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儒娟
《文心》對當代中學寫作教學的啟示
田儒娟
本文以我國第一部語文教育小說——《文心》為研究對象,從寫作目的、平日積累、組織方法、作后修改四個方面展開探討,與當今的作文教學進行對比,以期對當代寫作教學提供有益的啟示。
《文心》 寫作教學 反思 啟示
《文心》是夏丐尊和葉圣陶合編的我國第一部語文教育小說,一九三四年由開明書店出版,對我國語文教育影響深遠。《文心》最初以連載的方式在《中學生》雜志上發(fā)表,兩位先生輪流執(zhí)筆,以小說的形式展開敘述,故事時間為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塑造了國文老師王先生和初中學生周樂華、張大文、周錦華、湯惠修等人物形象,主要敘述初中三年中國文教學的內容、方法以及學習的方式,筆調輕松幽默,故事引人入勝,道理深入淺出,思想發(fā)人深省。如今,七十多年過去了,《文心》中所指出的語文教育問題依然廣泛地存在。正如葉至善在重印后記中所寫的:“《文心》從出版到現(xiàn)在已經半個多世紀了,書中講到雖然是三十年代語文教學上的問題,現(xiàn)在看來還切合實用,因為有些根本問題至今還沒有完全解決。目前語文水平不能很快提高,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沒把教學的目的弄清楚,二是采用的方法不當?!段男摹分饕懻摰木褪沁@兩方面的問題。所以在今天看來,還可以給青年讀者和語文教師一些幫助。”《文心》涉及閱讀、寫作、語法、修辭等方面,見解獨到,正中要點。本文以寫作教學作為切入點,試圖找到對當代寫作教學有益的啟示。
縱觀當今中學的寫作教學,老師們費盡心思,學生的寫作水平卻不見長進。且不說感情充沛,技巧純熟,最初級的文從字順的要求恐怕都沒有達到。由此看來,多年的寫作教學幾乎是無效的。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寫作教學的大方向是錯誤的。
王先生給學生上第一次作文課,就明確指出,當我們要和親友通信、有意見要發(fā)表、經歷的事情要記錄、內心有情感要宣泄的時候,才會自然地提起筆來。因此,“作文是生活中間的一個項目,同吃飯、說話、做工一樣,是生活中間缺少不來的事情。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點綴”。因此,依照自然的順序,一定先有內容,后有題目。但是在練習作文的時候,通常是先有題目,所以出題人必須謹慎,先揣摩學生對于哪些題目是有話可說的,以題目引起學生的意趣罷了。比如現(xiàn)實教學中,讓初一的學生寫《中國夢》,是非常可笑的。
在“習作創(chuàng)作與應用”這一章,王先生把寫作分為“應用之作”、“習作”、“創(chuàng)作”三個項目。“應用之作”是為應酬而作,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是中學階段必須學習的一個項目?!傲曌鳌笔蔷毩曋鳎笆欠▌t與手腕的練習,是三者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有了相當?shù)某潭?,才能談得到應用,談得到?chuàng)作”。“創(chuàng)作”是創(chuàng)造之作,其生命就在乎新鮮的意味,創(chuàng)作第一步的功夫是發(fā)現(xiàn)題材,題材必須新鮮才值得選擇認定。第二步是收集與題材相關的事項,聚攏來使內容更豐富;第三步必須借助熟練的手腕,把所思所想表達出來。這樣的分類合乎實際,對于我們現(xiàn)代的作文教學很有啟示,正如文中所說:“中學原是整個的習作時代,創(chuàng)作雖不妨試試,所當努力的還應該是習作?!?/p>
寫作不是無病呻吟,中國古人早有言論: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內心被外物觸動,不吐不快,才提起筆來寫作?,F(xiàn)實的寫作教學,無話可說的情況隨處可見,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而胡編亂造,假話空話套話泛濫。試想,如果學生平時養(yǎng)成了積累的好習慣,又怎會出現(xiàn)“無米之炊”的尷尬呢?
