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桂香遠溢。新的一期《文化與傳播》又放在您的案頭。
“當代文化與傳播”欄目推出劉迪博士的《規(guī)訓、慣習與認知語境:論博物館媒介場域與觀眾認知間的關系》。作者力圖擺脫以往的認知過程分析,借助規(guī)訓、慣習與認知語境三個概念分析博物館媒介場域與觀眾認知間的關系;指出,觀眾作為在博物館媒介場域中具有既定位置的存在,其認知行為的發(fā)生除了內在的認知語境作為先天圖式發(fā)揮作用外,還受制于外在的博物館媒介場域規(guī)訓以及中介于觀眾內在與場域之間的慣習,對觀眾與博物館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觀察和解讀。
“媒介文化與傳播”欄目推出姜衛(wèi)玲副教授的《中國近代女性報刊研究綜述》,文章對近代女性報刊的總體概況、辦報特色和個案研究等方面的研究進行了梳理和述評,認為近代女性報刊研究尚需在研究主題、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文章較為全面地展現(xiàn)了近代女性報刊研究現(xiàn)狀,并指出了著力的方向。
“傳統(tǒng)文化與傳播”欄目推出劉曉的《明代耶穌會士對孟子思想的耶教化詮釋》。文章認為,明代來華耶穌會士對孟子有關“天”、“上帝”的概念和“仁”學進行了會通融合,而對其性善論和“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孝觀念進行了批判性詮釋。由此,文章對耶穌會士對孟子思想耶教化詮釋的目的、立場、本土化和曲解以及士大夫的反應進行了細膩的分析,展現(xiàn)了文化交流中的適應與沖突。
“廣告文化與傳播”欄目推出張旭東副教授的《房地產類微信廣告文案寫作特色探析》。文章認為,房地產類廣告在“微閱讀”時代開始越來越多地運用微信傳播平臺,其廣告文案寫作呈現(xiàn)四個明顯特色:追求語言風格的口語化、幽默化;常用“心靈雞湯”體情感訴求以達到共鳴;結構上呈現(xiàn)出殘缺化和系列化趨勢;善于通過“借勢”和“造勢”達到宣傳效果。這些分析對微信廣告文案的新潮化和個性化創(chuàng)作不無啟發(f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