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汝新
【摘 要】小學生習作不能缺少積累。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加強指導學生善于積累——積累豐富的素材,積累優(yōu)美的語句,積累寫作的技巧。天長日久,持之以恒,學生的習作就能盡顯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積累素材;積累語言;積累技巧
積累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和習慣。從小學生習作來看,沒有一定的積累是不行的。因而,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加強指導學生善于積累——積累豐富的素材,積累優(yōu)美的語句,積累寫作的技巧。這樣,學生才能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感而發(fā)。
一、觀察與實踐——積累生活
生活是習作素材很好的挖掘地,只要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積累就會逐漸豐盈起來。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一)引導觀察,認真感知。觀察不等于看,而是學生有目的地留心觀察身邊人、事、景、物的特征和出現(xiàn)的各種細微變化。魯迅曾說:“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本書?!痹诮虒W實踐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即時作文是指導學生觀察,關注生活的最佳途徑。如:在一次大課間活動——跳兔子舞時,我引導認真觀察,認真傾聽,用心感受。跳完兔子舞,我讓學生講講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和感受到的。霎時,課堂像炸開了的鍋,學生爭著回答?!拔铱吹搅恕痢镣瑢W笑得合不攏嘴?!薄拔覀冸p手插著腰,一邊跳,一邊喊:“左左右右前后前前前。”“我跳得很累但非常開心!”……接著,我趁熱打鐵讓學生以“跳兔子舞”為題寫一篇習作。一篇篇有趣的兔子舞從學生的筆下汩汩流出??梢?,多姿多彩的生活是作文材料的豐富源。教師及時引導學生觀察,捕捉生活中有意義的小事件,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這樣,學生從生活中攝取素材的能力增強了,寫作材料也就增多了。
(二)引導參與生活實踐,積累素材。為了積累習作素材,我經常布置一些實踐性作業(yè),鼓勵學生做生活的小主人。如:暑假時,我讓孩子們參與家務勞動當一次家,并把當家的體驗寫下來。生活內容的充實豐富了學生們的情感積累。學生由衷地發(fā)出感嘆:“我深深體會到當家真不容易,要考慮合理的營養(yǎng),又要考慮一家人各有不同的口味。工作忙碌,日常三餐,家務勞作,媽媽真不容易??!”“自從那次當家,我深深地體會到媽媽做家務的辛苦。我會利用假期幫媽媽做家務事來減輕媽媽負擔?!薄敖涍^這次角色體驗,我算是嘗到了‘當家的酸甜苦辣?!睂W生有了切身的感受,易于下筆,文章也流露出真情實感。久而久之,學生在寫作中摸著門道,為寫作開啟了鮮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二、課內外閱讀——積累語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睂W生有了觀察方面的積累,還需要用豐富的詞匯,流暢的語言將其表達出來。大量的課內外閱讀對寫作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在課內閱讀中積累。課內閱讀是學生積累語言的主渠道?,F(xiàn)在語文課本入選的課文大都是名篇佳作是學生優(yōu)秀的習作范例。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我重在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的精彩部分,誦讀名言警句及成語詩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特色,領會語言表達的規(guī)律。當課本中的語言文字變成學生的儲備和財富時,等到用時,這些語言文字自然會涌上筆端。如:班上的鈺熔同學在看圖習作《捕捉小鳥》中,當她寫到:小鳥慢慢地從樹上飛到地面。方方一手拿著鐵鍋,小心翼翼地靠近小鳥,一手抓一把米撒向地面。小鳥嘰嘰喳喳地叫著。小作者不由自主地發(fā)出感嘆: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此時,小作者恰當?shù)匾谩而B》的詩句,不但增強文章的文采氣勢,而且體現(xiàn)語言的形象性,表達了小作者的感受。相信,只要引導學生長期堅持積累語言,就能大大提高語言文字水平。
(二)在課外閱讀中積累。課內閱讀畢竟是杯水車薪,課外閱讀是學生積累語言的一條有效途徑。學生只有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博采眾長,才能“厚積薄發(fā)”,在寫作時才能真正游刃有余。如教學《丑小鴨》后,推薦《海的女兒》、《小紅帽》等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教學《小小的書櫥》時,推薦《上下五千年》、《十萬個為什么》、《西游記》、《愛迪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把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片段抄寫在“采蜜集”,定期開展“講、展、賽”活動,以此來激勵學生多讀、深思、勤記,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斷地給學生充電,才能豐富學生的語言,寫作才會得心應手。
三、勤于練筆——積累技巧
學生有了豐富的習作素材,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但還需要積累寫作的技巧。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我經常結合所學內容,引導學生練筆,積累寫作技巧。如:《松鼠》一課中的片段: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很討人喜歡。它四肢靈活,行動敏捷。玲瓏的小面孔上,嵌著一對閃閃發(fā)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過油……教學時,在學生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我重在引導學生體會由總到分的寫作技巧,體會怎樣圍繞中心句來寫的。為了讓學生徹底掌握這種寫作技巧,我先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再讓學生根據(jù)內容概括中心句。課后及時布置小練筆,如:提供中心句——整個春季,難得有這么好的天。讓學生圍繞中心句寫片段。幾次的練筆,學生積累了“圍饒中心句寫段落”的技巧。可見,勤于練筆是對小學生寫作技巧的錘煉,更是學生寫作文的催化劑。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只要我們引導學生善于積累——積累生活素材,積累語言,積累寫作技巧,作文“無話可說”的局面就會得到改善。天長日久,持之以恒,學生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這樣,學生的習作就能盡顯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
[2]《小學語文教育》
[3]《福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