“觸發(fā)”是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枚叔給兒子樂華的信中,介紹了這一作文材料積累的方法?!白魑牡牟牧系教幎际牵⒎莾H在書中,專從書上去學文字,即使學得好,也只是些陳言老套,沒有多大用處”,枚叔教育樂華不僅應該讀有字書,更應該留心讀大自然、大社會這本無字書?!白x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fā)的功夫”,所謂觸發(fā),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比如讀書時看到一句話,由此聯(lián)想到另一本書中的一處,或是與自己的生活有聯(lián)系,或是可以作為將來論證某一說法的事例。觸發(fā)要是自己新鮮的才好,沿襲別人的就失去了意義。長此以往,多思多想,寫作水平一定大有提升。
“詞匯聯(lián)想”是另一方法?!拔恼碌暮脡?,往往從三個方面來考察:一是文法上有無毛病,二是用詞恰當與否,三是思想的新鮮、正確、豐富與否?!比绻f上一種“觸發(fā)”法主要針對的是思想方面的話,“詞匯聯(lián)想”這一方法則關乎用詞的準確。杜振宇同學在講演練習中向同學們介紹了自己作文進步的妙招:“我近來于讀書或一人默想時,每遇一詞,常聯(lián)想到這詞的相似或相近的詞,使在我的胸中作成一個系串……我把這些一串一串的詞在胸中自己細加比較,同一串的里面,哪個范圍最廣?哪個范圍最狹?哪個語氣最強?哪個語氣最弱?一一要弄得很清楚?!边@是關于詞的感覺力的磨練,現(xiàn)在學生作文常常詞不達意,詞匯本就貧乏,運用還不當,如果能在這方面下工夫,作文何愁表達不暢呢?
文章作為一個獨立的單位,用語言或文字來表達,就得講究組織。周錦華參加市里的演說競賽會,題目就是《文章的組織》?!敖M織文章的原則只有三項:‘秩序、聯(lián)絡、統(tǒng)一?!阉械牟牧吓帕谐蛇m宜的次第,這是‘秩序’;從頭至尾順當?shù)匮永m(xù)下去,沒有勉強接筍的處所,這是‘聯(lián)絡’;通體維持著一致的意見、同樣的情調,這是‘統(tǒng)一’?!弊裱@三個原則寫出來的文章,雖不一定怎樣好,但至少是一個獨立的單位,可以稱得上是“一篇”文章了。
至于具體的組織,同樣有一個總方法——回問自己。我們可以回問自己到:為著要說些什么才寫這篇文章呢?總不過是要講一件東西的性狀,一件事情的經過,或是發(fā)表一種主張,中心意旨就可以確定了。接著回問:這個中心意旨在我們的意念中間是怎樣來的呢?我們自然會回答:從某種因緣引起的,或者從許多事理物理中間發(fā)現(xiàn)的,材料的先后排列也就可以確定了。最后回問自己:這項材料可能增加中心意旨的力量嗎?那樣說法可要打消中心意旨的存在嗎?這時“統(tǒng)一”這個標準也就顧及到了。
作完文章只完成了一半,要想進步,修改的功夫不可少。然而當今寫作教學,基本上是進行課前指導,學生當堂完成。上交后老師并不及時批改講評,往往間隔很久,評語通常是四字詞語的隨機抽取,不具有針對性,課后講評也是走馬觀花,選擇幾篇佳作朗讀,就開始下一輪的作文。老師沒有對癥下藥地指出大部分同學存在的問題,學生也沒有自己進行反思總結,除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外,學生的作文水平沒有得到根本的提升,悲哀地講,作文教學大多處于無效狀態(tài)。王先生特別強調文章的修改:“文章作成了最好自己仔細看過,有一句話、一個字覺得不妥當就得改,改到無可再改才罷手?!闭窃诜磸偷男薷闹校魑牟拍苓M步。除此之外,作好后朗讀一番,文章中那些不通順的地方自然就顯現(xiàn)出來了,這也是進行修改的一個好方法。
七十年過去了,寫作教學依然在摸索中艱難前行,重讀《文心》,或許能帶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1]夏丐尊,葉圣陶.文心[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3年3月第5版
[2]鐘榮.讀書、觀察、寫作——《文心》揭示的寫作教學規(guī)律[J].廣州:教育與進修,1984(06)
[3]閻振.有話說和說得來——《文心》教學主張研究之三[J].武漢:語文教學與研究,1998(07)
[4]徐龍年.指導青少年閱讀和寫作的寶典——評夏丐尊、葉圣陶的《文心》[J].呼和浩特:語文學刊,2002(05)
[5]李珂.《文心》的形象化教學思想及其現(xiàn)代啟示[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5屆碩士論文
[6]劉瑜.《文心》對語文課程改革的啟發(fā)意義[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9屆碩士論文
(作者單位:湖南湘西州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