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雨
(陜西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試論普羅可比《秘史》及其對查士丁尼的評述
柳 雨
(陜西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普羅柯比是東羅馬帝國著名的史學家,他的著述《戰(zhàn)記》、《建筑》等作品對查士丁尼無不大加贊揚,歌功頌德。他在查士丁尼時期因結(jié)識了貝利撒留而得到當局重用,他本身就為貴族,接受了古典教育的熏陶,他的才華在那個時期得以施展。但他在《秘史》一書中卻一反常態(tài),可以說很大程度上完全描繪出了一個反面式的查士丁尼。普羅柯比在其他作品中用盡褒揚之詞來贊美查士丁尼及其偉大,而在《秘史》中則是使盡所有來惡諷、貶斥查士丁尼。那么普羅柯比究竟是怎樣的一位史學家?他又是懷著怎樣的心理寫下了《秘史》這“一本奇書”?他又想告誡些什么呢?《秘史》是否與普羅柯比其他歷史作品相背離,或者說缺乏歷史的客觀性?筆者在本文對此展開論述。
普羅柯比;《秘史》;查士丁尼
在一段時期,史學家們曾經(jīng)對普羅柯比著述《秘史》的真實性進行過爭論和探究 。
“是的,17世紀以來,人們對普羅柯比是否寫了《秘史》提出疑問并沒有得到徹底的回答,因此他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這個著名的作家怎么會表現(xiàn)出如此懸殊的兩面性?!?/p>
普羅柯比在《秘史》一書中完全對查士丁尼展開了詆毀與謾罵,諸如“蠢驢”、“人形惡魔”、“吸血鬼”、“野獸”、“殺人魔王”、“白癡”、“披著人皮的魔鬼”、“吸血鬼”、“低能兒”等詞語。時至今日,我們沒有辦法真切地與普羅柯比對話,得知其內(nèi)心究竟為何會有如此之大的反差,有人認為普羅柯比產(chǎn)生了人格分裂。但是就《秘史》前言中有關普羅柯比的記述來看,在查士丁尼后期他發(fā)動了諸多“不必要”的戰(zhàn)爭,查士丁尼四處征戰(zhàn),“長期的戰(zhàn)爭給西地中海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作為戰(zhàn)場的北非和意大利,財富被毀,人口減少,土地荒蕪,貴族消亡,羅馬元老逐漸消失,羅馬貴族為躲避戰(zhàn)亂紛紛舉家外逃,投奔帝國東部。作為傳統(tǒng)貴族和貴族文化的代表普羅柯比對此深感悲哀,使改變了最初對查士丁尼發(fā)動戰(zhàn)爭擁護的態(tài)度?!?由此來看,查士丁尼人格分裂的說法應該不是那么的順理成章,作為帝國晚期貴族的代表,因此對當局這發(fā)生不滿與抱怨應為人之常情。
再者,伯里(J.B.Bury)在其所著《晚期羅馬帝國史》中對普羅柯比進行了大篇幅的論述。他認為普羅柯比是繼承古典文化的極為偉大的歷史學家,并且將《戰(zhàn)記》與《秘史》加以分析,認為這只是普羅柯比在不同的生命階段對帝國國情與查士丁尼、貝利撒留態(tài)度的一個轉(zhuǎn)折與改變。他細致入微地對其原因進行了分析。最后,他認為《秘史》應出自普羅柯比,且行文風格與其之前的作品還是甚為吻合的。
除此之外,經(jīng)過史學家們的認證與考察,尤其是研究普羅柯比的權威學者A.凱莫林“在其專著《普羅柯比與6世紀》中談到,學者們之所以多從非常規(guī)的視角出發(fā)對《秘史》進行研究,是因為他們都認為《秘史》的寫作在某種程度上似乎是普羅柯比一種怪誕的行為 。作者通過對《秘史》與《戰(zhàn)史》之間的對比研究……認為《秘史》的記載是可靠的,普羅柯比提供的信息也是真實的,只是其寫作時的情緒和心理與其他作品不同而已?!?/p>
由此來看,普羅柯比寫作《秘史》應該是可靠的,而且他在書中所記載的諸多歷史事件也是真實的,我們鑒于此,就可以對《秘史》中普羅柯比的史學思想展開進一步的深究與探索。
(一)社會環(huán)境
