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碧芳
挫折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郭碧芳
在小學學生群體中,獨生子女是占大多數的,基于他們的年齡及家庭教育的因素,往往都沒有經歷過艱難困苦的生活,缺乏磨練。正因為如此,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在學?;蛏鐣幸坏┟鎸κ ⒋煺?,就會無從應對。那么,如何正確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以及意志品質方面的培養(yǎng)儼然已經成為目前我國教育領域所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本文深入研究挫折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力求讓挫折教育的作用得到充分體現。
現在的小學生基本上都缺乏抗挫折能力,在學習上面對困難通常都不會主動去攻堅克難,怕苦怕累是現階段我國小學生的“通病”,缺乏學習的毅力、意志。因此,教師完全可以以數學家的經歷為基點,來提高學生對挫折的認識。例如在“一筆畫”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即可以向學生介紹數學家歐拉的事跡:“他憑借著堅韌的意志與毅力克服了大大小小的困難與挫折,如失明、手稿和房屋被燒毀等,但正是有了這樣的經歷,才有了他無數的數學發(fā)現?!蓖ㄟ^對這些數學家經歷的介紹,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生并不是一帆風順,挫折與失敗是必然會經歷的,科學的成功來之不易,要走好人生路就必須面對苦難與挫折,我們需要堅忍不拔、不低頭、不后退,勇于面對、敢于挑戰(zhàn),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p>
某些時候,挫折就是“淬礪”,只有親身經歷了熔煉和磨難,個人的愿望才會被激發(fā),視野才會開闊,最終走向成功。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的挫折耐受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教師可以適當設置“困難情境”,讓學生深入其中,接受磨練。
例如,在探討圓面積公式的推理過程時,教師可提前制作視頻課件,將整個劃分圓(劃分為8份)的過程直觀展示給學生,此時再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該圓劃分出來的8個部分,能夠拼成我們學過的、熟知的平面圖形嗎?”通過直觀的觀察與思考,學生必定會想到“平行四邊形”。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小視頻方式呈現分解過程,以這種直觀的方式來引發(fā)學生思考,從而得出最終結論:平行四邊形的長=圓周長的一半,其高=r。通過對教學方式的轉變,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必然將會更形象、生動、具體,讓學生認識到“再難的數學知識,通過推理都會變得很簡單?!蹦敲磳W生再次面對困境時就會更加自信。
意志的堅強水平通常都與挫折的性質以及克服挫折的努力程度成正比,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的耐挫力,意志品質的鍛煉就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基于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即可通過“一題多解”活動的開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變通能力,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當然,一題多解的題目始終都應該保證依據“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而相應的解法要求也應該逐步提升。
例如“南北兩城的鐵路長357公里,一列快車從北城開出,同時有一列慢車從南城開出,兩車相向而行,經過3小時相遇,快車平均每小時行駛79公里,慢車平均每小時比快車少行多少公里?”一般情況下,學生都會以這樣的解法得出答案:“通過[357-(79×3)]÷3得出慢車平均每小時行駛的公里數(40公里),在已知快車平均每小時行駛公里數(79公里)的基礎上得出慢車平均每小時比快車少行駛79-40=39公里?!币坏┑贸稣_答案之后就不會再利用另外的方法進行二次解答。此時,老師需要再引導學生找出更多的解法,如“設慢車平均每小時行駛X公里,得出79×3+3x=357→3x=357-237→3x=120x=40公里。最終得出79-40=39公里的答案?!?/p>
這樣的過程無疑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只有始終如一、意志堅強的人,在學業(yè)、事業(yè)上才會做出巨大貢獻。反之,不愿艱苦奮斗、意志薄弱的人,就算他有超常的天賦、聰明的才智,最終也很難取得成功”的道理。
總之,心理健康是現階段少年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而挫折耐受力是個體的重要心理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挫折耐受力儼然已是當務之急?;诖耍處熢趯嶋H的教學中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在認真理解與把握教材實質的基礎上來培養(yǎng)學生的抗挫意識與能力,引導學生戰(zhàn)勝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困難與挫折,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對學生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也將具有深遠影響。■
(作者單位:廣東梅州市蕉嶺縣文福創(chuàng)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