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耀欣
桑上寄生,味苦,平。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發(fā)齒,長須眉。其實,明目,輕身,通神。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
桑上寄生,味苦,性平。主治腰痛,小兒背脊僵硬,癰腫。爾使胎兒安和,使肌肉皮膚充實,使頭發(fā)牙齒堅固,使胡須眉毛生長。桑上寄生的果實能夠使眼睛明亮,身體輕巧,如神仙通曉。另一個名字叫寄屑,又一個名字叫寓木,還有一個名字叫宛童。
桑上寄生別稱桃樹寄生,又名寄屑、寓木、宛童,為桑寄生科常綠小灌木植物桑寄生或槲寄生的帶葉莖枝,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莖,切段,干燥即可入藥,《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入上品。關(guān)于桑上寄生的藥用民間還有一段傳說。
據(jù)傳在古時候,有個財主的兒子患風(fēng)濕病多年,每逢陰濕寒冷天氣便腰膝酸痛,行動十分困難。聽說南山上有一個郎中會治風(fēng)濕病,財主便派長工前去求醫(yī),接此郎中到家中診治,但服藥多次,效果不佳。
又到一年冬天,財主兒子的風(fēng)濕痛日見加重,長工又被派去請那個郎中。這天,北風(fēng)呼嘯,冰雪封山,行走十分困難,長工走了不遠已是氣喘吁吁,就在一棵老桑樹旁的山洞里歇息。想來路還遙遠,正在發(fā)愁,抬頭忽見那棵老桑樹上纏繞的小枝條,很像前幾次買回來的草藥,何不掐幾根帶回去當(dāng)藥給財主的兒子治病。哪知吃這枝條后十多天,財主兒子的病居然好了起來。財主前去答謝郎中,郎中莫名其妙,仔細詢問長工才知原委。郎中便采了些寄生在桑樹上的枝條回去給其他病人試用,果然有效,遂取名為“桑寄生”,一直作為祛風(fēng)濕、強筋骨的要藥沿用至今。
桑上寄生性平,味苦甘,入肝、腎經(jīng)。據(jù)測定,含有齊墩果酸、β-香樹脂醇、中肌醇、羽扇豆醇、肉豆蔻酸、胡蘿卜苷、槲皮素及槲皮苷等成分,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fēng)濕、安胎的功效,用于治療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體偏枯、風(fēng)濕痹痛、頭痛目眩、胎動不安、崩漏下血等癥?!睹t(yī)別錄》載桑上寄生:“主金瘡,去痹,女子崩中,內(nèi)傷不足,產(chǎn)后余疾,下乳汁?!薄侗静菰傩隆芬噍d其:“補氣溫中,治陰虛,壯陽道,利骨節(jié),通經(jīng)水,補血和血,安胎定痛?!?/p>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桑上寄生有降壓、利尿、擴張血管、增加冠脈流量、明顯降低耗氧等作用;其煎劑能鎮(zhèn)靜、抗心律失常、抗驚厥、抗病毒,特別對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和部分腸道病毒有明顯抑制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huán),有明顯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研究還表明,桑上寄生對治療乙型肝炎有一定療效,對惡性腫瘤有著其他細胞抑制劑起不到的特殊作用,能抑制遷移的腫瘤細胞,預(yù)防術(shù)后復(fù)發(fā)、提高生存率都有很好療效。
桑上寄生對風(fēng)濕痹痛、肝腎不足、腰膝酸痛最為適宜,常與獨活、牛膝等配伍應(yīng)用;對老人體虛、婦女經(jīng)多帶下而肝腎不足、腰膝疼痛、筋骨無力者亦每與杜仲、續(xù)斷等同用;由于肝腎虛虧、沖任不固所致胎漏下血、胎動不安,常與續(xù)斷、菟絲子、阿膠等配伍。服用多煎湯內(nèi)服,常用量為9~15克。常用配方:治腰背痛,腎氣虛弱,風(fēng)濕冷痛;獨活75克,桑上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風(fēng)、川芎、人參、甘草、當(dāng)歸、芍藥、干地黃各50克,水煎分三服。注意身體保暖勿受寒。治小兒背強:桑上寄生100克,白術(shù)、當(dāng)歸各150克,鱉甲500克,入砂鍋慢火濃煎,取濃汁加煉蜜100克收膏。每日不拘時服用,每次2茶匙,米湯調(diào)服。治毒痢膿血,并無寒熱:桑寄生100克,防風(fēng)、川芎12.5克,炙甘草15克,共為細末,每服10克,水煎和滓服。治下血止后,氣虛乏力,腰膝沉重:取適量桑上寄生研為細末,每服3克,白開水送服。治妊娠胎動不安:桑上寄生75克,艾葉25克(微炒),水煎取汁,將阿膠50克搗碎,入藥汁烊化,食前分三次溫服。治妊娠遍身虛腫:桑寄生50克,桑根白皮(炒)1.5克,木香25克,紫蘇莖葉50克,大腹3克,共搗為粗末,每服15克,水煎溫服。治滑胎:炒菟絲子200克,桑上寄生100克,川斷100克,共研細末,用阿膠100克溶化和丸,每丸0.3克,每服二十丸,開水送下,隔日再服。
注意:桑上寄生有時無一定寄主,如寄生在有毒的植物上,往往會有一定毒性,如口服后出現(xiàn)頭痛、目眩、胃不適、食欲不振、腹脹、口干等癥狀,要立即停藥,嚴重者要去醫(yī)院對癥治療。
桑上寄生的果實名寄屑、寓木、宛童,“子黃、大如小棗子。惟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黏,核大似小豆(《新修本草》)”。服之能使眼睛明亮,身體輕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