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新時期國畫發(fā)展的幾點感想
      ——重品 悟道 求實 創(chuàng)新

      2017-02-13 08:36:21駱旭放
      美術文獻 2017年11期
      關鍵詞:筆墨中國畫繪畫

      □ 駱旭放

      自古以來,人們就把“品格、品行、品德”提到很重要的位置。在“儒、道、釋”三教并立的兩晉時期,特別注重人的“品質”。在中國古代美學和哲學思想上,首先注重人的品行和品德的修煉,這個時期是詩歌、書法、繪畫的繁榮期,老子的“道德經(jīng)”,莊子的“南華經(jīng)”,以及孔子的“四書五經(jīng)”的核心思想就是“天下歸仁”,孔子的“恭、寬、信、敏、惠”為做人的五種品德,如能行五德于天下,便實現(xiàn)了志士仁人,一個有徳行的人。一個人能否成為有德行的人,關鍵在于是否能夠努力提高修養(yǎng),提高自身的品格,規(guī)范自己的品德、行為。立人為夲,做人為先,重品首先就是重人品,有了人品方可言畫品。唐代張懷瑾在他的“畫品”一書中提到神、妙、能三品之說,“氣韻生動,出于天成,人類窺其巧者,謂之神品,筆墨超絕,運墨超純,傳染德重,意趣有余者,謂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規(guī)矩者,謂之能品,能品者眾工之事也”,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里又曰畫中立四品為先,即“神、妙、能、逸”,而逸品為眾品之首,即為非常之體,不拘品格自得奇趣。而南齊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六法論,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jīng)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并曰“夫畫品者,蓋眾畫之優(yōu)劣也,圖繪者,莫不明勸戒,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雖畫有六法,罕能盡矣,而自古乃今,各善一節(jié)”,實際上從張懷瑾的“畫品”也好,還是朱景玄的“唐朝名畫錄”,以及謝赫的“六法論”,均都建立在“人品”的基礎上,方可言之,要在人的品格以及對事物的靈性和感悟,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才能在主觀的虛靜狀態(tài)下,對客觀世界在感悟上的一種升華。早在先秦老子就有“滌除玄鑒”的思想主張,“滌除”即是洗滌心中的各種欲念,保持心中的一種虛靜,從而使主體有一個虛靜的審美和領悟的最佳狀態(tài),“鑒”即是觀照,是對自然法則的觀照,只有澄明心靈,保持內心的虛靜,拋開一切功利雜念,道法自然,方可中得心源。

      重品,悟道。這是東方美學和哲學史上兩個非常重要的思想范疇,“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常言道畫品如人品,做事先做人,做人真正意義上便是一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道德情懷,以及人品和畫品上的提升和修煉。古人云“人品既高,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高,生動不得不至,所謂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只有做到人品既高,才能道法自然,悟得其中的奧妙,如果一個人主觀上不能從功利雜念中擺脫出來,也就不可能在虛靜狀態(tài)下,去發(fā)現(xiàn)和領悟宇宙間的無限生機和審美意趣,更不可能從中獲得創(chuàng)作上的靈感和自由,后璞歸真,回歸自然之道。“道”是老子哲學和美學思想的最高核心,其不僅是道家的最高核心,而且成為后來整個中國哲學的最高核心。無論是道家之“道”,還是儒家之“道”,都是在形而上即超越于具體事物之上的意義而言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老子認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這個“一”就是“道”,“道法自然”是老子美學所提出來的一個基本命題,在老子看來,最自然即是最美的,最高的審美標準和審美境界,就是要合乎自然之道。

