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猴年,迎來雞年。
歲月有猴、雞之年,山川多猴、雞勝景。雞年覓“雞景”、觀“雞景”,不亦樂乎!
我國大江南北“雞景”最多。地處河南省信陽市的雞公山,是一處集游覽佳境和避暑勝地于一體的著名“雞景”。聳立于群山之中的雞公山,因其形如報曉雄雞而得名。山上,林木蔥蘢,云霧繚繞,泉水清澈;山下,許多幢造型別致、中外風(fēng)格的別墅,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把雞公山裝扮得分外妖嬈。
古都南京的雞籠山、雞鳴寺,是鬧市中難得的“雞景”。雞籠山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山高約100米,山勢渾圓,形狀好似雞籠而得名。古時候,雞籠山是金陵城中的重要制高點(diǎn)。據(jù)傳,南朝齊武帝到鐘山射雉,至此聞雞鳴,于是雞籠山又稱雞鳴山。此山北臨玄武湖,西向明鼓樓,東對紫金山,近伴小九華,水光瀲艷,山色空濛,風(fēng)景秀麗。六朝時,這里先后為皇家后苑、帝王陵墓、佛教勝地。位于雞籠山東面的雞鳴寺,始建于南朝梁普通年間(公元520~527年),距今已有1460多年,是南京最古老的寺廟。此寺廟初名“同泰寺”,歷史上屢毀屢建,亦屢易其名?,F(xiàn)“雞鳴寺”名,為明洪武年間重建時所改,有正殿和韋馱殿等古建筑,附近還有北極閣、臺城等名勝古跡,是南京著名的風(fēng)景區(qū)。
江西省上饒市的雞應(yīng)寺巨鐘,是值得觀賞的“雞景”。重達(dá)萬斤的巨大古銅鐘,是雞應(yīng)寺(已毀)的珍貴遺留文物。古鐘高2.83米,直徑1.7米,造型優(yōu)美,質(zhì)地堅(jiān)實(shí)。該鐘鑄造于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歷經(jīng)800多年而未蝕,圖飾、銘文清晰可見,實(shí)屬國內(nèi)罕見,其鑄造技藝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號稱“天下第一山”的黃山,有一處巧石“雞景”,名為“金雞叫天門”。“金雞”即孤立于半山寺南峰頂那塊狀如雄雞的奇巧巖石;“天門”即半山寺北峰頂那形似巨門的巖石埡口(游路由此穿過)。初登黃山的人,往往因粗心而漏賞此景之妙趣。而細(xì)心者,卻能從寺旁那塊“空中聞天雞”的摩崖石刻得到指點(diǎn),翹首覓蹤而見奇觀。在藍(lán)天的襯托下,那石雞似乎正朝著北面的石門引頸長鳴,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喔喔”之聲猶在耳旁。
我國華南和西南地區(qū)的“雞景”也不少。廣東省樂昌縣的金雞嶺,便是一處頗有傳奇色彩的“雞景”。此山得名于高踞嶺頂?shù)?塊巨石,它們天然堆疊,呈欲啼雄雞之形狀。金雞嶺四周懸崖峭壁,險峻異常。相傳,太平天國首領(lǐng)洪秀全的妹妹,曾率領(lǐng)義軍女營在這一帶駐守屯荒,并于此嶺浴血奮戰(zhàn),打敗圍剿的清軍。在金雞嶺附近,還有萬古金城、老鷹巖、獅子巖、姊妹巖、一線天、石窗等景點(diǎn)。
云南省賓川縣的雞足山,是一處宗教氣氛濃厚的“雞景”。雞足山有4道脊梁,前伸3道,后出1道,遠(yuǎn)看其形酷似雞足。山上奇峰突兀,百澗爭流,松柏茂密,寺廟星羅棋布,是我國的佛教名山之一。登上氣勢磅礴的天主峰,“東看日出,南觀祥云,西望蒼山洱海,北眺玉龍雪山”,心曠神怡,倍感祖國山川壯麗。
貴州省織金縣的打雞洞(現(xiàn)改名為織金洞),則是一處溶洞“雞景”。打雞洞是座多向位、多層次的巨大溶洞,分布范圍達(dá)100多平方公里。洞內(nèi)廳堂多而寬闊,最大的有10萬平方米,擁有迎賓廳、講經(jīng)堂、塔林洞、萬壽宮、金鼠宮、香雪宮、廣寒宮、水鄉(xiāng)澤國、望山湖等10多個景區(qū)。由大量的堆積結(jié)晶體形成的景觀,千姿百態(tài),色彩繽紛,玲瓏晶瑩,美不勝收。
我國長城內(nèi)外也不乏“雞景”。山東省曲阜的斗雞臺,就是一處最古老的人造“雞景”。相傳2500多年前,為討魯昭公歡喜而專建斗雞臺,臺高4米,南北長54米,東西寬110米。自唐朝以后,直至清末,這里是考試武舉、武秀才的場所。那氣勢恢宏的演武廳,是考官監(jiān)考的地方。登臺覽勝,令人思緒萬千。
河北省承德市的雞冠山,是一處獨(dú)具巖壑之勝的“雞景”。雞冠山是承德最高的山峰,位于城外東南。5個基座相連、參差不齊的巨大石峰,嶙峋突起,宛如雄雞之冠,雞冠山名由此而得。雄偉壯觀的巖峰溝壑間,奇石趣景渾然天成,給人以神奇之感。
吉林省琿春市東南部的“雞鳴三國”村——防川,則是一處別有情趣的“雞景”。防川是一個邊陲山村,位于我國版圖凸入俄羅斯與朝鮮之間的狹長“半島”尖端,中、俄、朝三國接壤之地,“雞鳴聞三國,犬吠驚三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許多游人專程來這里觀光三國邊境風(fēng)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