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裕媛[太原師范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
迥別的人生,相似的情懷——從蘇軾和毛澤東詩詞看他們的共同情懷
⊙ 邊裕媛[太原師范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
蘇軾和毛澤東分別屬于不同的時代,也經歷了不同的人生,前者終生起伏跌宕,仕途坎坷;后者經歷了一番曲折后終成一代領袖,開創(chuàng)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局面。但是兩人的作品都以豪放見長,而且他們擁有者共同的情懷。筆者從其詩詞作品的角度出發(fā),對兩者兼濟天下的胸襟、激蕩豪邁的氣概和超然灑脫的情懷這三方面進行了分析。
蘇軾 毛澤東 情懷
生活時間相隔八百多年的蘇軾和毛澤東,在我國文學發(fā)展史上都具有卓越的貢獻。蘇軾在文藝領域堪稱一代典范,他摒棄了詞為“艷科”的舊例,以詩入詞,擴大了詞的題材,從根源上改變了詞的發(fā)展方向,開創(chuàng)了我國詞史上的豪放派。毛澤東則在舊體詞的基礎上融合了新的內容,舊體新曲,從而延伸了詞的內涵。但是縱觀兩位文學巨擘的人生,他們的政治生涯卻迥然不同。
蘇軾的一生都被卷在黨爭的漩渦之中。他22歲進士及第,26歲時中制科。入仕以后在王安石厲行“新法”時持反對態(tài)度,因而多次受到排斥打擊。44歲的時候,蘇軾經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場震動朝野的文字獄案——“烏臺詩案”?!绊暱讨g,拉一太守,如驅犬雞”。一百三十天后,蘇軾迎來了他人生中第一輪貶謫生涯?!镑碇梅街?,以勵風俗,往服寬典,勿忘自新”。1084年,49歲的蘇軾離開黃州,次年被召為右司諫,五年之后又出京外任,先后在杭州、潁州、揚州、定州任知縣。但是好景不長,貶謫的命運在他58歲的時候又一次降臨在他的頭上,“三改謫命”后貶至惠州,在他63歲時又被貶至海南。正當他準備臨老海南之際,1100年徽宗即位,詔蘇軾廉州安置。此后一年蘇軾奔波道途,最終于1101年7月在常州溘然長逝,享年66歲。
相較于蘇軾的大起大落,毛澤東的政治生涯走得相對平穩(wěn)一些。作為特殊時代的歷史人物,毛澤東從小就樹立了獨立的意識,雖然出身富農家庭,卻同情飽經風霜的底層百姓。從學生時代,毛澤東就開始關注新的思想,從康有為、梁啟超到陳獨秀,再到馬克思主義,他關心并積極從事政治活動,經歷了從湖南到中央,從平民到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和領導人,歷經低潮,過程艱險,但最起碼結果是振奮人心的。
時至今日,當蘇軾與毛澤東,一個仕途不暢的封建士大夫和一個成功的馬克思主義者同時以文學的姿態(tài)走到我們面前,我們會發(fā)現他們竟然有如此多的相通之處。吟誦他們的詩詞,我們能看到這位封建文學家和這位領袖詩人有著共同的人生態(tài)度和情懷。
把人格和文格視為一體,是儒家傳統(tǒng)的文學觀念。孟子《公孫丑·上》提出的“浩然之氣”。葉燮說:“詩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眲⑽踺d說:“詩品出于人品?!碧K軾和毛澤東的詩歌之所以取得高超的成就,被廣為傳唱,與他們胸懷天下、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是分不開的。
同樣是仕途不暢,陶淵明“不為三斗米折腰”,棄職而去,歸隱田園。蘇軾卻始終堅持戰(zhàn)斗在政治的舞臺上。正如蘇軾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碧K軾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是生活在被貶謫所到的偏遠荒涼之地,但無論在哪里,他都很關注當地人民的生活和生產。《荔支嘆》是1096年蘇軾被貶惠州時所作的一首詩:“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顛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龍眼來。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采。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边@首詩痛斥了唐玄宗和楊貴妃奢侈逸樂的生活,蘇軾由此聯(lián)想到現實中“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寵加。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yǎng)口體何陋耶?”毫不留情地揭示批判了當朝權貴魚肉百姓、趨炎附勢的丑惡行為。
1927年正值大革命處于低潮時期,毛澤東創(chuàng)作了《菩薩蠻·黃鶴樓》:“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作者自注道:“1927年,大革命失敗的前夕,心情蒼涼低落,一時不知如何不好,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號,黨的緊急會議,決定武裝反擊,從而找到出路。”面對錯綜復雜的現實作者沒有消沉,在登上為歷代文人不盡吟詠的黃鶴樓,看到“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的景色,也難擋作者“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的信心。他的憂是對革命前途的焦慮,他的信心是源于對革命終將勝利信念的堅定,這才是毛澤東的偉大之處。
