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神農本草經

      • 神農本草經》與經方應用之附子篇
        617)《神農本草經》(《本經》)是我國最早論述本草的藥學專著,書中多藥證的描述;《傷寒雜病論》將《本經》中“四氣五味”理論進一步發(fā)展[1],且書中經方是方證與藥證結合的典范[2]。 故而將《本經》與《傷寒雜病論》互為參考,可助后世對兩書的理論及應用有更為深刻的理解?!侗窘洝分杏涊d附子:“一名莨,味辛,溫,有大毒。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chuàng),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步?!薄秱摗?13 方中用附子有20 方,《金匱要略》262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3年3期2023-07-28

      • 神農本草經》與經方應用之當歸篇
        多來源于《神農本草經》(《本經》),陶弘景有“張仲景一部,最為眾方之祖宗,又悉依本草”之說?!秱s病論》的組方依據(jù)來源于《本經》,其將古代中醫(yī)理論與臨證經驗相結合,故被后世醫(yī)家尊為“醫(yī)門之圭臬,醫(yī)家之圣書”。做好臨床的前提是讀好經典,探究《本經》中的藥物根源,領悟張仲景組方之巧妙。當歸在《傷寒論》出現(xiàn)4方次,《金匱要略》中出現(xiàn)15次,合并為18次[1],涉及11個篇章,23段條文。本文將《本經》的藥證與經方中當歸的配伍方證進行歸類分析,意在通過考據(jù)《本經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3年1期2023-04-06

      • 從《神農本草經》看《金匱要略》濕熱黃疸四方證之用藥*
        ,并結合《神農本草經》分析張仲景治療黃疸的用藥規(guī)律,或可為更有效地運用四方于臨床治療黃疸提供新思路。1 《金匱要略》黃疸濕熱四方證證候特點辨析1.1 茵陳蒿湯證茵陳蒿湯證見于《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并治第十五》第13條。篇中論及茵陳蒿湯證的癥狀均為濕熱內蘊的常見臨床癥狀,如濕熱內蘊致營衛(wèi)不和所致的發(fā)熱惡寒(“寒熱”)、濕熱內困脾胃所致的食欲不振(“不食”)及食后易生濕濁內阻(“食即頭眩”“心胸不安”)等[1],結合服藥后提及的藥后反應“小便當利”“一宿腹減”

        光明中醫(yī) 2022年9期2023-01-04

      • 基于《神農本草經》《名醫(yī)別錄》探討石膏在經方中的應用
        文參考以《神農本草經》(以下稱《本經》)、《名醫(yī)別錄》(以下稱《別錄》)為代表的古代本草學著作中石膏功效,對《傷寒論》《金匱要略》(以下稱《金匱》)中關于石膏的代表性方劑及相關條文進行分析,探究石膏的主要功效,以期還原張仲景運用石膏思想的本來面目。1 《本經》《別錄》對石膏功效的認識現(xiàn)存最早的本草學專著當推《本經》,該書系統(tǒng)總結了漢以前中藥學知識和用藥經驗。石膏始見于《本經》,其載:“石膏味辛,微寒。主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

        吉林中醫(yī)藥 2022年10期2022-12-31

      • 神農本草經》與經方應用之桂枝篇
        真諦。 《神農本草經》(《本經》)雖托名“神農”所著,實成書于漢代,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其所載藥物的功效主治,是仲景創(chuàng)制經方的主要參考來源,《傷寒雜病論》的組方特色均源于《本經》對藥物性味和功效的總結。 現(xiàn)代醫(yī)家秦高鳳等[1]表示,以《本經》為藍本和線索,還原經方的用藥和配伍規(guī)律,可總結仲景組方思路?!秱s病論》被后世醫(yī)家分編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書。 前者共載方113 首,用藥91 味,組方嚴謹,用藥精當。 其中,有41 方為原方用桂枝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2年5期2022-11-25

      • 神農本草經》對“邪氣”的認識
        所謂何,《神農本草經》[2](以下簡稱《本經》)作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中藥學專著,有較多相關論述,明確其所載述“邪氣”之內涵對豐富中醫(yī)學之疾病觀及養(yǎng)生觀有重要作用。筆者基于《本經》相關藥物記載,結合相關古代醫(yī)籍文獻,探討《本經》所論之“邪氣”內涵,以及祛除邪氣的治則治法。1 《本經》中“邪氣”相關名詞內涵辨析查《本經》[2],其中共見115處“邪”字,“邪氣”一詞出現(xiàn)83處,“邪惡氣”一詞出現(xiàn)5處,“邪結氣”一詞出現(xiàn)2處,“邪惡結氣”一詞出現(xiàn)1處,“諸邪毒氣”

        中醫(yī)藥導報 2022年6期2022-11-07

      • 解讀《神農本草經》(107)
        鐘耀欣茈胡原文:茈(chái )胡,味苦,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一名地薰。譯文:茈胡,味苦,主治心腹、胃腸內氣機郁結不散,使飲食積聚不化。能治寒熱邪氣使人發(fā)冷發(fā)熱,能推陳出新。長期服用使身體輕巧,眼睛明亮且添陰精。另一個名字叫地薰。解讀:茈胡即柴胡。“茈”為“柴”字的古寫。柴胡又名地薰、山菜、茹草等,為傘形科植物北柴胡、狹葉柴胡等的根。春、秋挖取根部,去凈莖苗、泥土,曬干即可入藥。其性涼,味苦,入肝、膽經。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2年8期2022-09-29

