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旦 拉
怎樣在漢語閱讀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
□ 旦 拉
小組合作學習關注學生個體發(fā)展,越來越注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提升。以往的“填鴨式”教學,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要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從事認真剖析研究,尋找出最佳的教學措施。
1.小組合作學習分組不科學,學習低效。
分組是小組合作探究的第一步,分組是否科學,影響著小組合作探究的質(zhì)量。分組隨意,組員之間搭配不科學,不能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等是主要問題,必須得到處理。
2.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的設置缺乏針對性,效果甚微。
就當前來看,小組合作探究問題的設置較為隨意,存在不符合之處,這不但無法激發(fā)學生更高效參加討論,甚至還會將學生引入歧途。
3.小組合作學習重形式輕實效,合作本末倒置。
初中漢語閱讀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存在著“金玉其表”的情形,實際學習效果堪憂。
4.教師不擅長對小組合作從事輔導、評價與反省。
真正的實踐中,一些教師僅僅對學生們的協(xié)作成果從事簡便的評價,并不作系統(tǒng)總結,更不會從事課后的反思。這一狀況在當前教學中同樣存在,嚴重影響著課堂培育效率的提高。
1.科學分組,做到優(yōu)勢互補、共同長進。
教師在展開小組合作學習之前,首先要對學生從事科學的分組。小組合作與分層教學不同。詳細來說,教師要做到兩點:其一,對全班學生從事系統(tǒng)研究,增強分組的針對性。只有對學生們的底蘊情況有全面的了解,才會從事科學、適合的分組。其二,堅持“同組異質(zhì),異組同質(zhì)”的原則。在分組時,同一組中各個組員要能做到優(yōu)勢互補,共同進步。
2.優(yōu)化小組合作問題設置,增強問題的科學性。
小組合作探究的第二步,基于教學內(nèi)容以及學生學習的熱度設置開放性、創(chuàng)新性以及有目標明確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從事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的興趣。針對“問題設置隨意”“問題缺乏有效性”等困境,教師要設置更加具有質(zhì)量、更能凸顯閱讀價值的問題。此外,這種分開型的討論往往使學生難以獲取統(tǒng)一的答案,小組成員在討論時無法達成共識,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便大打折扣。無妨換個問題:“這篇課文的第九段作者用了一連串的比喻,請一一指出并體會這里的含意,最后剖析第九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焙茱@然,上述的問題既符合課文教學內(nèi)容,又具有針對性、創(chuàng)新性,是展開小組合作探究的科學問題。
3.強化教師在合作中的帶動作用,突出合作實效。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對現(xiàn)場合作氣氛的把控、對學生探究的輔導都很關鍵。在以往的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往往在給學生部署任務之后便放開不管,讓學生從事“隨心所欲”的協(xié)作討論,這種做法顯然不科學。因此造成學生過度自由散漫,達不到很好地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加大對小組合作學習帶動和把控。首先,強化帶動。針對一些難度較大的任務,小組在探究與學習中不免會茫然無措,甚至發(fā)生爭執(zhí),針對這一現(xiàn)狀,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點撥與帶動,輔助學生渡過難關,增強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其次,要把持好課堂氣氛。教師要掌握課堂討論時間,把持好教學節(jié)奏,避免展現(xiàn)追本逐末的相關問題。
4.教師要做好小組合作探究的評價與反思。
首先,在學生從事小組合作之后,教師要對同學們的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從事系統(tǒng)、科學的評價。其次,要輔導學生從事反思,并從事自我反思。在合作討論評價之后,教師給予學生反思的時間,讓學生認知到自己學習中的短處與長處,并提出意見用于改進小組合作學習。再者,教師也要從事自我反思,就學生合作探究的現(xiàn)狀、自我課堂帶動以及課堂掌控能力等方面從事反思,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
綜上可知,當下初中漢語小組合作學習存在著不少問題。為了提升初中漢語教學實效,教師應有針對性地處理這些問題,使小組合作學習細致地服務于閱讀教學。但不可否決的是,小組合作學習作用的體現(xiàn)是一個按部就班的過程,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憤探索,以更科學的方式優(yōu)化小組合作學習,才會不斷提升初中漢語閱讀教學的效率。
[1]朱樹靜.初中漢語文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開展與反思[D].南京師范大學,2007.
[2]張茜.透視“小組合作學習”[D].華東師范大學,2007.
(作者單位:西藏日喀則謝通門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