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盛杰
摘 要:當前,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著一些較為嚴重的問題,尤為突出的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泛濫。作為一種唯心主義歷史觀,歷史虛無主義貶低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妄圖從根本上顛覆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對我國當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安全產生了嚴重的不利影響。因此,對于“歷史虛無主義”,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造成的不利影響,并研究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對策,和它進行最堅決徹底的斗爭。
關鍵詞:歷史虛無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對策
中圖分類號:B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1-0045-02
在東西方國家意識形態(tài)斗爭激烈的今天,歷史虛無主義又再度沉渣泛起,它否定自己國家的歷史、蔑視本民族的文化,特別是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說得一無是處,為害甚烈。歷史虛無主義是在西方唯心主義歷史觀思想的影響下,為適應西方敵對勢力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和平演變而采取的一種手段。它打著“反思歷史”“還原真相”“告別革命”“重新評價”等幌子,有著明確的政治訴求,旨在否定我國主流價值觀和社會主義制度,對當前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產生了諸多不良影響,我們必須對它保持高度警惕,堅決抵制,并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批判,以維護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安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一、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產生的根源
歷史虛無主義產生的理論根源是歷史唯心主義。受唯心史觀的影響,歷史虛無主義對于歷史事實常常主觀臆斷,隨意裁剪和拼湊,以點帶面,以偏概全,對歷史人物進行黑白顛倒。并且把握不住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分不清主流和支流。故意夸大我國歷史上的某些失誤,其目的就是顛覆我國的政權,消滅社會主義制度。另外,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兩種社會制度性質上的差異是歷史虛無主義產生的政治根源。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是兩種根本對立的政治制度,社會主義制度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資本主義制度代表的卻是資產階級等少數(shù)人的利益,這就決定了兩者的對抗性。自從社會主義制度產生以來,資本主義國家就竭盡全力,用各種方法來扼制并消滅社會主義制度,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我國的泛濫就是西方敵對勢力采取的一種手段。
二、歷史虛無主義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
(一)搞亂人民的思想,模糊大眾的政治信仰
“歪曲近現(xiàn)代中國革命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造成了人們的思想混亂,在社會上導致嚴重的消極后果?!盵1]歷史虛無主義具有很大的欺騙性、迷惑性和滲透性,它以“反思歷史”“還原真相”和“重新評價”為名,肆意篡改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編造“歷史真相”,顛倒歷史是非,通過各種形式向廣大群眾傳遞一套完全不同于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思想觀點,并且把馬克思主義說成是邪教,百害而無一利,要求取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使原本確信無疑的主流認識變得似是而非,模棱兩可。這種錯誤思想在社會的傳播,不僅容易造成廣大群眾在歷史觀、價值觀評價方面的混亂,還降低了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感,目的就是搞亂中國人民的政治思想,消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瓦解人們已經建立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使人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產生懷疑。
(二)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企圖顛覆社會主義制度
歷史虛無主義宣揚“告別革命”,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只起到破壞社會的作用,沒有任何進步意義,假如在中國沒有發(fā)生革命,而是實施改良,中國早就步入發(fā)達國家的行列,應當“告別革命”。馬克思指出:“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xiàn)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這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發(fā)生矛盾。于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fā)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盵2]革命的發(fā)生是歷史的必然,只有發(fā)動革命,才能推翻舊勢力,成立新中國,使人民當家做主。歷史虛無主義還通過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發(fā)生的一些階段性錯誤大做文章,以此來否定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部成就,用改革前的歷史否定改革后的歷史,并且宣揚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誤入歧途,是一系列錯誤的延續(xù),進而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果決不能丟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決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方向決不能動搖。這是黨和人民在當今世界安身立命、風雨前行的資格?!盵3]如果否定了這些,就等于否定了我國的立國之本和強國之路、否定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zhí)政地位,這恰好迎合了歷史虛無主義者企圖顛覆我國社會主義政權的目的。
(三)混淆是非善惡,抹黑革命領袖和先烈
歷史虛無主義混淆是非善惡,甚至忠奸不分。歷史虛無主義者極力為李鴻章、袁世凱、汪精衛(wèi)等漢奸、賣國賊翻案,宣稱他們是愛國者;為戴笠、張靈甫等殘忍殺害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反動派“正名”,并把他們奉為民族英雄;有些論者認為僅僅憑蔣介石個人的日記就可以改寫中國的近代史,史書中記載的蔣介石是不真實的,只有日記中的蔣介石才是真實的。反過來,他們卻把劉胡蘭犧牲的原因說成是反動派讓共產黨站出來,鄉(xiāng)親們往后退一步,由于劉胡蘭腦子反應慢,沒有及時后退而遇害;還把黃繼光堵槍眼說成是因為摔倒撞在了槍眼上,邱少云趴在火里一動不動說成是違背生理常識等等,這些都是無稽之談,完全顛倒了歷史的黑白,毀壞這些英雄在人民心中高大的形象。他們還把毛澤東晚年所犯的錯誤無限夸大,否定毛澤東的歷史功績和歷史地位,以此為缺口全面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四)貶低中國文化,消解人們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世界文化大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中華民族在自己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優(yōu)良的文化傳統(tǒng),并且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進步不斷得到發(fā)展,不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特別是中國發(fā)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而且對推動世界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的作用。而歷史虛無主義極力貶損和否定中國文化,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說成是“黃色文明”,是庸俗的文化,而“藍色文明”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高尚文化。把中國本土文化說成是舊文化,把西方文化說成是新文化,鼓勵中國人民與過去的傳統(tǒng)文化徹底決裂,創(chuàng)造新文化。中國文化自古以來就崇尚整體利益,而歷史虛無主義卻宣揚個人利益至上,反對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他們還通過各種方式向中國人民傳播暴力、淫穢等低俗文化,目的就是讓中國人民喪失文化根基,喪失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削弱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三、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對策