      • A review of the ethnobotanical value,phytochemistry,and pharmacology of Physalis pubescens L.
        Jing,神農本草經),and have been adop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China for a long history [1].The well-accepted species for ‘Suan-Jiang’ isPhysalis alkekengivar.franchetii,which has been recorded in Chinese Pharmacop

        TMR Modern Herbal Medicine 2022年3期2022-09-06

      • 解讀《神農本草經》(106)
        鐘耀欣苦參原文:苦參,味苦,寒。主心腹結氣,癥瘕,積聚,黃疸,溺有余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一名水槐,一名苦蘵(zhī)。譯文:苦參,味苦,性寒。主治心腹氣滯,癥瘕,積聚,黃疸,尿后仍有排不凈之感,以之排除水濕。能消除癰腫,修補內臟,使眼睛視物清楚,流淚停止。另一個名字叫水槐,又有一個名字叫苦蘵。解讀:苦參,又名水槐、苦骨、苦蘵、鳳凰爪、牛參等,為豆科植物苦參的根。春、秋采收,以秋采者為佳。挖出根后,去掉根頭、須根,洗凈泥沙,曬干即可入藥。其性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2年7期2022-08-26

      • 神農本草經》治“瘀血”藥物探析*
        032)《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成書于兩千多年前,載錄的365種藥物來自于古人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實錄。其所載藥物主治功效基本牢靠適用,絕大部分藥物目前臨床仍在應用,如川芎治肝血瘀阻,胸脅刺痛;丹參治瘀阻心脈、胸痹心痛等,充分證實其所記載的藥物療效確切可信[1]。《本經》明確記載治“瘀血(惡血)”的藥物有24味之多。 此外,還有大量“利血氣”“通血脈”“逐血痹”的記載,以及治療“血閉”“血瘕”“血病”等的記載。根據(jù)上下文分析,這些均屬于治“瘀血

        中醫(yī)文獻雜志 2022年2期2022-08-02

      • 解讀《神農本草經》(105)
        鐘耀欣栝樓根原文:栝樓根,味苦,寒。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續(xù)絕傷。一名地樓。譯文:栝樓根,味苦,性寒。主治消渴,身體發(fā)熱,煩悶,身有高熱。能補虛損以充實內臟,能使斷傷接續(xù)。另一個名字叫地樓。解讀:栝樓根,為天花粉的別名,又稱蔞根、瑞雪、天瓜粉等,為葫蘆科植物栝樓的根。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為佳。挖出后,洗凈泥土,刮去粗皮,切成段,粗大者再縱切為兩,曬干。然后撞去外表的黃色層使成白色即可入藥。其性涼,味甘、苦、酸,入肺、胃經,具有生津止渴、降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2年6期2022-08-02

      • Mechanisms of Dihuang (Rehmanniae Radix) in treating diabetic nephropathy complicated with depression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ing,《神農本草經》) and was listed as the top grade[2].Famous Doctors(Ming Yi,《名醫(yī)》)says: “Dihuang (Rehmanniae Radix) is found earlier in Xianyang,with the better in yellow earth. Roots are picked and dried in the shade on February 8 of t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2年2期2022-07-02

      • 解讀《神農本草經》(104)
        鐘耀欣葛根原文: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葛谷,主下痢十歲已上。一名雞奇根。譯文:葛根,味甘,性平。主治消渴,身有高熱,嘔吐,眾多痹證。能使陰器勃起,解除許多毒物。葛谷,主治下痢十年以上久病痊愈。另一個名字叫雞奇根。解讀:葛根又名干葛、粉葛等,為豆科植物葛的塊根,味甘,性平,入脾、胃經。據(jù)測定,含有葛根素、葛根素木糖苷、大豆黃酮、花生酸等成分,具有升陽解肌、透疹止瀉、除煩止溫的功效,用于治療傷寒、溫熱頭痛項強、煩熱消渴、泄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2年5期2022-07-01

      • 解讀《神農本草經》(103)
        的療效?!?span id="j5i0abt0b" class="hl">神農本草經》沒記載其有毒,而很多醫(yī)籍言其有毒。經分析,蒼耳子油(曾加熱到120℃)及其所含蛋白質(不溶于水且在提取過程中變性者)無明顯毒性,而從脫脂部分制得的水浸劑毒性很大。中毒反應一般有頭暈、頭痛、懶動、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或發(fā)熱、顏面潮紅、結膜充血、蕁麻疹等;嚴重者可出現(xiàn)煩躁不安或終日昏沉嗜睡,進而昏迷、抽搐,心動過緩,血壓升高,黃疸,肝腫大,肝功能損害,出血,尿常規(guī)改變或少尿,眼瞼浮腫等,中毒者如能及時而有效地進行救治,大多能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2年4期2022-05-16

      • 解讀《神農本草經》(102)
        鐘耀欣干姜原文:干姜,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通神明。譯文:干姜,味辛,性溫。主治胸悶,咳嗽,吸氣困難。能使體內臟腑溫熙,使流血停止。使人出汗(發(fā)汗),以驅除風濕痹證??芍文c有泄瀉下痢。生者(生姜)效果尤良。長期服用能去掉臭氣,使神明通曉。解讀:干姜又名白姜、均姜、干生姜,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莖。冬季莖葉枯萎時挖取,去凈莖葉、須根、泥沙,曬干或微火烘干即可入藥。其性溫辛,味辛,入脾、胃、肺經,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2年3期2022-04-28