      中國畫多以極簡練的筆墨去表現(xiàn)豐富的自然物象,以筆取氣,以墨取韻,筆墨是中國畫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中國繪畫最講究的是筆墨技巧,但這并不是對手頭上基本功而言,而是包括一個人對道法自然,以及品性、才情、學養(yǎng)品格在筆墨上透露出來的信息,是心之所寄,情之所托,能與妙全在乎一心,一劃之間,畫得一劃則妙,人得一心則清,此乃絵畫和做人之道。從繪畫角度來講,尤其是文人畫,首先注重的是畫面意境的營造,而畫面意境的營造和表達,全靠對筆墨文化內涵的理解和運用,很少有意境平庸格調低下,而筆墨獨具高超的。相反也很少有平凡的筆墨,而能表達出高超的意境,中國繪畫在筆墨運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寓有畫家本身的品行、學養(yǎng)、審美觀念和審美價值。筆墨是表現(xiàn)意境的載體,筆蹤顯過,墨跡隨之有頓、挫、轉、折、正、側、遲、速之態(tài),以顯其氣。墨有濃、淡、干、濕、滲、化之變,以顯其韻。中國畫中講的氣,便是生氣,亦是運轉不息的生命之氣。韻指的是“性韻”,即是千姿百態(tài)的生命節(jié)奏。因此,中國畫中筆墨追求的是這一生息本源上的情致,是為最高準則,中國思想家認為,人生的準則即是宇宙之根本,宇宙之根本便是道德的標準,關于宇宙的根本原理,也是關于人生的根本原理。因此,只有從中華幾千年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中吸取更多的營養(yǎng)、精神和品格達到一定境界的人,才能在大自然中獲得更多的創(chuàng)作靈感,這是“心源”和“道”之根本所在。

      悟道先修心,心誠則靈,心誠便可真正體會到中國畫筆墨的精妙之處,從而在心靈深處獲得返璞歸真,淳樸自然的審美上的愉悅和創(chuàng)作上的靈性。莊子認為美存在于天地之中,即存在于大自然之中。莊子高揚自然之道,提出“天地之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這種美與萬物的自然本性相通,廣而無邊,深不可測,謂之“大美”,天地自然之美直接體現(xiàn)了道德根本特性,修心悟道,也只有在虛靜和淳真的狀態(tài)下,去領悟中國畫“筆墨”二字的真正特定含義,才能體悟到“道”之大美。

      中國畫的筆墨是相對又是相合的,明代莫是龍在“畫說”中有“古人云有筆有墨,筆墨二字人多不曉?畫豈無筆墨哉”,明代顧凝遠的“畫引”中也講到“以枯澀為基,而點染蒙味,則無筆而無墨,以堆砌為基,洗發(fā)不出,則無筆而無墨,而意在輕松,則有墨而有筆,此基大略也”,另清代唐岱在“繪事發(fā)微,筆法”一書中提到“用筆之要,余有說焉,存心要恭,落筆要松,存心不恭,則下筆散漫,格法不真,落筆不松,則無生動氣勢,以恭寫松,以松應恭,始得收放,用筆之決也”,中國繪畫在筆法、墨法的技法和理念上,積累了幾千年的經(jīng)驗,其中凝聚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智慧,而要真正做到領悟其境界的核心和要點全憑每個人在學識上的修養(yǎng)和悟性。

      藝術創(chuàng)作仰仗神思,只有在虛靜中方可求得,道存在于虛之中,做到虛其心,也就得到了道,在道的境界中達到精神與天地玄同,與自然為一,心靜神凝,滌除玄鑒,這本是獲得心源和悟道的關鍵之所在,不能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去研究前人的優(yōu)秀作品,以及其運筆用墨的特點和意境的營造,就談不上繼承和發(fā)展,更重要的還是在繪畫理論上的學習和探討,用理論來指導繪畫,認識提高了,思路清晰,就能知道如何繼承,如何發(fā)展,從而找到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前人留下來的很多畫理、畫論,是一個豐富的理論寶庫,從筆法、墨法、構圖、意境、畫理、哲理等,如謝赫的“古畫品錄”,朱景玄的“唐朝名畫錄”,董其昌的“畫禪室隨筆”,石濤的“石濤畫語錄”,金農(nóng)的“冬心題畫記”,王原祁的“雨窗漫筆”,盛大士的“溪山臥游錄”,周亮工的“讀畫錄”,等,都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繼承的文化瑰寶,中國畫論與中國文化的綜合性密不可分,古代學者多一專多能,孔子精于“六藝”,六朝人多精于琴、棋、書、畫、醫(yī)、佛,書畫大家如顧愷之、王維、蘇東坡、趙孟頫、沈周、董其昌直至吳昌碩、黃賓虹、李可染等無不文高藝精。千年來中國畫家的主流是文人畫家,他們文、史、哲相通,儒、道、釋兼修,書、畫、論并善,所以出于他們之手的中國畫論,說理深邃,內涵精密,容量極大,可闡釋的空間很大,給人的啟示亦大,往往可以起到舉一反三之效。中國畫論著作在千部以上,古代有所建樹的理論家,多是有所成就的畫家,經(jīng)年累月的操練,體悟頗多,所述多能切中肯綮,言簡意賅。因此通過對古代理論的學習,更能使我們盡快地掌握前人的筆法和墨法的真諦。