(一)牢牢抓住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領導權
毛澤東曾經指出:“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制造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4]意識形態(tài)領域工作,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必須牢牢抓住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領導權。要牢牢抓住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領導權,首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堅持一元論,反對多元論,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其次要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宣傳和引導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群眾日常的社會生活中,使之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追求。最后要創(chuàng)新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既要有國際視野,也要有中國特色;既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也要緊跟學術前沿,不斷增強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捍衛(wèi)唯物史觀在歷史研究領域的主導地位
馬克思一生有兩個偉大的發(fā)現(xiàn),一個是剩余價值學說,另一個就是唯物史觀,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yōu)榭茖W。唯物史觀是迄今為止對人類社會進行認識的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它在科學地認識人類歷史、推翻和改造舊世界、建設新世界中發(fā)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而歷史虛無主義者卻堅持唯心史觀,歪曲和抹殺歷史事實,主張用歷史選擇論代替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夸大個別人物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否定革命推動歷史前進的作用。要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就必須拿起唯物史觀這一思想武器,“過去在歷史觀和政治觀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種混亂和隨意性,被一種極其完整嚴密的科學理論所代替”[5],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看待歷史事實、分析歷史事件,堅持客觀性、規(guī)律性和整體性的原則,實事求是,從客觀實際出發(fā)來研究歷史事實,揭示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三)加強對國民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馬克思說:“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盵6]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科學性、革命性、實踐性、開放性等特點,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就必須用各種方法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宣傳和教育,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來武裝廣大人民群眾,使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大眾化、通俗化,畢竟人民群眾是戰(zhàn)勝歷史虛無主義的根本力量。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后備力量,由于他們仍處于學習階段,對社會問題和社會思潮的判斷能力比較弱,容易對一些片面化、情緒化的論斷產生共鳴。因此,加強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提高他們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抵御能力顯得十分重要。
(四)嚴明黨紀,從嚴治黨
九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堅如磐石,經受住重重考驗,關鍵就在于擁有鐵一般的政治紀律。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如果黨的政治紀律成了擺設,就會形成‘破窗效應,使黨的章程原則制度部署喪失嚴肅性和權威性,黨就會淪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樂部。”[7]蘇聯(lián)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內一些領導干部帶頭公然違背黨的紀律,公開污蔑和批判蘇聯(lián)共產黨和黨的領袖,對社會造成了嚴重不利影響,最終落了個亡黨亡國的結局。我國必須從中吸取教訓,要嚴明黨紀、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增強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對于篡改歷史、制造思想混亂、丑化黨的領導、破壞社會主義等違反黨紀國法的敗類給予最嚴厲的處罰,時刻維護黨的形象。
(五)提高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要素,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戰(zhàn)勝歷史虛無主義的一個重要法寶就是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從國家層面上來講將文化軟實力納入到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之中,從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制定和實施發(fā)展規(guī)劃,并建立相關法律法規(guī),形成完善的文化發(fā)展體系與制度。也要發(fā)揮市場的作用,大力發(fā)展文化產業(yè),采取國際化的文化產品制作、傳播方式來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文化品牌產品,不斷提高文化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技術水平,提高國際競爭力。還要開發(fā)和挖掘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資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反對崇洋媚外,又反對文化保守主義,在文化自信中走向文化自覺,最終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文化自強。
(六)強化對新媒體的監(jiān)管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廣大人民群眾在享受大量方便快捷信息的同時,也遭受著諸多不良信息的侵蝕?,F(xiàn)階段,歷史虛無主義也傾向于借助互聯(lián)網等新興媒體傳播錯誤的思想,給人民群眾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因此,必須強化對新媒體的監(jiān)管,一方面,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使之有法可依,對于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并在互聯(lián)網平臺上培養(yǎng)一批善于和歷史虛無主義等各種錯誤思潮做斗爭的優(yōu)秀戰(zhàn)士,對反動言論予以打擊,凈化網絡空間。另一方面,激發(fā)互聯(lián)網等新興媒體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充分發(fā)揮其正能量,積極主動地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有利于社會主義的言論,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便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和廣大人民群眾。
龔自珍曾經指出:“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盵8]要使一個民族滅亡,首要方法是讓它的史觀消亡。歷史虛無主義否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否定中國革命史,否定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如果任其泛濫,后果將不堪設想。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的例子歷歷在目,我們必須吸取前者的教訓,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參考文獻:
[1]張曉紅,梅榮政.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與危害[J].思想理論教育,2009(7).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J].黨的文獻,2014(5).
[4]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0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
[5]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7]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
[8]龔自珍全集: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