蘇軾的詩詞作品大部分還是婉約的,比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就是一首很典型的婉約詞,全詞情意纏綿,思致委婉,但是其可貴之處就在于對豪放詞的首創(chuàng)。蘇軾的豪放詞的代表作為《念奴嬌·赤壁懷古》,年近半百的蘇軾來到赤壁磯頭,望著滾滾而去的江水,想到自己建功立業(yè)的抱負也如同這江水一樣一去不返,不禁感慨萬千。“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開篇高唱入云,氣勢雄宏,意境廣闊?!皝y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边@雄偉壯觀的景象正是詞人英雄形象的寫照,那江水的激蕩節(jié)拍也正是詞人豪邁節(jié)奏?!坝鹕染]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敝荑さ男赜谐芍窈蛣偃€(wěn)操正是詞人內心英雄本色的體現,談笑之間勝利唾手而來,這是何等的氣勢!“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碑攺摹吧裼巍被氐浆F實,周郎的意氣風發(fā)和所向披靡,以及自身的“早生華發(fā)”和“人生如夢”形成鮮明的對比,只剩下失落和無奈,只能嘲笑自己多情善感,心事茫茫,只能付諸樽酒明月。結尾之處的消極現實,也正映襯了詞中的英雄之氣。
毛澤東作為革命家,經歷了硝煙彌漫、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艱苦卓絕的生活環(huán)境磨礪了他鋼鐵的意志,也鑄就了他激蕩豪邁的英雄氣概。他的《西江月·井岡山》中有詩云:“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边@表現出一個革命家的沉著冷靜和對艱難險阻等閑視之的骨氣。還有一首家喻戶曉的《七律·長征》則更是將毛澤東的豪情萬丈表達得淋漓盡致?!凹t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一個“萬水千山”包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險山惡水的困頓,大雪紛飛,暴雨傾盆,饑寒交迫等這所有長征路上所有的艱難險阻,這是怎樣的一種氣概才能將這些都視為微不足道的小事!這豪邁激蕩的氣概伴隨毛澤東走過艱難的長征歲月,而艱難的歲月也磨礪了他這種氣概,所以才有了后來的“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保ā肚邎@春·雪》)“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薄笆郎蠠o難事,只要肯攀登。”(《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也正是這樣奔放的思想、宏大的氣魄成就了一代偉人。
作家三盅說:“凡書大悲憫寫大情懷者,無不于唱盡滄桑聲嘶處,摘一朵野花自珍?!碧K軾和毛澤東都有著兼濟天下的胸懷與抱負,同樣也都有著超然灑脫、登高望眺的情懷。
蘇軾年少時就喜歡莊子的文章,后又常與僧侶來往,所以道家的超然物外和佛家的沉靜自然都對蘇軾的性格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的性格在《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一詞中得以體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在這首詞的題記中蘇軾寫道:“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面對一場突如其來、傾盆而下的大雨,在沒有雨具的情況下,詞人不僅沒有感覺到狼狽,反而吟詠著詩歌信步前行,在他看來手持竹杖,腳穿草鞋甚至比騎馬還要輕便利落,生活也好,人生也罷,自己的都是披著蓑衣任由煙雨吹拂。
雖然經歷著戰(zhàn)火紛飛的崢嶸歲月,但是毛澤東還是保留著一分文人的情致。他在1929年創(chuàng)作的《采桑子·重陽》就體現出這一點;“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碑敃r作者正在閩西征途中,恰逢重陽佳節(jié),詩情畫意,觸景生情,因成此詞。勝利的戰(zhàn)場上開出的黃花香氣濃郁,強勁的秋風里江天寥廓。緊張激烈的戰(zhàn)斗生涯并沒有磨滅他超然灑脫的士子情懷。這儼然讓我們看到一個超然物外、悠然灑脫的毛澤東。
總而言之,蘇軾和毛澤東,于不同的時代背景中經歷著不同的人生,但是在他們的身上,我們可以發(fā)現相同的人格魅力:心懷天下,奔放豪邁,超然灑脫。
①(宋)孔平仲:《孔氏談苑》,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4頁。
②(宋)呂陶:《凈德集》,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324頁。
④(清)劉熙載:《藝概箋注》,王氣中箋注,貴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4頁。
⑤(宋)蘇軾:《蘇軾詩集》,(清)王文誥輯注,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2641頁。
[1]張志烈、張曉蕾選注,蘇軾選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2]劉石評注,蘇軾詞[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3]毛澤東,毛澤東詩詞[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4]東坡研究論叢[C].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
[5]臧克家、周振甫,毛澤東詩詞講解[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
[6]公木,毛澤東詩詞鑒賞[M].長春:長春出版社,1997.
作者:邊裕媛,太原師范學院文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編輯:趙紅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