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意超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古林鎮(zhèn)中心小學,浙江寧波 315000)
《教學建議》第26條指出:評價應體現(xiàn)總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教師應重視課堂學習即時評價。因此,要在課堂上即時給予有效評價,使即時評價發(fā)揮應用的反饋、引導、調控以及激勵的作用。對于目前在即時評價中,教師暴露出的不足,筆者進行總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決方案,希望通過總結經驗、能夠更好地做出課堂即時評價。
每節(jié)課都應有明確的目標,并以此為中心開展課堂活動。教師一邊授課,一邊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現(xiàn),并圍繞本課目標進行評價。作為教師在課堂上必然會關注課時目標,提出與此有關的問題,但學生的參與和互動有可能會完全脫離課時目標,教師在評價時就需要注意,不要局限于本節(jié)目標,要從該門課程考慮,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為主[1]。
案例1:《辨認方向》片段。教師:同學們,課前老師讓你們查找如何辨方向的資料,你們找到了嗎?下面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都有哪些辨認方向的方法?”先看合作小貼士。學生明白各自任務后,自由討論,然后匯報交流。小組1:我們小組知道辨認方向的方法有四種,①按口訣“面北朝南,左西右東”;②看房屋;③看北極星;④看積雪辨方向,南面的雪容易化。教師:了解得真多??!你們都是怎么知道這么多的?學生1:有的是上網查,有的是問爸爸媽媽,像我爸爸就是戶外運動愛好者,所以他知道一些。而且我們之前也學過一篇課文《要是你在野外迷路了》,里面也有許多辨認方向的方法。教師:你們小組在收集資料前的思考真是太讓我驚喜了!不僅利用網絡,還想到向身邊的長輩來請教學習,聯(lián)系語文課上學習的知識。會學習的孩子就是這樣主動積極,還會把知識融會貫通,真是棒極了!能選擇其中一種方法再具體介紹它的使用方法嗎?(學生介紹“看北極星”的方法)學生2:這幾天我一直在抬頭尋找北極星,可我都幾乎沒發(fā)現(xiàn)星星,更不用說北極星了。霧霾天都讓我們失去了看到星星的機會,古人抬頭看的天空一定比我們現(xiàn)在的要環(huán)保。教師:你們不光把“看北極星”辨認方向的方法講得清楚,還有同學從“環(huán)?!边@個角度聯(lián)系了自己的真實生活體驗,很有自己的見解。
案例中,從評價學生1可以看出,教師并不是籠統(tǒng)地給予表揚,而是以本課的目標“了解各種辨認方向的方法,知道對應的具體使用情況”為中心、能力目標“培養(yǎng)收集資料及課前調查能力,培養(yǎng)探究學習意識及能力”為基礎具體地給予肯定評價。從評價學生2的評語中可以看出,教師首先圍繞課程目標,對學生的行為進行了肯定,贊揚其關注社會發(fā)展,能夠自主思考;并點出其行為中所體現(xiàn)的環(huán)保意識,這也是我們開展該課程的目標。
在進行即時評價時,教師要注意用詞和行為,也要帶有一定的學科性。雖說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是教與學的關系,可是,大多數(shù)學生還是更樂意以平等、朋友似的形式來進行交流,如果教師使用親切的話語,讓學生感受到溫情,那么所做的指導和幫助也能發(fā)揮最大化的效果。
案例2:《天生我材必有用》片段。教師讓學生找一找自己身上的優(yōu)點再匯報。學生1:老師,我從自己身上找到了四個優(yōu)點,愛看書、樂于助人、活潑開朗,我也很努力學習。教師:祝賀你找到這么多優(yōu)點,我真為你高興。(一邊伸出雙手與學生熱情相握,學生此時相當激動,很鄭重地與老師握手。)學生2:我覺得自己有五個優(yōu)點,愛勞動、不撒謊很誠實、樂于分享、很守信用、做作業(yè)積極。(笑容滿面)教師:怎么樣,來個擁抱,祝賀一下。
師生的親切擁抱,讓教室里的掌聲笑聲匯成一片,生成了一個小高潮。由此,作為教師的我們,要使自己的身體動起來,恰如其分地運用好體態(tài)這一特殊語言進行即時評價,營造出一個自然、和諧的課堂,在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之間和孩子進行情感傳遞,幻化出精彩、靈動的品德課堂[2]。
即時評價,其關注點也在于即興點評。通常評價需要及時,能夠對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使其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趁熱打鐵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若錯失良機,那么效果就會明顯減弱。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上,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由學生帶來的生成性資源,老師要掌握時機,給予及時中肯的點評,讓學生從中獲得信心,提高興趣,更好的學習。
在《我們的地球》這課中,教師用一個“智力大沖浪”的游戲來穩(wěn)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識點。在圖片展示出袋鼠媽媽懷里藏著袋鼠寶寶時,教師問它們是來自哪個洲呢?由于執(zhí)教的班級是農村小學班級,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非洲、歐洲、南美洲……此時,教師巧妙地評價道:“你看,世界真是太奇妙了,地球上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等著我們去探索去了解呢!就像這里的袋鼠,它實際上是大洋洲上的澳大利亞這個國家的國寶動物哦!”這樣的及時評價不僅避免了學生一再猜測、老師一再否定的尷尬局面,更是保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了學生情感提升的機會,還為下一課《世界真奇妙》的學習做了提前的滲透,使學生愛學、樂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生活環(huán)境、家庭情況、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區(qū)別,學生間存在著個體差異,造就了他們不同的行為習慣、語言特點。為了能夠使即時評價獲得更好的效果,教師要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行為習慣和生活背景,以“幫助、引導、為學生發(fā)展服務”為前提來評價。根據(jù)學生的原有情況,有針對性地評價。只要學生有所進步,就要給予認可,讓學生在成功中獲取自信,從而樹立遠大的目標。
案例3:《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片段。教師在“說說我家的戒煙故事”時,讓學生算完“健康賬”后,又讓大家算算“經濟賬”。學生1:老師,我爸爸抽煙從來不買,都是別人送的!(教師內心一震,腦海里閃過“廉潔”一詞)學生2:嘿嘿,難道你爸爸的香煙是貪污來的?(眾生哄堂大笑)教師:噓!大家先靜一靜,讓我和她來說兩句悄悄話,可以嗎?(走到小女孩跟前)教師:能告訴我你爸爸的香煙是誰送的嗎?學生1:別人送的。教師:你爸爸是做什么的?學生1:律師!教師:那為什么別人要送他香煙呢?學生1:別人打官司經常來問他,但我爸爸基本上不收錢。別人看我爸爸抽煙,所以送點香煙給他。(教師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教師:我敢用人格擔保,她爸爸的香煙沒有任何問題。他爸爸是位助人為樂的好律師,別人為了感謝他,就送了他爸爸最愛的香煙。當然,這個禮物不太健康??!哈哈!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橫炮”,教師沒有馬上給予判斷評價,而是用“耳語”的方式,既保護了小女孩的隱私和自尊,又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打開溝通之門,用一種寬容、尊重、民主的心態(tài)來處理學生的真實體驗,最后幽默式的評價更是讓這個環(huán)節(jié)成了一大課堂亮點。
教學過程總是伴隨著評價,評價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有效的課堂即時評價,不僅能夠提高品德課堂的實效性,更能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心靈成長、揮發(fā)個性的快樂課堂。
[1]鄔冬星.浙江省中小學學科教學建議案例解讀[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8.
[2]楊翠玉.小學品德課堂教學的“草根研究”[M].寧波出版社.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