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剛
●安徽省皖西中學
略論學習高中歷史的方法
謝長剛
●安徽省皖西中學
現(xiàn)階段高中歷史教學更加注重“會學習”“擅思考”“能創(chuàng)新”的學生培養(yǎng),要求學生和教師丟掉以往枯燥機械的死記硬背模式,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根據(jù)自己的感悟,去創(chuàng)造出更加輕松有效的高中歷史學習方法。本文將介紹幾種新穎的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歷史學習避免不了和年代時間打交道,而正是表面上看起來雜亂無章的年代時間讓許多學生的歷史學習變得摸不著頭腦。但是,仔細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看似雜亂的年代時間,內部都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只要我們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運用技巧巧妙地把它們編排在一個時間軸上,那么這些事件和時間就會變得一目了然,更加方便理解和記憶。例如,在學習世界歷史的時候,14—16世紀是資本主義萌芽時期、17—18世紀是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時期、18世紀晚期—19世紀中期是工業(yè)革命時期、19世紀晚期—20世紀40年代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20世紀40年代至今是屬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然后總結每一時期各國的經(jīng)濟、政治變化及意義。這樣,這些大段歷史時期的知識點就被整理歸納到了一個小小的時間軸上,便于平時的復習和查看,到最后需要綜合系統(tǒng)復習知識點的時候就不用隨時隨地地抱著厚厚的課本去一頁頁翻找。時間軸歸納法使高中歷史學習更加輕松。
為了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對影視資源進行選擇、設計,這樣做能夠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電影《辛亥革命》中,經(jīng)過廣州起義、武昌起義、陽夏保衛(wèi)戰(zhàn)等一系列艱苦奮斗之后,孫中山終于成功領導革命,建立“中華民國”,推翻五千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孫中山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卻電告袁世凱只要清帝退位,便讓位給他。在袁世凱擔任總統(tǒng)后,妄圖復辟,革命黨人慘遭迫害,共和制朝不保夕。這就有很多問題顯現(xiàn)出來:為什么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不能夠拯救中國?辛亥革命是成功還是失敗……一系列疑問,值得學生去思考、去探索,這樣學習到的知識印象會更加深刻。
學生只有理解歷史才能認識現(xiàn)實,才能更好地規(guī)劃未來,這就需要學生非常深刻地掌握歷史規(guī)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地呈現(xiàn)歷史,讓學生尊重國家文化和歷史,擁有對國家以及民族的認同感,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念。例如,在對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講述完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后,播放關于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的視頻,讓學生在觀看完視頻之后進行分組討論,讓學生自己分析發(fā)生這一歷史事件的直接原因以及根本原因,讓學生們在自我分析的過程中,意識到當時中國處于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更加深刻地意識到這一運動的歷史意義,從而培養(yǎng)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增強愛國意識,讓學生們也有滿腔的熱血去投入愛國運動當中??傊處熢诮虒W過程中要盡量運用靈活的方法向學生講解歷史,避免死記硬背,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熱情,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讓學生切身體會到這一歷史情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以及對歷史的評判能力,增強學生的歷史文化意識,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形成對歷史的觀察與分析能力。
俗話說“文史哲不分家”,其實,仔細分析來看,高中歷史與其他學科包括政治、地理、語文等都有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當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些科目中有與歷史知識相近的內容時,就要聯(lián)想到相關的歷史知識。例如,當我們在語文課上學習毛澤東的一首非常著名的七言律詩《長征》時,我們要會聯(lián)系歷史課本中關于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的歷史事件,接著想到長征的時間、經(jīng)過的地方、歷史意義等,這就在無形中又把紅軍長征這段歷史復習了一遍,讓這些歷史知識點更加鞏固。例如,政治課上教師講的“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期階段”,那么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在什么時間確立下來的呢?除了社會主義還有哪些政治制度呢?這些國家的政權都是經(jīng)過怎樣的過程最終確立的?等等。各個學科之間的知識是緊密相連的,我們如果能夠在學習其他課程的時候聯(lián)系歷史知識,就可以達到對相關歷史知識鞏固與復習的目的,進一步使歷史知識的記憶不再單純依靠死記硬背,讓高中歷史的學習方法多樣化。
總而言之,看似枯燥乏味的高中歷史學習,如果可以巧妙地運用一些靈巧的學習、記憶方法,不僅使學習過程變得多彩有趣,還可以讓歷史知識的學習更加輕松,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