      • 神農本草經》記載的赤箭今如何
        早在漢代《神農本草經》里就有記載,天麻“名曰赤箭,列草部上品”,“主殺鬼精物,蠱毒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現(xiàn)如今,各種關于天麻的西藥也層出不窮,備受肯定。天麻富含天麻素、天麻多糖、維生素A、甙類、生物堿、香莢蘭醇、香莢蘭醛、琥珀酸、β-谷甾醇、黏液質等。其藥理作用主要有:鎮(zhèn)痛 天麻制出的天麻注射液,對三叉神經痛、血管神經性頭痛、腦血管病頭痛、中毒性多發(fā)性神經炎等,有明顯的鎮(zhèn)痛效果。鎮(zhèn)靜 部分醫(yī)療單位用合成天麻素治療神經衰弱和神經衰弱綜合癥病

        大眾科學 2022年2期2022-04-09

      • 神農本草經》與經方應用之半夏篇
        617)《神農本草經》(《本經》)為中醫(y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成書年代與《傷寒雜病論》相近,所以兩書對藥物功效的認識有著相似之處。經方,是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來運用中藥的經驗結晶,是中國古代醫(yī)家們的大智慧。以《本經》的理論來研究張仲景經方之運用,可大大提高臨床應用經方治療疾病的水平,即“以經解經”,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經方配伍規(guī)律,從而在臨床運用經方時更加得心應手[1]。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使用的許多藥物都記載于《本經》,在此基礎上,他繼承并發(fā)展了《本經》中所記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2年6期2022-02-16

      • 解讀《神農本草經》(99)
        □ 鐘耀欣磁石原文:磁石,味辛,寒。主周痹風濕,肢節(jié)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熱,煩滿及耳聾。一名玄石。譯文:磁石,味辛,性寒。主治周痹風濕,使肢節(jié)腫脹疼痛而不能拿東西,有發(fā)冷的樣子及酸痛。能消除高熱,煩悶及耳聾。又名玄石。解讀:磁石又名慈石、吸鐵石等,為氧化物類礦物磁鐵礦的礦石。入藥選擇吸鐵能力強的,俗稱“活磁石”或“靈磁石”,味辛,性寒,入腎、肝、肺經。據(jù)測定,主要成分為四氧化三鐵,具有潛陽納氣、鎮(zhèn)驚安神的功效,用于療治頭目眩暈、耳鳴耳聾、虛喘、驚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1年12期2021-12-24

      • 神農本草經》治療心病藥物探析*
        王佑華《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本草專著,全書共載藥365種,為東漢以前眾多醫(yī)藥學家經驗的總結,對中醫(yī)藥的發(fā)展一直產生著積極的影響。后世本草著作莫不以此為宗,并逐步發(fā)展豐富。許多《本經》記載的藥物至今仍在中醫(yī)臨床治療心病中廣泛使用。該書根據(jù)藥物的功效和有無毒性,將其分為上、中、下三品,并簡要而賅備記述了四氣五味、配伍法度、服藥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多種劑型,奠定了中藥理論體系的基礎。本文以日本人森立之所輯《神農本草經》及馬繼興《神

        中醫(yī)文獻雜志 2021年5期2021-12-08

      • 從《神農本草經》談張仲景運用牡蠣的證治特色
        藥之一,《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言其:“味咸,平,無毒。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除拘緩、鼠瘺、女子帶下赤白。久服強骨節(jié)、殺鬼、延年?!盵1]牡蠣在《傷寒雜病論》中有著廣泛應用,僅《傷寒論》一書中就出現(xiàn)6次、入6方,《金匱要略》一書中出現(xiàn)8次、入8方,去其重復,合計11方。牡蠣味咸澀、性微寒,入肝腎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對其效用的描述可以概括為潛陽益陰、墜痰鎮(zhèn)驚、除熱邪、軟堅散結、利濕逐水五個方面。本研究將仲景師法《本經》及拓展應用牡蠣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1年8期2021-11-30

      • 神農本草經》治“血”特色拾萃
        117)《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是現(xiàn)存最早的本草專著,全書載藥365 種,其中具有治血功用的藥物95 味,主治病癥復雜多樣。血主于心,藏于肝,統(tǒng)于脾,布于肺,根于腎,在脈內營運不息。血的生理功能異常,主要表現(xiàn)為血液的生成不足或耗損太過、血液的運行失常以及血液濡養(yǎng)功能減退等方面。因此血失調包括血虛、血瘀、血熱和出血等。《本經》中血類病癥包括各種因素導致的出血、血行不暢、血氣痹阻、女子經血及帶下輸布異常等,歸根結底在于血行失常而見出血和血瘀。而治血藥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1年2期2021-11-29

      • 解讀《神農本草經》(98)
        □鐘耀欣石膏原文: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瘡。譯文:石膏,味辛,性微寒。主治被風邪傷而有寒熱,胃脘部有氣向上返而欲嘔,驚風抽搐,呼吸急促,口干舌燥,使人不能安寧,腹內堅硬且疼痛。能祛除不正派的惡鬼。能促進產婦分娩(催生),能治被金屬創(chuàng)傷而有出血者。解讀:石膏又名細石、白虎,為硫酸鹽類礦物石膏的礦石,味辛,性微寒,入肺、胃經,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鈣,生用具有解肌清熱、除煩止渴的功效,治療熱病壯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1年11期2021-11-28

