在茶藝表演欣賞過程中,不但可以觀看到茶葉的沖泡技藝,而且能夠深切體會到茶藝表演營造的濃厚文化氛圍,這種獨特的文化氛圍就與茶藝表演中的背景音樂選擇緊密相關。所以,針對茶藝表演中背景音樂的價值及運用探析具有至關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茶藝表演是一種綜合性藝術形式,這種綜合性藝術形式以美學和茶道為基礎,融合書法、繪畫、音樂、服裝、場景等內容。茶藝表演是中國茶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是茶文化與美學、書法等藝術形式相結合的產物。茶藝表演可以讓品茶者在優(yōu)美的氛圍中欣賞茶道、感悟人生[1]。在我國當代的茶藝表演中,背景音樂對茶藝表演的可觀賞性有著極大的影響,優(yōu)秀的茶藝表演配以合適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常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茶藝表演作為表演藝術的一種,其本質是有機融合聽覺中的“聲音”與視覺中的“畫面”的形象傳播。因而,茶藝表演在營造各種各樣視覺形象的過程中,還要創(chuàng)造出各類聲音效果。從中可以看出,茶藝表演的成功,不僅需要演員的外在氣質、場景設計布置以及完美的表演過程等,而且還需要借用輔助手段,尤其是音樂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部分。對茶藝表演而言,背景音樂不但是表達藝術,而且還是彰顯茶藝表演藝術構思的主要元素。所以,背景音樂并非是茶藝表演中的獨立體,其必須與茶藝表演解說詞、畫面等有機地融為一體,如此才能激發(fā)觀眾心靈深處的律動和情調藝術效果[2]。茶藝表演中的背景音樂,主要是為茶藝表演營造獨特的感情氛圍進行配樂。從這一角度去看,茶藝表演中的背景音樂與普通音樂不同,會受到茶藝表演情節(jié)、內容的影響,其出現(xiàn)不是間斷出現(xiàn)的,而是連續(xù)性的,在結構層次上具有突出的不完整特征。
在茶藝表演中配以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常常能引起觀眾感情上的共鳴,能夠引領人們的情緒、引發(fā)觀眾腦海的聯(lián)想、喚起觀眾內心的深思,讓身在舞臺之下的觀眾,通過優(yōu)美茶藝和音樂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產生無限的遐想[3]。優(yōu)美合適的背景音樂能夠讓茶藝表演的畫面更加生動,讓表演更具立體感與真實感,尤其能夠增強表演的藝術感染力、深化表演的主題,促使茶藝表演更加豐富多彩,拉近表演與觀眾的心理距離,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準確感受茶藝表演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
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還能夠增強茶藝表演的藝術效果,通過背景音樂的烘托能夠讓單一枯燥的茶藝表演在形式上更加豐富,讓茶藝表演為觀眾帶來精神和感官上的享受。在茶藝表演中添加合適的背景音樂,能夠讓人們更加喜愛茶藝表演這種藝術形式,能夠給人們帶來心靈和感官上的愉悅,讓人們通過茶藝表演得到心理上的放松和心情的釋放,讓人們在觀看過程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滿足觀眾感官和心靈上的需求。
背景音樂對于茶藝表演來說,不僅僅能夠增強表演效果和引起觀眾共鳴,還能夠烘托氛圍,也正是在背景音樂烘托出的美好氛圍中,茶藝表演的效果才能夠顯現(xiàn)出來。音樂是一種聲情并茂的藝術形式,茶藝表演中的背景音樂能夠為表演營造一種美好的氣氛、烘托出適合觀看的氛圍。在茶藝的表演的過程中,內容和情節(jié)往往是分段進行的,表演的章節(jié)和情節(jié)尤其有其特定的結構安排[4]。茶藝表演和寫文章有其相似之處,都非常注重起承轉合這樣一個過程,茶藝表演在情節(jié)的轉換中也需要背景音樂進行轉換配合,使背景音樂與表演情節(jié)的起伏相契合,從而使茶藝表演具有統(tǒng)一性和完整性,讓茶藝表演的魅力更加獨特。背景音樂在茶藝表演中的合理運用,能夠讓表演更具韻味和氛圍,能夠更好的讓觀眾融入其中,讓表演引領觀眾一起感悟茶道、感受茶文化的深厚內涵。
背景音樂在茶藝表演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價值就是讓茶藝表演更加完整。比如,在通常的茶藝表演過程中,表演者在表演烹泉煮水時會稍作停頓,以便于為觀眾展示煮水過程,假如在停頓的過程中沒有背景音樂加以陪襯,則會使整個茶藝表演顯得較為零碎與松散,從而難以讓觀眾感受到茶藝表演的藝術魅力與音樂美感??傊杷嚤硌葜斜尘耙魳返耐昝肋\用,能夠更好的銜接表演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促使茶藝表演更加完美無缺,讓觀眾明確清晰的感受到茶藝表演的結構和魅力。
