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荻
(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四川 成都 611756)
摘要: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推進,帶給了視覺設計許多新的可能。多媒體的出現,提高了平面設計中視覺符號的互動性,將設計與受眾緊密結合,從而實現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在平面設計中實現互動,使設計不再單一方式傳達,充分運用多維度、動態(tài)形式展示設計,達到生動、有趣并且有效的傳達信息。
關鍵詞:平面設計 互動性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262-01
在時代的推動發(fā)展下,平面設計不再單純依賴二維空間展示,不局限與印刷形式的表達,伴隨人們生活需要,平面設計傳播媒介也在變化。人們常常固化思考,認為平面設計只局限于二維印刷表現手法中,忽視了技術與空間結合應用的手段。在多元化的環(huán)境下,平面設計也要與時俱進,采用多種手法,展示設計的多元化,使作品得到更豐富的表現。
一、平面設計互動性的產生
人類社會經歷了幾千年的發(fā)展走到今天,傳遞信息的方式也隨著發(fā)展不斷變化,當今信息交流已經進入了視聽多媒體時代,為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平面設計不得不在傳統的表達方式上做改變,需要跨學科、跨專業(yè)等多門技術的融合。要善于發(fā)現能夠刺激人們感官的方法,敢于嘗試多種技術的疊加反映,推進平面設計快速發(fā)展,給人們帶來美好的視覺感受。
人類有多樣化的感覺,提到感覺人們首先反映的應該是觸覺、嗅覺、味覺、視覺、聽覺等,的確人類的五官帶給人們的感受是最直觀的,特別是視覺,占據人類感官的最重要地位,因此創(chuàng)造視覺美感是平面設計的首要考慮因素。而除了人們五官的感受---來自生理的感受,還有當下人們越來越關注的心理感受,精神需求,它是生理感受的延續(xù)。設計師要充分了解這種心理感受,換言之就是人們在生理感受的基礎上,聯想到的心理感受,也稱之為通感。
互動性聯系著人們的感受,使傳統的平面設計生動活潑起來。使人與作品不在是接受與被接受的關系,而是相互溝通,作品能給人們帶來舒適和享受。以往傳統的平面設計,大多數是為了達到向觀者傳遞信息的作用,單方面輸出關系,使得觀者接受信息并達不到想要的效果。而互動性的設計,能夠較好的達到溝通,人們需要什么,更容易接受什么,都在此過程中給設計者啟發(fā)。而人們普遍反映出的愿望,就是設計能夠跟人們“玩”,如何讓互動性更合理的在設計作品中,是當今每個設計師都關注的問題。
現在互動的設計改變了以往采用陳述方式的設計構思,把設計變得更簡單、非正式,互動的過程吸引著觀眾,并與之建立了關系,引導觀眾去完成作品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使溝通在不知不覺中完成。
二、平面設計互動性特點
平面設計借助其他載體,產生出有別于傳統平面設計作品的趣味性、人情化、多維化、可參與性,比如H5,將平面設計作品運用H5的展示方式,能夠帶觀者進入情境中,通過觀者參與手動滑動,來更換下一個界面,區(qū)別于傳統設計單方面輸出,可能不會被觀者接受。趣味性在平面設計中起到重要作用,人們更容易接受輕松、愉快的事物,就像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執(zhí)著于游戲,因為游戲給他們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帶來了快樂,充滿趣味性,使人們生活或多或少能得到舒緩,放松。有趣的事物,更具有吸引力和親和力,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而從平面設計角度來講,趣味性使得觀者能夠更加有耐心的接受設計本身具有的內涵。
多維化我們可以理解為幾何空間的一維、二維、三維甚至四維,通過結合空間、時間等因素來實現,在傳統的平面設計中,人們主要依靠視覺來接收和處理信息,人們身處多元化的社會中,單純的二維表現形式過于單一,很容易被忽視,達不到預想傳播的效果。多維的信息表達更容易讓觀者接受,結合了多種技術,將平面設計展現的生動活潑,使觀者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的感知它,與作品產生互動,從而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參與性概述指咨詢師把求助者的言語和非言語行為包括情感綜合整理后,以提綱的方式再對求助者表達出來,相當于內容反應和情感反應的整合。參與性概述是個體心理咨詢技術之參與性技術之一,個體心理咨詢技術包括:參與性技術與影響性技術。參與性技術包括傾聽、開放式詢問與封閉式詢問、鼓勵技術、重復技術、內容反應、情感反應、具體化、參與性概述、非言語行為的理解與把握。
可參與性,及當今被喜愛的交互設計。設計作品中存在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可以讓人們參與其中,在互動的過程中接受、獲得作品要傳達的信息。相比于傳統的設計作品單一線路的輸出信息,而傳達的效果,人們接受的效果,我們不得而知??傊菢O易被忽略的。而在具有互動性的設計中,人們不再扮演一個被動接受的角色,而是以主人翁的視角去感受,加入信息傳播的過程中,這樣可以是作品與受眾相互之間得到延續(xù)。
三、結語
不論是設計學科,醫(yī)學、物理學等等,每個學科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每個學科的構成是許多其他學科的相互支撐。設計學中的研究方法往往通用于其他學科,研究方法也會帶有其他學科的痕跡,這種交叉、重疊,推動著設計學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平面作品不在單一展示,在數字媒體發(fā)展下,信息整合顯得尤為重要。把繁冗復雜的信息圖形化,加之互動性,把平面設計推向多元化,使設計不單是文字、圖形、色彩、空間的相加,我們將平面設計置入更廣泛的領域中思考,運用空間、通感等產生參與性極強的平面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陳紅輝 .花絲工藝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J]設計.2015
[2]丁艷麗.穿越時光的技藝傳承—關于傳統手工藝人才傳承的調查 [J] 中國人才.2015
[3]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