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恒
有些上級部門把責任狀當成了“萬能藥方”,以為只要責任狀一簽,什么工作都能落實到位,卻沒有考慮基層到底有沒有能力、有沒有辦法落實責任。
近日,記者采寫的《“一年簽了33份責任狀”——透視部分基層泛濫的責任狀》引發(fā)基層干部強烈共鳴和廣泛熱議。不少人評論說,基層責任狀泛濫成災,是個十分普遍的問題,早就應該好好治治了。
對這個問題的關注,源于記者和湘西一位鎮(zhèn)長的交流。在一次采訪中,這位鎮(zhèn)長向記者“吐槽”,現(xiàn)在基層責任狀“滿天飛”,上面不管安排部署什么工作,都讓鄉(xiāng)鎮(zhèn)簽個責任狀,似乎不簽責任狀就沒法干工作了。他認真算了下,僅2016年,他所在的鄉(xiāng)鎮(zhèn)就簽了33份責任狀。但實際上,很多責任狀簽了以后,基本上也就丟一邊去了。
聽到這個反映情況以后,記者在日常采訪中就多了個心眼兒。此后,每次到鄉(xiāng)鎮(zhèn)采訪,記者都會問問當?shù)馗刹筷P于責任狀的問題。沒想到,鄉(xiāng)鎮(zhèn)干部對責任狀過多過濫幾乎集體“聲討”。他們普遍反映,簽責任狀簽得心里都有些麻木了。至于簽過的每份責任狀到底能不能落到實處,他們心里其實也很沒底,“反正只要不出事就行了”。
客觀來說,責任狀本身并無問題。作為一種公共管理手段,上下級就某項工作簽訂責任狀,上級將工作任務布置給下級,下級承諾全力完成工作目標,通過這種方式實現(xiàn)責任分解、壓力傳導的目的。這相當于下級給上級立了“軍令狀”,上級給下級念了“緊箍咒”。由此來看,上下級簽訂責任狀的初衷是好的,如果運用得好,效果應該也不錯。
那為什么現(xiàn)在一講起責任狀,就會引得基層怨聲載道、叫苦不迭?不少鄉(xiāng)鎮(zhèn)干部大倒苦水,講出了他們心中的苦悶和無奈?,F(xiàn)在最大問題是責任狀“滿天飛”,讓基層工作人員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干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疲于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考核以及材料報送工作。有些上級部門把責任狀當成了“萬能藥方”,以為只要責任狀一簽,什么工作都能落實到位,卻沒有考慮基層到底有沒有能力、有沒有辦法落實責任。
不少基層干部一針見血地指出,一些上級部門熱衷與下級簽訂責任狀,實際上是一種“甩包袱”的官僚作風,習慣了當“甩手掌柜”。這種路徑依賴背后的邏輯是:工作我已經(jīng)布置下去了,責任目標我也已經(jīng)分解了。至于能不能落實責任,或者采取什么方式完成任務,那是你的事情,我管不著。如果不出事,你好我好大家好;但要是出事了,對不起,我就拿你是問。最終結果是,基層為了完成任務,不惜浮夸虛報、弄虛作假。
如果不管部署什么工作,都讓基層簽個責任狀,其實也是一種形式主義。責任狀泛濫,本質是一些上級以行政權力壓制下級,根源在于績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科學,暴露出的是典型的官僚主義作風。有的基層干部甚至說,一個地方責任狀的多少,往往是當?shù)毓倭胖髁x、形式主義存量的直接反映。這種簡單粗暴的管理考核機制早已不適應新的形勢,必須盡快改革。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xiāng)鎮(zhèn)處在政權體系的最末梢,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最基層的責任主體。落實好從中央到省市縣的路線方針政策,對鄉(xiāng)鎮(zhèn)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一味將責任“包袱”壓在鄉(xiāng)鎮(zhèn)干部身上,卻無助于落實責任,可能還會適得其反。要給鄉(xiāng)鎮(zhèn)干部松綁減負,當務之急是去一去責任狀的“庫存”,擠一擠這種落后行政手段的“水分”。另外,還要在責任分擔、上下聯(lián)動、科學考核方面,再多想想辦法,千萬別再動不動就以責任狀落實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