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龍
一、家長應轉變觀念,提高樹立孩子責任感的知識
幫助孩子樹立責任意識,家長首先要轉變觀念。作為家長不能總認為孩子小,什么都不會做,什么都不能做,應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去嘗試去體驗勞動的樂趣,懂勞動最光榮,勞動能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家長應采取多種途徑鼓勵孩子,在完成作業(yè)的情況下,主動承擔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幫助做。凡事要多為他人著想,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員,這樣就會比較懂事。使孩子除了能主動承擔家務勞動外,還能與父母共同分享彼此間的喜怒哀樂。這樣孩子就會在情感.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諧發(fā)展,家庭責任感在孩子的頭腦中就會有意識的形成。
二、創(chuàng)設情境,樹立孩子的責任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有意識地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勞動環(huán)境,比如周六.周日.家長可以領著孩子多參與一些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家長可與孩子平等交流.多一份溝通.就多一份理解從而達成”家庭協(xié)議“.并堅持鼓勵和督促孩子去實踐.在反復體驗的過程中.使學生獲得直觀感受.明白作為家庭成員應該履行的責任.完成好自己家庭崗位上的工作.這樣做不僅分擔了父母的辛苦.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生活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久而久之.孩子就能樹立強烈的家庭責任感.
三、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應從小抓起
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為人父母者究竟該怎樣來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呢?
首先,讓孩子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一個做慣了”甩手先生”的孩子,是不會有健全的責任感的。因此,要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父母就得注意培養(yǎng)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絕不能事事包辦代替、處處替孩子承擔責任。在家中哪些事情該父母做,哪些事情該孩子自己做,又有哪些事情可在父母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父母應把這些問題給孩子講明白。只有這樣,孩子將來才可能更好地為社會盡責。其次,讓孩子對自己行為的后果負責。父母應該抓住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來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無論事情的結果是好是壞,只要是孩子獨立行為的結果,就應該引導并鼓勵孩子敢做敢當、勇于承擔責任,而不宜由父母替孩子承擔后果,以免給孩子提供逃避責任的機會,淡漠孩子的責任感。其三,讓孩子履行自己的諾言。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自己許下的諾言,就應該盡力去履行;自己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即使是不情愿做,也必須認真對待,這既是對別人負責,同時也是對自己負責。此外,還有一點很重要:要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家長自己必須是具有責任感的人。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則,給孩子作好表率,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培養(yǎng)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作用
培養(yǎng)孩子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許多家長在老師面前感嘆自己如何辛苦,埋怨孩子不能理解和分擔??梢娺@些家長始終沒有意識到培養(yǎng)孩子家庭責任感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這方面,教師應利用學校、家庭之間的聯(lián)系,與家長達成協(xié)議,制定教育策略,幫助教育孩子樹立責任感。同時,教師在直接面對學生時,應有意識地把“責任感”凸顯出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如:讓孩子了解教師履行職責的情況.去發(fā)現(xiàn)教師在履行自己的職責后所表現(xiàn)出的美好的.積極的東西.以此為榜樣培養(yǎng)孩子逐步樹立責任意識;也可以在班里實行班干部輪換制等??傊?利用各種途徑幫助孩子在實踐中體驗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