西羅馬帝國衰亡之后,以地中海為中心的拜占庭東羅馬帝國延續(xù)著歷史的榮光。而拜占庭帝國的延續(xù)主要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古典文化因素,另一個是基督教因素。兩者新舊的并存是拜占庭帝國文化最為顯著的一個特征。湯普遜認為“可以把查士丁尼視為羅馬帝國的重建者;他對內(nèi)曾規(guī)定帝國的結(jié)構性質(zhì),對外曾樹立帝國邊境的路線;他曾賦予帝國以形式和精神,而帝國曾保持著這種形式和精神,知道千年以后滅亡為止。” 的確如此,實際上,此時的羅馬帝國也正發(fā)生著微妙的轉(zhuǎn)型,而其強大的基礎便是由查士丁尼一手所建立的。
此時的拜占庭帝國想要恢復昔日羅馬帝國榮耀,便只能繼續(xù)開疆拓土,不停地發(fā)動對外戰(zhàn)爭。這在普羅柯比的《戰(zhàn)記》,同樣也在《秘史》中都有記載。而戰(zhàn)記更多地是出于愛國的情懷。《秘史》則以一個回顧者、歷史的審視者的角度進行批判。而這樣的東征西討,無疑給帝國內(nèi)部也會帶來重重矛盾。在《秘史》中更為明顯地可以看到專制暴政和皇帝的揮霍無度。而當時仍有諸多異教徒存在,查士丁尼對于基督教是一種保護的態(tài)度。整個社會存在著傳統(tǒng)的普世價值觀。
(二)政治環(huán)境
普羅柯比之前所作《建筑》等對查士丁尼歌功頌德是因為受到皇帝的命令而撰寫,但《秘史》則完全出自于作者自己的意愿。普羅柯比在自己所作《秘史》的前言中解釋了他創(chuàng)作《秘史》的緣由。從中我們可以得知,他難以讓時人了解查士丁尼及帝國的真實面目,但卻可能會有益于后人。迫于時局的壓力,為了避免殺身之禍,這本書在當時難以得見天日。
“因為我擔心它會禍及后人,這些邪惡丑事最好不為后人所知:以免未來的暴君在聽說之后去模仿這些丑行??杀氖?,多數(shù)君主都會模仿他的前世,而且大多數(shù)人都很容易重蹈覆轍?!?/p>
在《秘史》普羅柯比描寫到查士丁尼及其妻子塞奧多拉是有諸多間諜于朝野之中。從基本的歷史事實我們也可以得知查士丁尼并非出身高貴的皇帝,他卻渴望繼承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的榮光,不斷加強中央集權,如果有礙于其強權的任何人應該會遭受滅頂之災。在書中他直言查士丁尼的愚蠢,直呼其為暴君,更認為塞奧多拉出身低賤,完全是一個蕩婦,不知廉恥。查士丁尼與塞奧多拉虛偽,不擇手段,橫征暴斂,視財如命,卻又揮金如土。因此,普羅柯比寫作秘史在那個時代是具有很大的冒險性,但他有希望能夠警示于后人。我們完全可以稱呼普羅柯比是一位極具有歷史使命感的史學家,或許他應該是同司馬遷一樣偉大的一名史學家。高度的中央集權與統(tǒng)治者的妄自尊大是普羅可比所處時代特殊的歷史社會環(huán)境。
另一方面,因為普羅柯比是深受古典學派熏陶的上層貴族,因此正如前代哲人們對君主所期望的那樣,君主應具備智慧,且應有“父親般地溫柔” 。這也正是傳統(tǒng)的羅馬貴族對于統(tǒng)治者的期許。
普羅可比深受柏拉圖政治理論的影響:柏拉圖提出了四中政治體制,且將其加以比較。第一種是克里特或者斯巴達體制;第二種是寡頭政治;第三種是為民主制;第四種為僭主制,而他認為最后一種是禍害國家的。普羅可比的政治理念受到其很大影響?!睹厥贰分袑Σㄋ雇醮蠹淤澝?,反襯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的墮落。他認為拜占庭帝國的皇帝查士丁尼為軍隊出生,行為魯莽,品德低下,而皇帝阿拉斯塔修斯雖然不是英雄,也不是哲學家,更不是圣徒,但他卻是君王中最為深謀遠慮和勤儉節(jié)約的皇帝。
在普羅柯比眼中,皇帝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強調(diào)其高貴的尊嚴和威望,應接受良好的古典教育,且須口音純正,服飾與思想極為規(guī)范 。查士丁尼必然是與此背道而馳。一個當權者或者政治家要縱橫捭闔,就像馬基雅維利《君主論》中所認為的一樣,政治與倫理的分離,君主理應具備狐貍的狡猾,獅子的兇殘,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這是后來者對理想君主的描述,這與普羅柯比或者更早的古典學派的看法大相徑庭。暫且不論君主應具備何種素質(zhì),雖然查士丁尼時期的拜占庭帝國存在著諸多缺陷,但不可否認的是查士丁尼確實創(chuàng)造了帝國的一個輝煌時期。尤其是他制定的一些法律,對近代的西方法律的形成影響巨大。據(jù)此,我們也可以考量普羅柯比的史學思想,很大程度上,他應該是完全站在自己所處時代社會環(huán)境的角度去思考。他并非一開始就對查士丁尼持否定的態(tài)度,其前期諸多的歌功頌德并非完全對君主的阿諛奉承之辭。并且,史學家的治史態(tài)度隨著其人生閱歷與生活境況的改變而隨之發(fā)生變化,這是極為正常的。
