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金嶺回族鎮(zhèn)中心小學 李春容
揚長避短,提升二年級識字教學效果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金嶺回族鎮(zhèn)中心小學 李春容
長期以來,識字教學低效耗時,是低年級教學中的“攔路虎”。如果沒有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好認字和識字,那么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都會造成障礙,長此以往,學生的基礎知識就會非常薄弱,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也就無從談起。識字教學的重要性和識字教學的低效耗時是低年級教學中最大的矛盾之一。而要解決這一矛盾,就要結合學生的實際,不斷地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各種方法中揚長避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主識字,從而不斷地積累識字,打好基礎。
發(fā)現(xiàn)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獨立實現(xiàn)認識過程。教師也沒有在教學中失去地位和作用,教師所要做的是根據(jù)教學重點和難點來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引發(fā)學生去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答案。
采用發(fā)現(xiàn)教學法進行識字教學,就是讓學生首先整體感知漢字的結構和偏旁,形成一個整體認識。在備第二單元的課時,我就采用了畫框整體識字的方法。
當然,在實施一個新的教學方法時,都需要通過老師的引導,熟悉之后,學生才能夠掌握和運用。因此,我在第5、6課時,在“我會寫”環(huán)節(jié)中,都是事先把要寫的生字的結構圖畫在黑板上。例如,“瓦”是獨體字,就畫成一個框,“結”是左右結構,而且是左窄右寬,我就畫兩個左右并列的框,左邊的框小,右邊的框大。其他的字也是依照不同的結構和特點來畫框。把“我會寫”的字變成一組組框后,整體教學就可以開始了。以《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為例:
師指著五組左右并列,左窄右寬的框問:“請小朋友們看看,究竟哪些字寶寶可以住進這些房子里去呢?”
學生在認真觀察后,很快就可以回答:是“鋒”、“滴”、“灑”、“泥”、“濘”。
師:為什么它們可以住進這些房子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因為這些字是左右結構的,而且是要寫成左窄右寬的。
師:對,你觀察得真仔細,以后一定會有大作為的!那么其他的字寶寶又可以住到哪些房子去呢?學生很快就踴躍舉手為字寶寶找家,同時也完成了對字的整體認知。
在學生熟悉了“畫框整體識字法”后,就可以讓學生在預習或者是觀察字的時候,自己對生字進行畫框,分析字的結構。
這樣的方法可以改變識字教學枯燥的教法,讓學生開動腦筋去觀察字的結構,同時讓學生對字有整體認識,就不會發(fā)生如把“滿”字寫成上下結構的現(xiàn)象。讓學生從整體到個別地識字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
在二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拆一拆、猜謎語等方式,這些方式都被學生熟悉使用,對于二年級學生而言,他們樂意接受新奇的方式,希望用一種有趣的方式去認字識字。我也一直嘗試著設計一些新的方式去幫助學生認字識字。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
識字的一種有效方法就是在生活中識字。其實,這并不算是一種新的方法,但是如何“新瓶裝舊酒”,這就是我所需要考慮的。
漢字區(qū)別于英文,是音義結合的方塊字,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演變,從簡單的圖形到今天明朗的線條,字體形象多變。而象形字和形聲字是最能體現(xiàn)漢字音義結合這一特點的。
1.象形字的教學
在識字教學中遇到象形字時,我就會出示這個字的甲骨文,讓學生了解這個字的造字意圖,從而理解字義,記憶字形,進而區(qū)別同音字、形近字等。例如:“虹”字,很多學生會把“彩虹”寫成“彩紅”,我就出示“虹”的甲骨文 ,學生很快明白,“虹”字是因為彩虹形狀像蟲子才寫作蟲字旁的。
2.形聲字的教學
形聲字是漢字寶庫中數(shù)量龐大的一種,因此應該充分抓住漢字形象直觀的特點來誘發(fā)學生想象,在識字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如:兒歌識字法。讀兒歌是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的。教師可以根據(jù)漢字的特點,編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訣,讓他們反復誦讀,使學生對字形產(chǎn)生直觀形象,從而提高記憶字形的準確性。如:“問”字,可編成“一個小朋友,進門瞧一瞧,見人就張嘴,等待結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