      • 以出土文獻視角考證《神農本草經》“胃絡脈絕”*
        700)《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麥門冬條提到“胃絡脈絕”一詞:“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饑”[1]。日本學者森立之《本草經考注》釋為“脾腎二臟氣不和,故飲食不消化而為飲癖,故使胃之絡與脈,其氣亦閉絕不通,氣上逆于心胸間,為飲結熱渴也”[2],今人亦有釋之為“胃之大絡”[3]者,均未對經脈病內容作進一步解釋。而在《傷寒雜病論》中,麥門冬用量最大的麥門冬湯及竹葉石膏湯分別主“大逆上氣”“氣逆欲吐”,《本經》麥門冬條文

        中醫(yī)藥導報 2021年11期2021-11-24

      • 解讀《神農本草經》(97)
        □鐘耀欣水銀原文:水銀,味辛,寒。主疥,瘺,痂瘍,白禿。殺皮膚中虱,墮胎,除熱,殺金、銀、銅、錫毒。熔化還復為丹,久服神仙不死。譯文:水銀,味辛,性寒。主治疥瘡久而潰爛,瘙癢并有干癬鱗介樣干皮,白禿病。能殺死皮膚內蟲虱。能墮胎,能祛除熱邪。能消除金、銀、銅、錫的毒。加熱則變化回復為紅色。長期服用則成神仙而不死。解讀:水銀又名鉛精、流珠、赤汞、靈液等,為一種液態(tài)金屬。主要由辰砂礦煉出,少數(shù)取自自然汞。通常用辰砂礦石砸碎,置爐中通空氣(或加石炭及鐵質)加熱蒸餾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1年10期2021-11-03

      • 解讀《神農本草經》(96)
        □鐘耀欣菌桂原文:菌桂,味辛,溫。主百病,養(yǎng)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久服輕身,不老,面生光華,媚好,常如童子。譯文:菌桂,味辛,性溫。主治多種疾病,能頤養(yǎng)精神,使面容愉悅而美好,是各種藥物的向導和使者。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巧而不易衰老,面生光澤,嫵媚艷美,常像少年兒童嬌美容顏一樣。解讀:菌桂又名筒桂、小桂。為木犀科植物柊樹的樹皮及枝葉。清翰林王恭曰:“此桂嫩而易卷如筒,即古所用筒桂也?!崩顣r珍曰:“牡桂為大桂,故此稱小桂?!薄熬鹬髦?,與桂心、牡桂迥然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1年9期2021-09-30

      • 解讀《神農本草經》(95)
        □鐘耀欣香蒲原文:香蒲,味甘,平。主五臟,心下邪氣,口中爛臭。堅齒,明目,聰耳。久服輕身,耐老。一名睢。譯文:香蒲,味甘,性平。主治五臟、胃中有邪氣而使口內潰爛而有臭氣。能使牙齒堅固,眼睛明亮,聽力好。長期服用使身體輕巧,壽命延長。另一個名字叫睢。解讀:香蒲又名睢蒲、甘蒲、蒲黃草等,為香蒲科植物長苞香蒲、狹葉香蒲、寬葉香蒲或其同屬多種植物的全草,性平,味甘,含有多量維生素B1、B2和C等成分,具有利尿、瀉火的功效,用于治療小便不利、乳癰等癥?!侗静輩R言》載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1年8期2021-08-24

      • 神農本草經》“輕身”藥特色探析
        附屬醫(yī)院《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是中藥學理論的本源,書中按照上中下三品分類法收錄了365種藥物,其中有關“輕身”藥物功效的記載共132條。一般認為,“輕身”乃道教特有詞匯,而道教所謂“輕身”,即身體輕健而能輕舉。 《史記》言:“乃學辟谷,道引輕身?!盵1]古人云“道醫(yī)一家”,故在古代醫(yī)著中多見道教思想。輕身與道教思想關系密切,《本經》中以“煉餌服之,輕身不老”[2]16描述礬石,以“煉餌服之,輕身神仙”[2]18記錄樸消,但據(jù)尚志鈞先生考證,《本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1年7期2021-08-09

      • 解讀《神農本草經》(94)
        □鐘耀欣蘼蕪原文:蘼蕪,味辛,溫。主咳逆,定驚氣,辟邪惡,除蠱毒,鬼疰,去三蟲。久服通神。一名微蕪。譯文:蘼蕪,味辛,性溫。主治咳逆,能使驚恐的表現(xiàn)得以安定,能去邪惡,能消除蠱毒及鬼疰,能醫(yī)治多種蟲證。長期服用能通曉神明而洞察一切事物。另一個名字叫微蕪。解讀:蘼蕪又名蘄苣、蘄蓮、薇蕪、芎藭苗,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苗葉。李時珍謂:“蘼蕪,一作蘪蕪,其莖葉靡溺而繁蕪,故以名之。當歸名蘄,白芷名蘺。其葉似當歸,其香似白芷,故名蘄苣、江蘺之名?!逼湫詼?,味辛,入心、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1年7期2021-07-27

      • 解讀《神農本草經》(93)
        □鐘耀欣茺蔚子原文:茺蔚子,味辛,微溫。主明目,益精,除水氣。久服輕身。譯文:茺蔚子,味辛,性微溫。主要能使眼睛視物清楚,補益陰精。能除去水濕之邪氣,治水腫。久服身體輕巧。解讀:茺蔚子又名益母草子、苦草子、小胡麻等,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地上部分,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即可入藥。其味辛、苦,性寒,有小毒,歸肝、脾經,具有活血調經、清肝明目的功能,臨床常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中、帶下、產后瘀血腹痛、目赤翳障、頭暈脹痛等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1年6期2021-07-24