(三)普羅柯比的信仰
想要進一步探究普羅可比的歷史思想,對《秘史》有更為全面的認識,就必須考量普羅可比的信仰。無疑,其信仰應該是與所處時代以及個人經(jīng)歷相關聯(lián)的,前文中已經(jīng)說明了普羅可比的身世,出生于古羅馬傳統(tǒng)貴族家庭,他處于查士丁尼的拜占庭帝國時代,他在年少氣盛之時就已經(jīng)成為揚名拜占庭帝國的名將貝利撒留法律顧問和私人秘書。這個經(jīng)歷極為重要,尤其對于一個歷史學家來說。他親身參與了軍隊的戰(zhàn)爭,目睹了齊國軍隊實況,這無疑是其歷史創(chuàng)作最為有力的素材。另一方面,身為貴族的普羅可比精通古典哲學。事實上,這個階段是帝國轉(zhuǎn)型的一個時期,而普羅柯比則可被視為一個舊式貴族。
除此之外,我們必須整體上考量普羅可比創(chuàng)作的歷史作品。
其著述《戰(zhàn)記》(History of the Wars)和建筑(Buildings),以及我們現(xiàn)在正探析的《秘史》(Secret History)。而這些作品中尚未涉及其信仰問題。而著名學者瓦西列夫(A. A. Vasiliev)的《拜占庭帝國 史》(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米歇爾?麥斯 (Michael Maas)的《劍橋指南系列叢書:查士丁尼時代》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Age of Justinian)和 陳志強教授的《拜占廷帝國史》,這些作品均為明確表明普羅柯比的信仰問題。普羅柯比歷史作品的續(xù)寫者“懺悔者”塞奧菲尼斯(Theophanes Confessor)在其作品中 記載了查士丁尼時代異教徒被迫害的歷史。而對于普羅可比的信仰問題現(xiàn)仍無統(tǒng)一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普羅柯比是一名異教徒。 徐家玲教授的《拜占庭文明》和《早期拜占庭和查士丁尼時代研究》都把普羅柯比定義為異教徒(非基督教徒)。《早期拜占庭和查士丁尼時代研究》中談到在查士丁尼時代確實存在同普羅柯比一樣的異教徒,而查士丁尼則因為他們均為破壞或?qū)沟蹏闹贫扰c秩序,因為采取寬容態(tài)度。書中還列舉了大量關于普羅可比可能是異教徒的事例。
第二種觀點恰恰相反,認為普羅可比為一名正統(tǒng)的基督教徒。其中可以)阿芙利爾·卡梅倫(Averil Cameron)為代表,他在《普 羅柯比和 6 世紀》(Procopius and the Sixth Century)中反對將普羅柯比視為一個“無神論者”的觀點。而安托尼·卡爾德里斯(Anthony Kaldellis)也將普羅可比認為是一名正統(tǒng)的基督教信仰者。
而國內(nèi)學者大多數(shù)學者將普羅柯比視為一個基督徒。在拜占庭帝國所處的查士丁時代,元老院舊式貴族中的古典信仰還余音尚存,但實際上,基督教儼然成為帝國文化的主流。更為重要的是,普羅柯比所處地域為凱撒利亞城所在的巴勒斯坦地區(qū)既是基督教的發(fā)源地,并且這里存在著對于基督教最為原始的信仰。所以就不難理解,在普羅柯比身上存在這一種歷史賦予其矛盾。這種矛盾是古典文化與新興基督教文化的矛盾。普羅可比雖為基督教徒,但是反對那些對讀點文化的排斥者。這顯然與其所處的階層有關,而與此同時,對其身上存在的這種矛盾性有助于我們對《秘史》的理解。
因此,普羅柯比必然是一位深受古典藝術熏陶的舊式貴族,也同樣是一名基督徒,古典文化中對君主完美形象的構建與現(xiàn)實君主的無知與殘暴形成鮮明對比。普羅可比創(chuàng)作《秘史》便以此為基礎。