      筆墨是形成中國畫藝術特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李可染大師講“墨團團,團團墨,團團墨中天地寬”,中國畫中以墨代色,以筆傳情,天地萬物,傳情模寫盡在其中,筆墨傳情,筆墨達意,點劃之間,方寸之地,縱情描寫,看似簡單的筆墨紙硯,卻能描繪出最美的圖卷,這就有別于西方繪畫的根本之所在,不光要求畫家有著深厚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而且還要求畫家對生活、對自然、對人生有著深刻的感悟,以及十年磨一劍筆墨功夫的磨練,方能筆下生輝,揮灑自如。畫家有了筆墨功夫,干筆不枯,濕筆不滑,重墨不濃,淡墨不薄,層層疊加,墨越重而畫越亮,畫不著色而墨分五彩,筆情墨趣,光華照人。繪畫之人必須要有這樣扎扎實實的基本功,方能言立足傳統(tǒng)求變、求新、求發(fā)展??v觀中國繪畫史上的每一次變革,每一次發(fā)展,無不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得以升華。中國的文化發(fā)展史,幾千年來都是一脈相承,均有著血緣關系,從山水畫的鼻祖晉代到山水畫成熟期的唐代,以及五代、宋、元、明、淸。

      近觀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九八年間,中國畫便是在繼承和發(fā)展中,足以值得讓我們思考和總結的里程碑式的時期。和文明的歷史發(fā)展相同,在中國美術史上這段時期被稱為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今天我們回首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發(fā)展軌跡,可以清晰地看到二十世紀期間,中國美術所呈現(xiàn)出來的發(fā)展動態(tài)和蓬勃生機??偟膩碇v是沿著三個軌跡的,一是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已經(jīng)有一定成就的老一輩藝術家,二是解放后成長起來的一代藝術家,在傳統(tǒng)筆墨的基礎上加以建立和完善,把中國畫的筆墨體系向前推進,只是在主題上稍加換位,三是受新潮美術和西方現(xiàn)代藝術影響的藝術家,這其中主要是中青年藝術家,則要求與時代同步,來進行中國畫現(xiàn)代化的探索。如后來的“實驗水墨”也都是在傳統(tǒng)的筆墨觀的基礎上加入現(xiàn)代的藝術觀念,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傳統(tǒng)筆墨的張力,成為傳統(tǒng)繪畫在新時期的一種外延形態(tài)。

      具體到山水畫,作為中國畫中的一個重要畫科,中國畫的發(fā)展,從來都是與中國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休戚相關的。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美術由于受延安革命文藝傳統(tǒng)和寫實主義的影響,涌現(xiàn)了一大批帶有情節(jié)性、寫實性和教育意義的新國畫。在改革舊國畫的口號下,李可染的京派山水和以傳抱石、錢松巖為代表的金陵派山水和以石魯為代表的長安畫派,可謂是傳統(tǒng)山水向寫實新山水畫轉型的典范。當然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時世出英雄,每個時代都有那個時代的杰出代表,從唐、宋、元、明清,直至現(xiàn)代,無不如此,各領風騷數(shù)十年,影響日后數(shù)代人。