      • 解讀《神農本草經》(88)
        □鐘耀欣消石原文:消石,味苦,寒。主五臟積熱,胃脹閉。滌去蓄結飲食,推陳致新,除邪氣。煉之如膏,久服輕身。譯文:消石,味苦,性寒。主治五臟積聚的熱邪,胃中脹滿而不通,清除聚積在腸胃中未能消化的飲食物。能促使糟粕推出,有利于納進新的營養(yǎng)物質。能祛除病邪。煉消石如膏狀,久服使身體輕巧。解讀:消石即芒硝,學名硫酸鈉,又名皮硝、盆硝,是硫酸鹽類礦物芒硝經加工精制而成的結晶體,性寒,味苦,無毒,入胃、大腸經,主要含硫酸鈉。此外,常夾雜種種物質如食鹽、硫酸鈣、硫酸鎂等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1年1期2021-07-13

      • 解讀《神農本草經》(90)
        □鐘耀欣紫石英原文:紫石英,味甘,溫。主心腹咳逆邪氣,補不足,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久服溫中,輕身,延年。譯文:紫石英,味甘,性溫。主治重要臟腑有邪氣,使人咳喘氣逆。補之不足,可治女子有風寒邪氣在子宮,多年沒有懷孕而不能生育。長期服用能夠使臟器得到溫熙,使身體輕巧,壽命延長。解讀:紫石英又名螢石、氟石,為鹵化物類礦物螢石原礦石,全年均可采挖,挑選紫色者入藥。搗成小塊,生用或煅用,多醋淬入丸散。其性溫,味甘,無毒,入心、肝經。主要成分為氟化鈣,純品含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1年3期2021-06-05

      • 解讀《神農本草經》(91)
        傷等癥?!?span id="j5i0abt0b" class="hl">神農本草經》就將其列為上品,曰:“(石菖蒲)開心孔,補五臟,透九竅,明耳目,久服輕身延年?!逼湫聊馨l(fā)散以去風,溫能勝寒濕,故可治療風濕寒痛。其辛能宣泄肺氣,故可治咳逆上氣,則當為痰濕阻肺而致者。其通九竅,肝竅通則目明,腎竅通則耳聰,肺竅通則聲音出,心竅通則不虛妄,不迷惑。至于其久服輕身延年當為古人推測或者是一種美好愿望?!吨貞c堂隨筆》亦記載:“石菖蒲,舒心氣,暢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藥也?!薄睹t(yī)別錄》亦載其:“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利,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1年4期2021-06-03

      • 解讀《神農本草經》(92)
        □ 鐘耀欣術原文:術,味苦,溫。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饑。一名山薊。譯文:術,味苦,性溫。主治風寒濕痹,皮膚喪失感覺如同死肉,發(fā)痙,黃疸。能夠止汗,消除熱邪,使食物消化,作煎劑服用餌。長期服用會使身體輕巧,壽命延長,不饑。另一個名字叫山薊。解讀:術為白術和蒼術的合稱。白術又稱山薊、山姜、山精等,為菊科植物白術的根莖。霜降至立冬采挖,除去莖葉和泥土,烘干或曬干,再除去須根即可。烘干者稱“烘術”;曬干者稱“生曬術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1年5期2021-06-03

      • 從《神農本草經》探析仲景方中桂枝的用藥規(guī)律
        的本意?!?span id="j5i0abt0b" class="hl">神農本草經》[1](以下簡稱《本經》)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藥學專著,其成書年代與《傷寒雜病論》相近,總結了我國秦漢以前的藥學知識和用藥經驗,《本經》對藥物的分類、性味、配伍、功效等在仲景組方上均有體現(xiàn)[2]?!夺樉募滓医洝穂3]言:“伊尹以亞圣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十數(shù)卷,用之多驗”?!侗窘洝分袑λ幬餁馕逗凸πУ目偨Y貫穿仲景組方的始終。秦高鳳等[4]認為從《本經》角度,可以總結經方的用藥和配伍規(guī)律,還原仲景組方思路

        吉林中醫(yī)藥 2021年4期2021-05-22

      • 神農本草經》與宋本《傷寒論》茱萸類藥考辨*
        355)《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與《傷寒雜病論》皆為漢代成書,二書互參能真實反映漢代藥物名實情況。但由于原書皆佚,后人整理時出現(xiàn)藥名的差異混亂。通行本《本經》有吳茱萸、山茱萸,吳茱萸“一名藙”,其茱萸類藥在《本經》中存在錯簡與混淆情況;而現(xiàn)在流行的《傷寒論》《金匱要略》為宋人整理本,宋臣林億等在校書時,由于藥物變遷造成的差異及校改體例等原因,將“茱萸”律改為“吳茱萸”。茲從歷代本草方書文獻及藥物歷史變遷的角度對茱萸類藥進行考證,還原《本經》中茱萸類藥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21年3期2021-03-29

      • 神農本草經》藥效記載探析*
        120)《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成書于漢代,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本草學專著,載藥365種,分為上中下三品,文字表述簡練易懂,所治疾病范圍較廣[1]。該書首次系統(tǒng)地總結了秦漢時期醫(yī)家的藥學成就,并作為中藥學理論發(fā)展的源頭,至今仍在臨床工作中發(fā)揮巨大作用?!侗窘洝穼λ幬锕πУ挠浭鰳O力求真,主要源于生活實踐,因此非??煽繉嵱谩F渲?,書中記載干地黃“逐血痹”、桑葉治“出汗”、當歸主“咳逆上氣”,這些都是藥物相當重要的功效,但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很好沿用至今,甚為可