正如前文所述,應該主要是受到歷史環(huán)境與歷史時代的局限,普羅柯比不可能以一個后來者的角度去審視查士丁尼的作為與功績。但《秘史》中并非完全對查士丁尼與塞奧多拉進行抨擊。普羅柯比應用類似于人物傳記的方式,故事性地敘述了查士丁尼與塞奧多拉的性格和外貌。而這些敘述還是甚為客觀,并非完全帶以嘲諷尖刻的言語來修飾。
“我現(xiàn)在認為正是描述此人外貌的時候。查士丁尼的身材不高不矮,一般人的個頭;體態(tài)不瘦卻魁偉有力;圓臉龐并不難看,因為他膚色極佳,甚至是禁食兩天后仍然是面不改色。” 他還認為查士丁尼“本質(zhì)上是愚蠢和邪惡的特殊混合物。” “塞奧多拉盡管身材嬌小,但面容靚麗,極其秀美;她的膚色雖然有些蒼白,但依然容顏嬌媚;她的眼睛明亮而又充滿活力?!?這樣的外貌描寫在《秘史》中顯得溫和許多,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普羅柯比作為史學家理性的一面。
當查士丁尼(AC483~565)于四十五歲登基之時,普羅柯比才初出茅廬,打算一展宏圖,普羅柯比(AC500~565)小于查士丁尼十七歲。因此在查士丁尼執(zhí)政后期,普羅柯比應正值不惑之年,因此他在《秘史》中對于當局的抨擊并非年少氣盛,一時起興之作,而是一個成熟且理性的的史學者筆鋒犀利“羅馬最后貴族”的哀鳴。普羅柯比也并非處處嘲諷查士丁尼和塞奧多拉,起碼就二人的外貌描寫,并未刻意運用一些嘲諷之詞。這樣的客觀性在《秘史》中歷史事件的記載方面也可見一斑。
但同時,普羅柯比在《秘史》中對于查士丁尼和塞奧多拉人性的批判絕對是不留情面而又徹底的。除了鴻篇敘述性的描寫之外,普羅柯比甚至舉例諸多細小的歷史事件,并且對其追根究底。比如對塞奧多拉的“她如何從罪惡生涯中拯救了五百個妓女” ,無論如何這些都不能算作重大的歷史事件,在中國的史學寫作中絕對不會對這樣謹小慎微的歷史事件展開長篇大論,但是或許正因為這樣諸多的細枝末節(jié)可以幫助我們盡可能地還原歷史事件。再者他極具諷刺意味地寫下了“查士丁尼與塞奧多拉的其他創(chuàng)新?!?普羅柯比將查士丁尼和塞奧多拉引以為傲的一些國家和宮廷制度變革大肆嘲諷,批判了他們在軍事改革上的一些愚不可及,以至于直接造成了拜占庭軍事實力的衰退。當權者只顧虛榮讓眾多朝臣匍匐而至,這樣集權化的表現(xiàn)在普羅柯比嚴眼中全是在愚弄世人?!暗?,只有當查士丁尼——不論他是人還是惡魔之王,離開了這個塵世,那些幸存下來的人才會發(fā)現(xiàn)真相。”
《秘史》中許多這樣在一般人看來為細枝末節(jié)的歷史事件,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歷史的真相。在后來的許多史學家眼中,查士丁尼當是一位非凡的君主,他戎馬一生,功績斐然;《查士丁尼法典》更是名揚四方,眾多史學家認為其奠定了西方法律的基礎。但是,普羅柯比作為一個最后的羅馬舊式貴族,他在《秘史》中的出發(fā)角度并非如我們當代人所審視的那樣。查士丁尼的一系列征戰(zhàn)與不合理的財政政策給當時的羅馬帝國確實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當查士丁尼辭世之后,帝國迅速衰落。《秘史》應當能為我們提供查士丁尼時代的另一面,幫助我們?nèi)ふ移渲卸四摺?/p>
在筆者看來,普羅柯比是一位理性而又深沉,細膩而又敏感,客觀而又嚴謹?shù)氖穼W家?!睹厥贰方沂玖嗽诋敃r歷史社會環(huán)境中不為人知的一面,普羅柯比將歷史的焦點放在了統(tǒng)治者本身的道德和行為之上,且言辭犀利但不失嚴謹;他目睹帝國諸多腐敗,為拜占庭后來的衰落埋下了伏筆。普羅可比在《秘史》中對于帝國的財政稅收政策持以強烈而又尖刻的批判與譴責。他描述到,查士丁尼揮金如土,肆意揮霍,并且以諷刺的語氣說一位節(jié)儉的官員在二十七年的任期間為國庫積攢了多達三十二萬鎊黃金,而查士丁尼愚蠢至極,將之隨意捐贈給蠻族,且用于奢侈的建筑之上。帝國就是這樣被查士丁尼語與其皇后塞奧多拉揮霍一空的。他還指責查士丁尼橫征暴斂,任用貪官污吏,讓百姓和國家蒙受了巨大的災難。而查士丁尼則多次剝奪朝臣、富裕的元老以及阿利烏派教會的財產(chǎn)。而這樣的觀點也基本上是以一個舊式貴族的角度出發(fā)。但確實,當時政治的不清明與財政的濫用給拜占庭帝國的衰亡埋下了伏筆。但另一方面,普羅可比作為當局者,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是帝國的一個轉(zhuǎn)型時期?!扒嗌秸诓蛔。吘箹|流去”,不論是查士丁尼的專制統(tǒng)治還是普羅柯比作為最后羅馬貴族的哀鳴,都難以阻擋歷史進程中拜占庭帝國對傳統(tǒng)桎梏的突破。