      從傳統(tǒng)山水畫程式中走出來,這已成為當代山水畫家的自覺追求,而在筆墨樣式與山水形象兩方面確立自己的藝術個性,這已成為山水畫家們的共同課題。一是回歸以“暢神”為主的傳統(tǒng)山水形態(tài),二是超越傳統(tǒng)繪畫工具材料和表現(xiàn)方法,以制作肌理為特征的山水形態(tài),三是借鑒西方現(xiàn)代構成因素引入中國山水畫中,使畫面產(chǎn)生符號般的抽象效果,“實驗水墨”即是屬于這種形態(tài)。目前世界處于大變革時代,藝術要附于民族的時代精神,這不光要在傳統(tǒng)技法上的傳承和發(fā)展,更要在當今人文精神狀態(tài)上深入感悟,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繪畫出不愧于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這才是每個藝術工作者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新時期中國畫的發(fā)展進程中,傳統(tǒng)型的畫家普遍重視把握傳統(tǒng)筆墨和程式,在此基礎上以漸變的方式發(fā)展,作品大多仍以再現(xiàn)性繪畫為主。中青年畫家相對重視創(chuàng)新,他們普遍重視借鑒西方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作品往往更具創(chuàng)造性,各種新探索,拓展了傳統(tǒng)繪畫的多種形態(tài),促進了傳統(tǒng)繪畫在新時期的現(xiàn)代化轉型進程,為中國畫多樣性發(fā)展提供了實驗和理論上的可行性,新時期藝術的發(fā)展,存在于繼承與創(chuàng)新等各種因素中,繼承表現(xiàn)在對本民族藝術遺產(chǎn)的吸收和發(fā)揚,以及對各民族不同時期的優(yōu)秀文化和藝術成就的推陳出新,其中包括藝術形式、技巧、意境、審美觀念和表現(xiàn)手法,在整個藝術發(fā)展史中,繼承是手段,而創(chuàng)新才是最終的目的,創(chuàng)新和繼承是幾千年來永恒的命題,二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筆墨當隨時代,縱所觀之,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現(xiàn)在的藝術發(fā)展史。

      總之,中國繪畫無論怎樣變革和發(fā)展,都要在繼承中謀求發(fā)展,都要在重品、悟道、求實、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立足傳統(tǒng),縱觀世界,從而對整個現(xiàn)實精神加以觀照。同時也包括藝術家自身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個性化表達。重品、悟道、求實、創(chuàng)新,在傳統(tǒng)中求發(fā)展,在發(fā)展中求完善,在完善中求創(chuàng)新,這是中國畫發(fā)展史上不可改變的規(guī)律。中國美術事業(yè)的發(fā)展是改革發(fā)展新時期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與進步的見證,中國美術史上,乃至整個中國文化史上,都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們期待著中國美術更加輝煌時期的到來。

      猜你喜歡
      筆墨中國畫繪畫
      中國畫
      華夏文化(2021年3期)2021-11-04 04:46:34
      筆墨童年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16
      中國畫之美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藝術品鑒(2020年1期)2020-01-19 06:01:08
      《遠方》中國畫
      吐魯番(2019年3期)2020-01-01 07:42:04
      筆墨廚神
      《歲有長又長》(中國畫)
      海燕(2017年2期)2017-03-18 05:34:09
      筆墨廚神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1期)2014-08-16 15:57:49
      歡樂繪畫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3期)2014-08-16 09:02:22
      上杭县| 东阳市| 沐川县| 锡林浩特市| 平乡县| 墨竹工卡县| 阜新市| 化隆| 亚东县| 博野县| 包头市| 米泉市| 韶关市| 民县| 辛集市| 历史| 丹江口市| 衡水市| 禄劝| 宜丰县| 马公市| 嵊泗县| 鹤庆县| 桂东县| 新野县| 平湖市| 富平县| 通化市| 浦县| 沧州市| 双辽市| 永济市| 原平市| 永定县| 资溪县| 黔江区| 丰城市| 双江| 金堂县| 乳源| 纳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