        中國中醫(yī)急癥 2021年3期2021-03-28

      • 運用《神農本草經》藥性理論探要
        致力研究《神農本草經》《湯液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著作,古為今用,博采眾長,形成了獨特的學術思想。卞師常以《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之藥性理論詮釋《傷寒》《金匱》,以經解經,獨具只眼,并用于臨證,效如桴鼓。筆者有幸跟師侍診6 年,今釋微卞師于《本經》藥性之獨到見解,列舉驗案,以窺一斑。1 《本經》藥性釋微《神農本草經》成書于東漢,至今已兩千多年。卞師所訓,悉本光緒乙酉年成都尊經書院王闿運先生??鞣趟渭蔚v本草、1942年劉民叔先生再校印

        江蘇中醫(yī)藥 2021年5期2021-03-28

      • 解讀《神農本草經》(89)
        □ 鐘耀欣原文:禹余糧,味甘,寒。主咳逆,寒熱,煩滿,下赤白,血閉,癥瘕,大熱。煉餌服之不饑,輕身,延年。譯文:禹余糧,味甘,性寒。主治咳逆,寒熱病,煩悶,下痢有赤白,閉經,癥瘕及大熱之病。服冶煉的禹余糧使人沒有饑餓感,使身體輕巧,壽命延長。解讀:禹余糧又名太乙禹余糧、白余糧、禹糧石,為氫氧化物類礦物褐鐵礦石。其名稱的來源于《圖經本草》,上面記載:“世傳昔禹治水,棄其所余食于江中,而為藥者也?!毙院?,味甘,無毒,入脾、胃、大腸經,主要成分為堿式氧化鐵及堿式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1年2期2021-03-18

      • 解讀《神農本草經》(87)
        □ 鐘耀欣礬石原文:礬石,味酸,寒。主寒熱,泄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煉餌服之,輕身,不老,增年。一名羽涅。譯文:礬石,味酸,性寒。主治身有發(fā)寒熱,泄瀉,痢疾,帶下或遺精,陰器部位侵淫腐爛,惡瘡,眼睛痛。能使骨齒堅硬。服用燒煉的礬石,可使身體輕巧而不易衰老,延長壽命。另一個名字叫羽涅。解讀:礬石即白礬、明礬,又稱羽涅、白君、雪礬等,為礦物明礬石經加工提煉而成的結晶,性寒,味酸澀,有毒,入肺、脾、胃、大腸經,含有含水硫酸鋁鉀等成分,具有消痰、燥濕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0年12期2021-01-22

      • 從《神農本草經》知母“下水”論白虎湯治風濕熱痹
        [1]?!?span id="j5i0abt0b" class="hl">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記載了知母“下水”功效,可治“肢體浮腫”。風濕熱痹臨床表現(xiàn)為肢體關節(jié)、肌肉腫脹疼痛,活動不利,屬于“肢體浮腫”病癥。故白虎湯治風濕熱痹是否與《本經》知母“下水”的功效有關,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1 知母“下水”的論述及研究知母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莖,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功效,《本經》記載其:“味苦寒,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笔状翁岢隽酥浮跋滤钡墓π?,以及用于治療肢體水腫等水

        河北中醫(yī) 2021年7期2021-01-06

      • 神農本草經》邪氣與精神疾病相關性的考證
        但此解在《神農本草經》中卻難以自圓其說,例如人參可“除邪氣”,薯蕷可“除寒熱邪氣”等,歷代醫(yī)家對此注釋時亦牽強附會。結合歷代文獻,筆者認為《神農本草經》中的邪氣應當解作“以精神癥狀為突出表現(xiàn)的多種疾病”。以下是本觀點的理由。1 邪氣的概念邪氣在中醫(yī)歷史中大約有以下三種含義。其一,各種致病因素的代稱,例如,《素問·調經論篇》言:“夫邪之所生也,或生于陰,或生于陽,其生于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于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逼涠槾虝r針下有堅疾之感者認為

        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21年2期2021-01-05

      • 解讀《神農本草經》(85)
        □鐘耀欣石硫黃原文:石硫黃,味酸,溫,有毒。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能化金、銀、銅、鐵奇物。譯文:石硫黃,味酸,性溫,有毒。主婦人下陰部被蟲嚙而生陰瘡,疽及痔,死血(瘀血)證。能使筋骨堅固,能祛除頭生禿瘡。能使之變成金、銀、銅、鐵特殊物質。解讀:石硫黃又名石流黃、硫黃、昆侖黃等,為硫黃礦或含硫礦物冶煉而成。性熱,味酸,有毒,入腎、脾經,純品主要含硫,并含碲與硒,具有壯陽、殺蟲的功效,可治療陽痿、虛寒瀉痢、大便冷秘等癥;外用治疥癬、濕疹、癩瘡

        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 2020年10期2020-10-26

      • 記錄在《神農本草經》里的小小芡實
        醫(yī)學著作《神農本草經》將芡實列為上品,稱其歸脾、腎經,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的功效。搭配不同藥材使用,對各類人群都大有裨益。女性補血煲芡實蓮子山藥雞湯女性生產后身體虛弱,多是由生產時出血過多,或素來脾胃虛弱、氣血虧虛所致。通常表現(xiàn)為臉色發(fā)白、食欲不振、身體疲勞、精神低落。而女性乳汁由氣血化生,如果氣血不足,乳汁化生無源,就會出現(xiàn)奶少、乳汁清稀,甚至無奶的問題。食材:雞肉250克,芡實、蓮子、懷山藥各15克,大棗10克,香油、味精、精鹽適量。方法:將