事實上,《秘史》可以被視為古典古代的實用主義史學的功用細化為政治借鑒和道德訓誨的經(jīng)典之作。普羅柯比明確提出所創(chuàng)《秘史》是為了讓后人知曉真正的查士丁尼與其時代,警醒后人?!睹厥贰分兄T多細節(jié)式的填充,為后來史學家研究拜占庭,尤其是查士丁尼時代提供了詳實的資料。《秘史》中關于“查士丁尼瘟疫”的記載甚為詳細。當時的瘟疫是在地中海世界爆發(fā)的黑死病,這也可能是第一次這么大范圍的黑死病的爆發(fā),這為醫(yī)學史學者提供了更多的線索來探究黑死病。
更為重要的是,《秘史》與普羅柯比所作《戰(zhàn)紀》、《建筑》等對查士丁尼大加贊揚的一些作品并不矛盾。由于歷史環(huán)境與時代的局限性,普羅柯比不可能以后來者的身份給認識到其時代在整個歷史長河中的璀璨之處,“他無法理解帝國政治體制的實質(zhì)性變化,因而將所有專制統(tǒng)治的弊端都歸于查士丁尼本人及其統(tǒng)治政策” 。普羅柯比對于查士丁尼和塞奧多拉人性的批判或多或少都帶有史學家個人的情感傾向。普羅柯比目睹國庫日益虧空;帝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凋敝;戰(zhàn)爭給城市帶來巨大動亂;瘟疫橫行;蠻族大批且無休止地侵擾;而作為羅馬的舊式貴族地位正在日益衰落。他對于統(tǒng)治者的態(tài)度隨著社會的動蕩與轉(zhuǎn)變而逐漸發(fā)生改變,這些無疑是普羅柯比創(chuàng)作《秘史》最為直接的因素。
但也正因為他設身處地才使得《秘史》中眾多史料細節(jié)的填充顯得更為真實。而《秘史》也剛好彌補了普羅柯比先前作品中的一些不足之處,有褒揚也有貶斥,這也使得普羅柯比的歷史寫作更加立體?,F(xiàn)代著名的普羅柯比研究權威學者卡梅倫極大地承認了《秘史》的歷史地位和研究價值。而作為現(xiàn)代歷史研究者,也更加能夠多方位、全面地考察查士丁尼,探究拜占庭帝國轉(zhuǎn)型的前因后果。不論如何,《秘史》一方面反映了羅馬元老院貴族地位的衰落,普羅柯比作為舊式羅馬貴族發(fā)出最后的哀鳴;與此同時,我們也能夠更加全方位地認識拜占庭帝國,此時正是其轉(zhuǎn)型與新型皇權興起的時代,傳統(tǒng)的羅馬政治正在東流而去??偟膩碚f,《秘史》是一部能夠客觀反映其時代存在的作品。
[1] (東羅馬)普羅柯比.秘史[M].吳舒屏,呂麗蓉,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7.
[2] 崔艷紅.普羅柯比的世界——六世紀的拜占庭帝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 黃毅軒.論普羅柯比史學思想的特點及實踐[J].陜西師范大學,2012.
[4] A.Cameron,Procopius and the Sixth Century[J].Routledge, 1996.
[5] A.Cameron,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n Late Antiquity[J].Routledge,2011.
[6] Procopius,The Secret History[J].Penguin Classics,2007.
[7] G. A. Williamson,Review: The Secret History By Procopius[J].Société d'études Latines de Bruxelles,1968.
責任編輯:王淑華
K0
:A
2095-4654(2017)04-0102-05
2016-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