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巧孜
如何讓中職男生愛上女性化的經典文學作品
——以詩歌《春天,遂想起》教學為例
荀巧孜
本文以詩歌《春天,遂想起》教學為例,嘗試通過注重誦讀和情境,兼顧“大境界”和“小細節(jié)”,聯系生活和生命的個性化寫作,以及改編和排演等手段,讓中職單招男生愛上女性化的經典文學作品。這也是語文教學的普遍難題,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鑒和推廣價值。
單招男生 女性化經典 學習興趣
十年的單招語文教學經歷讓筆者深感單招男生是語文學習的弱勢群體,在平時交流中體會到大多單招教師亦有同感。在造成男生語文弱勢的因素中,教材因素可謂不可小覷的一個方面。北京朝師附小齊振軍校長認為:“課本選擇的都是經典故事和美文,而男孩子喜歡的體育、軍事等題材,經典作品比較少,入選篇目更少。”而蘇教版單招語文教材也存在此問題,以第一冊第一單元“飛揚的詩情”為例,編選的四首詩歌經典,只有第一首男性化色彩比較突出,后三首無論主題、手法、語言,還是格調、氛圍都偏于女性化。
那么,教師如何直面現實與挑戰(zhàn),讓單招男生愛上女性化經典文學作品呢?下面以筆者對本校14級單招電子班進行《春天,遂想起》詩歌教學為例,談談提升單招男生對女性化經典文學作品學習興趣的具體嘗試。
在課堂教學設計中,筆者將教學目標設定為:1、增進對本民族文化和詩歌的熱愛;2、深入理解本詩重要意象的內涵,把握詩歌的主題;3、掌握誦讀、涵泳、遷移、聯想、想象等深入品讀詩歌的方法。教學重點是理解本詩重要意象的內涵,把握詩歌的主題。教學難點是理解“故園”的深層含義,認識本詩的普世價值。教學方法與手段主要有:情境導入法、涵泳品讀法、拓展遷移法。
教學過程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課前準備。課前播放音樂視頻《鄉(xiāng)愁四韻》,板書:春天,遂想起。學生聽音樂,看視頻,漸入課堂情境。第二,導入新課。教師請學生談談對歌曲的感受,并說明歌的詞作者為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在一首歌中開始一堂課,由此引出對詩人的介紹,水到渠成,富有情趣。第三,作家作品。學生朗讀余光中的相關信息,重溫詩人的經歷和成就。第四,寫作背景。學生誦讀余光中《還鄉(xiāng)》詩句,沉入“懷鄉(xiāng)”情境,知人論世。第五,整體感知。教師配樂范讀《春天,遂想起》全詩,學生看文本,聽誦讀,漸入佳境。而后請學生談對詩歌的最初感受,提示學生把所有在“讀”中獲得的審美體驗作為一切分析和研究的起點。最后,學生帶著對詩歌的最初感受大聲誦讀,把“自己”讀“進去”,把“感受”讀“出來”,在誦讀中直接感受詩歌的情韻之美。
第六,深入賞析。首先是第1節(jié),從“唐之江南”、“吳越之江南”、“乾隆之江南”三個歷史時空,感受“自然風物、歷史人文之江南”?!疤浦稀弊プ 疤圃娎锏慕稀?,“九歲時采桑葉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可以從基隆港回去的江南”三句,這里暗藏著“唐代”、“童年”、“中年”三個“閃回”。教師在此提示學生感受“蒙太奇”手法在詩歌中的妙用,發(fā)現前所未見的詩歌內蘊?!靶《诺慕稀薄疤K小小的江南”分別延展出杜牧《江南春絕句》和李賀《蘇小小墓》,學生誦讀經典,把握本詩與古典詩歌的關聯,通過拓展遷移,展現“江南”豐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吳越之江南”通過“多蓮、多菱、多螃蟹、多湖的江南”呈現水鄉(xiāng)澤國的明艷旖旎,物產豐饒;西施和范蠡的江南,抓住“逃”、“失蹤”二個動詞,凸顯佳人才子愛情的浪漫與神秘;最后明了“那場戰(zhàn)爭”之所以“夠美”,是因為有美景、美食、美人、美事?!扒≈稀币谩澳鞘且粋€熱鬧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jié)”(朱自清《荷塘月色》),讓學生想象乾隆下江南時旌旗招展,佳麗環(huán)繞,前呼后擁,浩浩蕩蕩之盛況。
第2節(jié),主要從“故園與漂泊”、“故園與返鄉(xiāng)”二個維度,把握“人事變遷,故人故園之江南”?!肮蕡@與漂泊”首先由“遍地垂柳的江南”延展出《詩經·采薇》、李白《勞勞亭》、王之渙《涼州詞》中的相關詩句,引導學生理解中國古典詩歌中“柳”之意象的內涵——離愁,以及本詩對古典詩歌傳統意象之承襲?!氨砻谩币庀?,延展出崔護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以及蘇軾的“縱使相逢應不識”,“無言”“惟有淚千行”。學生深刻體會生命的滄桑感和惋惜感,以及“故園”終將不能“回去”的深刻內涵。由“杏花春雨的江南”到“江南的杏花村”,內中隱含著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到杜牧《清明》,詩人由杏花想到杏花村想到清明和逝去的母親,意境由唯美轉向憂郁、滄桑和悲情。學生由此可以感受詩歌意象的跳躍性,意境從“唯美”到“悲情”的轉換?!肮蕡@與返鄉(xiāng)”中,“清明節(jié),母親在喊我”延展出中國南方具有原始宗教意味的“招魂”——“魂兮歸來”(《楚辭·招魂》)?!澳赣H”的逝去為詩人飄零的個體生命帶來的撕裂感和苦痛感?!扮娐暲锏慕稀?,通過比較法國畫家米勒的《晚鐘》,和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尋覓中西方“鐘聲”意象之共性:探尋、叩問“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這既是對人類生命的終極關懷,也是詩學的根本立場。最后,學生思考詩人“想回也回不去”的是什么?是“故園”,是童年,是青春,是舊時光,是記憶……詩歌結尾的意象“燕子”,聯系朱自清的《匆匆》,以“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楊絳《我們仨》)作結,指出精神的“無家可歸”如同海德格爾提出的“在路上”的生命存在本質。無論何時何地,人類對漂泊靈魂的尋找與安慰從未停止,這正是本詩的永恒魅力所在,由此提升學生對“故園”內涵的認識,把握本詩的普世價值。