        自我保健 2020年5期2020-07-10

      • 解讀本草 溯本求源
        苗摘要:《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成書于漢代,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與現(xiàn)代中藥學將藥物按功效分類不同,《本經》依藥物對人體產生不同作用,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藥主養(yǎng)命,中品藥主養(yǎng)性,下品藥以治病。在當前中醫(yī)藥高校普遍缺乏《本經》教學的情況下,筆者對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4級中醫(yī)專業(yè)婦科方向的學生進行了《本經》試點教學,并對教學效果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本經》的學習興趣十分濃厚,對《傷寒雜病論》的理解和學習興趣也隨之增加,通過對《本經》的

        中國中醫(yī)藥圖書情報 2020年2期2020-04-23

      • Network Pharmacology Investigation in the Mechanism of Radix Pseudostellariae-Rhizoma Anemarrhena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ing(《神農本草經》) records thatRhizoma Anemarrhenae"mainly diminishes consumptive thirst and heat in the middle energizer and eliminates pathogenic Qi, for swelling of limbs, it drains water, replenishes insufficiency and replenishes Qi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0年10期2020-04-20

      • 神農本草經》“除痹”藥物的構成淺析*
        2000《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記載了大量樸實有驗的中藥,至今仍有重要的學術和臨床價值。在《本經》收載的365種藥物中,相當一部分記載能夠“除痹”。筆者以王子壽《神農本草經》[1]為研究底本,其中,中品草部芍藥條下含赤芍、白芍兩藥,下品草部烏頭條下含川烏、草烏兩藥,共計77味藥。根據(jù)其主治痹病的不同,又可分為風寒濕痹、熱痹、陰痹、血痹、肉痹、周痹、痹氣、諸痹、風濕、歷節(jié)及其他等。喉痹、胃痹、內痹不屬現(xiàn)代痹病的范疇,故不在此研究范圍之列。本文擬對這

        浙江中醫(yī)雜志 2019年10期2019-10-21

      • 解讀《神農本草經》 ——苦菜
        文/鐘耀欣【原文】苦菜,味苦,寒。主五臟邪氣,厭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氣,聰察,少臥,輕身,耐老。一名荼草,一名選?!咀g文】苦萊,味苦,性寒。主治五臟有邪之氣,使人食欲不振,胃內閉塞不通。長期服用使人心神安寧,氣力增加,聽覺靈敏,審察食物明晰,可治少臥不眠,能使人感到身體輕巧,并能使衰老減慢。另一個名字叫荼草,又一個名字叫選。【解讀】苦菜是敗醬草的別名,又稱山苦荬、苦葉苗、苦麻菜,為菊科植物山苦荬的全草或根,早春采收,洗凈,曬干即可入藥,亦可鮮用。其性寒,

        益壽寶典 2018年19期2018-09-08

      • 解讀《神農本草經》 ——大棗
        健價值?!?span id="j5i0abt0b" class="hl">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論述大棗能補氣血,生津液,調和營衛(wèi),安神醒腦。民間有“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要想皮膚好,粥里加紅棗”等諺語。中醫(yī)認為棗可以養(yǎng)血、益氣,能“安中養(yǎng)胃,……平胃氣,補……身中不足”,常將棗用于補氣補血的藥方中。其性平,味甘,入脾、胃經。據(jù)測定,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大棗皂苷、酸棗仁皂苷、胡蘿卜素、多種維生素以及鈣、磷、鐵和環(huán)磷酸腺苷、環(huán)磷烏苷等營養(yǎng)成分。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天

        益壽寶典 2018年16期2018-08-18

      • 神農本草經》療“五臟”用藥功效探析
        重要性?!?span id="j5i0abt0b" class="hl">神農本草經》承《內經》之旨,不僅立三品以“明善惡之殊貫”,而且重視脾胃在人體中的重要性,以及強調五味和五臟的關系,用藥重中土脾胃?!侗窘洝匪⒈静堇碚摬粌H開本草學之先河,而且對后世脾胃理論的建立亦有指導意義。因此,對《本經》用藥規(guī)律的總結將有助于完善本草理論在臨床的應用。[1] 張登本.《神農本草經》的學術貢獻(上)[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0-1-11(4).[2] 孫鑫,錢會南.《黃帝內經》論治理論與《神農本草經》中藥理論比較[J].中華中

        中醫(yī)藥學報 2018年3期2018-06-25

      • 神農本草經》治療陽痿的藥物分析
        方躍坤《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全書共3卷,載藥365種,根據(jù)藥物的功效和使用目的不同以及是否有毒,分為上、中、下三品,總結了秦漢以前的藥學知識和用藥經驗,奠定了中藥理論體系的基礎,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侗窘洝愤€開創(chuàng)了專藥治療專病的先河,所記載的藥物功效明確,臨床實用性強,而且有很多藥物在治療陽痿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是指導臨床用藥的重要參考之一?!侗窘洝分杏兄委熽栶糇饔玫乃幬锛皻w類以《本經》中出現(xiàn)的“陰痿、陰衰、陰不起、陰氣不起、強陰、起陰