環(huán)境在茶藝表演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不僅能夠提升觀眾品茶的美感,還能夠讓表演者全身心的融入其中,使表演與藝術緊密融合,從而烘托出一種清新淡雅的藝術氛圍。因此,背景音樂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到茶藝表演的場地環(huán)境,比如色彩明亮的室內環(huán)境需要配以現(xiàn)代感較強的背景音樂,山水交錯的室外環(huán)境需要配以清新古樸的背景音樂等等。當代茶藝表演融合舞蹈、繪畫、書法等多種多樣的表演形式,不同的表演形式需要不同風格的背景音樂進行烘托。比如在比較知名的茶藝表演《爺爺泡的茶》中,舞蹈、話劇等都有體現(xiàn),該劇主要講述由一個孩子泡茶聯(lián)想起爺爺?shù)那榫埃栽诒尘耙魳返倪x擇上應該貼近孩子的成長過程[5]。因此,只有因地制宜的選用背景音樂才可以讓表演者暢快淋漓地進行表演,欣賞茶藝的觀眾以及品茶人也才能更好地融入氛圍之中,相應的茶藝表演也才會更加完美。諸如,在自然山水之間的室外茶藝表演,并且周圍有叮咚的泉水聲、巍巍的高山,此時的背景音樂就可以選用貼近大自然聲音的曲目,這樣才能讓表演達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作為世界產茶大國,我國茶葉以產地廣、品種多而聞名。茶藝表演中的背景音樂選擇,要以茶葉的沖泡方式、加工工藝等作為根據(jù),科學合理選用背景音樂。比如,清香淡雅的綠茶要求茶藝表演中的配樂輕快、柔和;色香味濃的紅茶要求茶藝表演中的背景樂古樸、舒緩;芳香醇厚的花茶則要求茶藝表演中的背景音樂抒情、幽靜[6]。然而,在實際茶藝表演中,相當一部分表演者更為重視表演動作的優(yōu)美性,并未花太多心思選用背景音樂,因而不管是在花茶表演還是在綠茶表演,又或者是烏龍茶表演中,經常能聆聽到相同的背景音樂,如有“萬能音樂”之稱的《春江花夜月》、《高山流水》等。這些所謂的萬能音樂并非能在所有茶藝表演中應用,每種茶藝類型都應結合自身實際,與最為合適的曲目相結合,這樣才能使得茶藝表演更具個性與特色,才能凸顯出茶藝表演的美感與魅力。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很多民族都有飲茶的習慣和愛好,但是由于風俗習慣的不同,飲茶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所以,不同民族的茶藝表演要依據(jù)不同的民族習俗對背景音樂進行選擇運用。各民族的民俗茶藝都具有濃厚的民族韻味,例如白族的三道茶、客家族的擂茶、廣西的六堡茶、四川的摻茶、傣族的竹筒茶、苗族的打油茶等。相對于普通的茶藝表演,不同民族的茶藝表演更加具有民族風情,所以對背景音樂的運用就顯得尤為重要[7]。比如,在大理的三道茶茶藝表演中,因為首先需要品嘗頭道茶,故而白族的茶藝表演者更多選用熱情、奔放的《歡迎你到大理來》;在品嘗第二道茶時則選擇能夠體現(xiàn)民族特色的《掐新娘》。與民族風俗能夠完美融合的背景音樂不僅能體現(xiàn)本民族的民族特色,還表達出了不同民族的民族情感,體現(xiàn)了茶藝表演的民族特色和風格。與此同時,在少數(shù)民族的茶藝表演中,表演者的服飾、茶席的具體設計、配置的茶具、周圍環(huán)境等具有民族風格與特色,因而背景音樂的選用也應蘊含民族特色。為確保民族茶藝表演中的背景音樂使用充分體現(xiàn)民族韻味,可以使用具有民族風格的樂器,搭配充滿民族風情的音樂。
總而言之,品茶時有音樂和藝術表演相伴,是一種高雅的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茶的味道有甘甜也有苦澀,音樂也分為通俗和高雅。合適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與茶藝表演的完美融合,不僅能夠帶給觀眾一場華麗的視聽盛宴、讓觀眾全身心投入的品味茶道,而且有助于增強人們對中國茶文化的認識和了解,領略中華悠久茶文化之博大精深。特別是現(xiàn)代化的茶藝表演,其形式更加多樣,內容十分豐富,設計更為新穎,動作極其優(yōu)美。在茶藝表演中的背景音樂選擇方面,如果能夠在民俗特點、茶葉種類、表演形式、周圍環(huán)境上進行綜合考慮,選用更為適宜的背景音樂,則茶藝表演還可以獲得更好效果。所以,加強茶藝表演中背景音樂的價值及運用研究,是當前我國茶藝表演的重中之重。
[1]池水婧.淺析茶藝表演中背景音樂的選擇及作用 [J].大眾文藝,2011(5):47-49.
[2]胥佳.中國傳統(tǒng)音樂在茶藝表演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6(3)32-34.
[3]卓敏,吳曉蓉.茶藝表演作品編創(chuàng)的理論與實踐剖析——以2010年廣東省冠軍茶藝《玉茶言德》為例[J].農業(yè)考古,2012(5):22-24.
[4]辛蕾.談審美關照下創(chuàng)新茶藝表演中肢體語言的塑造力——以創(chuàng)新茶藝表演作品《煙雨漓江》、《鄉(xiāng)思》為例 [J].藝術品鑒,2015(5):40-43.
[5]林東波.芻議茶藝表演背景音樂的選擇和創(chuàng)作 [J].福建茶葉,2011(5):27-29.
[6]葉志霞.淺談茶藝表演中的背景音樂[J].福建茶葉,2015(2):35-37.
[7]金剛石.論茶藝表演藝術的形體與音樂結構 [J].藝術品鑒,2015(10):111-112.
劉 湛(1985-),女,河南洛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音樂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