第七,“布置作業(yè)”。課后閱讀臺灣女作家龍應臺的《回家》,選取最能打動你的地方,寫一則讀后感,600字左右。
小結一下?!洞禾?,遂想起》是一首古雅、唯美、精致,偏于女性化的現代抒情詩歌。激發(fā)單招男生對此類文學作品的學習興趣,對于單招教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第一,誦讀和情境。鼓勵男生在誦讀中以男性特有的敏銳和激情去體驗和表現。針對單招男生形象性思維較弱的特點,通過拓展遷移,調動聯想和想象,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平面為立體,精心創(chuàng)設詩歌教學的情境。運用多媒體,融入感染力強的形象化刺激,幫助單招男生順暢地入情入境。
第二,且“大”且“小”。“大”指大境界。女性化的抒情詩歌也可以教出男孩子喜歡的大格局、大視野、大“野心”、大魄力。教學中插入杜牧、李賀、崔護、蘇軾、陸游、屈原、張繼等古代詩人的經典詩句,引用朱自清、楊絳等現代散文家的名篇名句,最后以法國畫家高更的畫作之題“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將本詩的主題拔高到哲理、普世的層面。古今中外,民族世界,蔚為“大”觀。“小”指小細節(jié)。引導單招男生探索、發(fā)現“蒙太奇”手法在詩歌中的妙用,注重對詩歌中動詞、形容詞的形象性、情感性的深挖品味,滿足單招男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養(yǎng)他們對細節(jié)的敏感。
第三,自由寫作。通過課后閱讀,讀寫結合,將課內的詩歌、課外的散文與單招男生的實際境遇、生命體驗相融合。惟其如此,文本才會對他們的個體生命、精神成長產生真實、深遠的意義。以下摘自單招14級電子班男生的課后作業(yè),
文中的“母親”老了,已經不能“大步向前”。做醫(yī)生的“弟弟”對此給了一個很“權威”很“科學”的解釋——腦萎縮造成對空間的不確定感。可是真的只是如此嗎?不!我不這么認為!母親是因為對現實、對時光流逝的“惶惑”而懼怕、拒絕“大步向前”。很多時候,人往往更多地偏信自己的邏輯而忽視了真正屬于“人”的那一份真情。這不光是母親的落寞,更是時代的悲哀。(徐梓凌)
真正意義上的“回家”,不僅是身體的“回家”,更是記憶、情感的歸屬。我想,這個月“回家”后我要去跟父母多聊一聊,聊聊過去,聊聊我小時候,不要讓他們覺得寂寞,不要讓他們覺得過去的那個“家”早已不復存在。我不能讓父母老了再找不到“家”,這是我的責任。(王一心)
我們看到,這些單招男生的寫作植根于自身對生活、對生命的真切體悟,或撫今追昔,或聯系社會和時代,既有深刻的思想又飽含深沉的感情,最可貴的是寫作角度不同,個性凸顯,瀟灑自如。在很多人的臆想中,中職生沒有什么人文素養(yǎng),單招男生的語文水平就是一個“差”字。其實,全然不是這樣,真的!教什么?怎么教?太重要!一旦教師能夠引領男孩子真正走進文本,能夠讓他們讀出“自己”,一旦男孩子的思想和語言獲得“解禁”,他們意識到終于可以“我手寫我口”,他們的寫作水準同樣可以獲得“質”的飛躍。
最后,在完成課堂教學和讀后感之后,筆者與學生一起將《春天,遂想起》進行編排,加入吟唱、舞蹈等元素,在本校的“誦讀經典,雅潤心田”誦讀活動中作為壓軸節(jié)目進行展演。誦讀改編設計了童年、青年和中年詩人三個角色,表現一位詩人的三個人生片段,時空閃回,滄海桑田。精美的PPT畫面、古雅的《春江花月夜》、蘇小小的舞蹈,營造出朦朧、感傷、唯美的意境,整個作品將誦讀美、畫面美、音樂美熔于一爐,充分詮釋“故園”情懷這一主題。中年詩人、杜牧、屈原三個主角由三名單招男生演繹,加上其他角色、齊誦和幕后人員,共26名單招男生參與了改編和排演。這一過程激發(fā)了男孩子們的探究欲和創(chuàng)造欲,迎合了他們更喜歡動態(tài)的、多元的學習方式,喜歡在活動中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性別特點。在這樣的藝術活動中,單招男生對抒情詩歌的內蘊有了更具象、更深入的理解,生成并蘊蓄更豐富、更細膩的情感體驗。當然,這其中也有女生的參與,體現了男女互補、合作學習的“雙性化”教學理念。
1.劉濤、宮剛基、姚偉柱.男女生語文成績差異的原因及對策【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10(01):26-29.
2.盧才生.學生心理差異與作文教學【D】.福建師范大學2005屆碩士學位論文,2005(8)
3.孫學明.論性別差異與語文教學的實施【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09)
(作者單位:江蘇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