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潘紅萍
水墨畫活動中幼兒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
?江蘇/潘紅萍
水墨畫活動是一種提升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實踐活動,長期堅持,可以養(yǎng)成孩子們藝術的眼光,播下創(chuàng)造的種子,豐富成功的體驗。
水墨畫;幼兒;創(chuàng)造力
水墨畫又稱中國畫,狹義的水墨畫,僅有水與墨,黑與白色,廣義的水墨畫包括工筆花鳥畫,色彩繽紛,以近處寫實,遠處抽象,色彩微妙,意境豐富為主要特點。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推行水墨畫活動,不僅可以傳承水墨畫的技藝和文化,還可以促進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一般認為是指產生新思想,發(fā)現(xiàn)或創(chuàng)造新事物的能力。近來來,筆者以及所在的團隊,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推行水墨畫實踐活動,有一些思考分享,以此為文,對以往的研究做一個小結。
留白讓水墨畫更加有意境,使得水墨畫更加協(xié)調或者更有表現(xiàn)力,因而,在推廣水墨畫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也非常重視留白的訓練。古詩中有很多的意境可以用水墨畫進行表達,而且古詩詞朗朗上口,孩子們非常喜歡。比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弊尯⒆觽冇靡环媮肀磉_這個意境,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雪、門、船等等這些形象,都需要用留白來表示,黃鸝與翠柳,突出黃鸝為實,背景翠柳為白,翠柳也要從背景中突出來,背景就為白,一行白鷺為實,青天為白。盡量讓孩子們想象和表達他們自己心中所想。從另外一個意義上說,課上教師提問,給予孩子們時間,讓孩子們回答,也是留白的一種,不過是教學中的留白了。
水墨畫從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來看,其實就是一種生活體驗,通過留白的訓練,可以幫助孩子們構建留白的概念,訓練和理解留白的技能,當他們理解之后,并且用自己的行動(創(chuàng)作)來進行表達,這種表達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因而,留白即創(chuàng)造,留白力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力。
水墨畫中,“白”的邊界,“實”的主體,往往需要線條來構建,因而線條是水墨畫的重要表現(xiàn)元素之一。教師在訓練孩子們水墨畫實際操作中,必須要重視線條的訓練。
觀摩與欣賞:幼兒的水墨畫基礎基本為零,好在他們對外界有強大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好奇心,引導孩子對水墨畫的基本元素產生好奇,讓他們多看名家的水墨山水畫,體驗大家對線條的把握。如讓孩子們體會南北朝時期顧愷之的春蠶吐絲,春云浮空、流水行舟,或者陸探微的草書體勢一筆畫,都是比較有意義的做法,起點高一點,才能幫助他們登高望遠,體會線條之大成。
模仿與描?。耗7屡c描摹是一種比較好的形式,我們的做法是將名家的線條表現(xiàn)比較好的作品進行掃描數字化,然后制作成模仿或者描摹的底本,讓孩子們在模仿或者描摹中體驗并學會應用線條來表達。
觀察與創(chuàng)造:經過一段時間的模仿和描摹,孩子們已經基本體會到線條的運用,這個時候教師要鼓勵孩子們觀察身邊的風景或者實物,用線條表達出來,適時鼓勵,達到熟練。
經過三個步驟,孩子們不僅可以達到用線條表達,還可以對現(xiàn)實的實物進行抽象,創(chuàng)造新的意象來表達他們觀察的結果。
不管是留白的表達,還是線條的訓練,都僅僅是水墨畫活動的技術訓練,真正達到大成還需要進一步的嘗試和訓練。
傳統(tǒng)技法多訓練:水墨畫的傳統(tǒng)技法是前人多年技術創(chuàng)新的結晶,需要孩子們繼承并發(fā)揚,因而教師在平時水墨畫技術教授中,應該多多訓練,打好基礎,才能有所發(fā)展。如用筆的勾線、點戳,用墨的焦、枯、濃、淡、干、濕,設色的墨彩、淡彩、粉彩、重彩,著色的渲染、平涂、罩染、統(tǒng)染、立粉、積水、點寫、烘托等,這些都要分階段分步驟讓孩子們練習,相信練習的力量,下功夫才能成其大。
創(chuàng)新方法多嘗試:電腦技術的發(fā)展,數字化技術的推成出新,使得水墨畫自動化生成成為可能,同時,新的水墨畫技法也會隨時間的推移而出現(xiàn),這些都代表了水墨畫發(fā)展的新動向,所以教師在傳承傳統(tǒng)的過程也要讓孩子們體驗和嘗試新的技法和表達方式,體驗技術讓水墨畫技法更豐富,表達方式的多樣化。多嘗試才能有創(chuàng)新,繼承才有新的意義和價值。
失敗也能有體驗:成功固然是成功之母,但是失敗也有失敗的價值,每一種失敗都證明某一種方法的不可能。在水墨畫教學中,要鼓勵孩子們成功固然可喜,失敗也不可怕。調色的失敗,運筆的無力,無法表達的失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意去嘗試,被失敗這個紙老虎嚇得不敢行動。堅信時間會改變一切,堅信孩子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堅信孩子們內心擁有創(chuàng)造的力量,教師的教學,無外乎就是通過不斷的失敗喚醒孩子們內心的堅韌和創(chuàng)造的信心。
總之,水墨畫活動是一種提升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實踐活動,長期堅持,可以養(yǎng)成孩子們藝術的眼光,播下創(chuàng)造的種子,豐富成功的體驗。
[1]張法.水墨畫會成為中國美術的文化象征嗎?——試論水墨畫在當代的崛起、演進、論爭、意義[J].文藝爭鳴,2010,04:24-30.
[2]薛永年.變古為今借洋興中——20世紀中國水墨畫演進的回顧[J].美術研究,1996,02:4-8.
[3]熊蛟.兒童想象力融入小學水墨畫教學之行動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5.
[4]張花令.水墨畫語言在水彩畫中的運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2.
[5]于波.論中國現(xiàn)代水墨畫的多元性[D].延邊大學,2007.
*吳江區(qū)第六批學年課題《水墨畫活動中幼兒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編號06(16)QY549)研究成果。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鎮(zhèn)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