        中醫(yī)文獻雜志 2018年2期2018-05-15

      • 解讀《神農本草經
        健價值。《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論述大棗能補氣血,生津液,調和營衛(wèi),安神醒腦。民間有“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要想皮膚好,粥里加紅棗”等諺語。中醫(yī)認為棗可以養(yǎng)血、益氣,能“安中養(yǎng)胃,……平胃氣,補……身中不足”,常將棗用于補氣補血的藥方中。其性平,味甘,入脾、胃經。據(jù)測定,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大棗皂苷、酸棗仁皂苷、胡蘿卜素、多種維生素以及鈣、磷、鐵和環(huán)磷酸腺苷、環(huán)磷烏苷等營養(yǎng)成分。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天

        天津藥學 2018年2期2018-04-26

      • 解讀《神農本草經》 ——藕實莖
        文/鐘耀欣【原文】藕實莖,味甘,平。主補中,養(yǎng)神,益氣力,除百疾。久服輕身,耐老,不饑,延年。一名水芝丹。【譯文】藕實莖,味甘,性平。主要是補養(yǎng)內臟,使人生精神,使氣力增加,以祛除多種疾病。長期服用使身體輕巧,減慢衰老,沒有饑餓感,使壽命延長。另一個名字叫水芝丹?!窘庾x】藕實莖即是我們日常食用的藕,又稱蓮藕,屬蓮科植物根莖,以其色白,又稱白莖。其為食藥兩用佳品,即可生食也可煮食,同時還具有相當高的藥用價值。藕實莖藕含有豐富營養(yǎng)。據(jù)測定,含有淀粉、蛋白質、天

        益壽寶典 2018年7期2018-01-27

      • 解讀《神農本草經》 ——女貞實
        文/鐘耀欣【原文】女貞實,味苦,平。主補中,安五臟,養(yǎng)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輕身,不老?!咀g文】女貞實,味苦,性平。主要是修補內臟,使五臟安和,使精神得以滋養(yǎng)。能祛除多種疾病。長期服用使身體豐滿健壯,使身體輕巧而不易衰老。【解讀】女貞實又名女貞子、冬青子,為木犀科植物女貞的干燥成熟果實,是一味補腎滋陰、養(yǎng)肝明目的中藥,每年冬季成熟時采收,除去枝葉,稍蒸或置于沸水中略燙后,曬干即可入藥。關于女貞實藥用還有一段傳說。據(jù)傳,從前有個善良的姑娘叫貞子,嫁給一個老

        益壽寶典 2018年1期2018-01-27

      • 解讀《神農本草經》 ——杜仲
        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在每年清明和夏至之間,選取生長10~20年以上的植株,按需剝下樹皮,刨去粗皮,曬干,即為杜仲藥材,其外形多呈扁平的板片狀或兩邊稍向內卷曲的塊片,內表面紅紫色或紫褐色,光滑,質脆,易折斷,折斷后斷面有細密銀白色富有彈性的橡膠絲相連,一般拉至1~2厘米才會斷開,稱為“藕斷絲連”。古代大醫(yī)藥家陶弘景曰:“杜仲狀如厚樸,折之多白絲者為佳?!甭勚畾馕?,口嘗味稍苦,嚼之有膠狀殘余物,以皮厚、塊大、粗皮去凈、內表暗紫色、斷面絲多者為佳

        益壽寶典 2018年10期2018-01-27

      • 解讀《神農本草經》 ——冬葵子
        文/鐘耀欣【原文】冬葵子,味甘,寒。主五臟六腑寒熱,贏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堅骨,長肌肉,輕身,延年。【譯文】冬葵子,味甘,性寒。主治五臟六腑寒熱之邪及所致的病證,身體虛弱而消瘦。能治五種淋證,使小便通利。長期服用使骨骼堅固,肌肉增長豐滿,身體輕巧,壽命延長?!窘庾x】冬葵子又名葵子、葵菜子,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的成熟種子,夏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曬干搗碎即可入藥。本品味甘,性寒,入大小腸、膀胱經。據(jù)測定,含有脂肪、蛋白質、淀粉、亞油酸等成分,具有行水滑腸、潤腸通

        益壽寶典 2018年34期2018-01-26

      • 解讀《神農本草經》 ——胡麻
        文/鐘耀欣【原文】胡麻,味甘,平。主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腦髓。久服輕身,不老。一名巨勝。葉,名青蘘。青蘘,味甘,寒。主五臟邪氣,風濕寒痹。益氣,補腦髓,堅筋骨。久服耳目聰明,不饑,不老增壽,巨勝苗也?!咀g文】胡麻,味甘,性平。主治內臟勞傷,身體虛弱消瘦而疲乏。能補助五臟,使氣力增加,肌肉豐滿,填補腦髓。長期服用使身體輕巧而不衰老。另一個名字叫巨勝。胡麻的葉片叫青蘘。青蘘,味甘,性寒。主治五臟的風寒濕邪氣,治療風寒濕痹。能益氣力,填補腦髓,使

        益壽寶典 2018年13期2018-01-26

      新建县| 大冶市| 新干县| 塔城市| 临邑县| 兴化市| 和政县| 柘荣县| 英吉沙县| 顺昌县| 彰化县| 上林县| 宁强县| 印江| 诏安县| 洛隆县| 高淳县| 那曲县| 铜川市| 麻阳| 依兰县| 盘锦市| 垣曲县| 偃师市| 开远市| 夹江县| 威远县| 邵武市| 台南县| 玉门市| 肇庆市| 北安市| 东海县| 墨江| 惠水县| 洛宁县| 广州市| 开原市| 达孜县| 平定县| 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