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峰
[摘 要] 信息學奧賽是面向全國青少年的一種普及和競賽性質的活動。對于一些鄉(xiāng)鎮(zhèn)學校來說,它在起步之初會面臨不少困難。本文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從選好苗子、制定輔導計劃、開展教與學等方面,論述如何培養(yǎng)農村初中學生信息學奧賽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 信息學奧賽 輔導策略 輔導計劃 解題能力
信息學奧賽是為了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提高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程序設計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項賽事,它是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延續(xù)和深化。然而,一直以來該課程不被重視,因此,要在農村中學推廣信息學奧賽輔導,在起步之初必然面臨重重困難,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面對這樣的問題,筆者通過實踐,嘗試做好培養(yǎng)農村初中學生信息學奧賽能力的工作,總結出四大策略,經(jīng)過實踐,效果良好, 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編程水平具有很好的效果。
以下,結合我校信息學奧賽教學的開展,談一下培養(yǎng)農村初中學生信息學奧賽能力的四大策略:
一、選好苗子,排除各種困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選好苗子是信息學奧賽輔導取得成功的前提。信息學奧賽不僅是考驗學生信息知識和編程能力的比賽,更重要的是學生各方面素養(yǎng)的較量。學生選拔的科學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及競賽的成績。因此,選好苗子顯得非常重要。信息學奧賽主要是面向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此基礎上,個人認為選拔學生還需考慮以下幾點:
1.學生必須對信息學、對程序設計感興趣;
2.學生數(shù)學基礎較好,最好在小學階段參加過數(shù)學奧賽;
3.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實踐證明,有以上素質和特點的學生是比較適合學習信息編程的。然而,苗子選好后,在實際輔導過程中還會遇到難題。有學生對信息編程十分感興趣,但班主任和家長怕影響孩子主課的學習,我們的教學輔導,常會遇到各種不理解和阻礙。信息學奧賽輔導是一個長期的堅持過程,它不僅是對學生和輔導老師的考驗,也是對家長、班主任的責任心和教育觀的考驗。信息學奧賽的輔導主要集中在初一和初二階段,這一時期學生學習時間相對寬裕。同時,我校信息學奧賽輔導己有多年的經(jīng)驗積累,己形成一個相對成熟的輔導體系。所以,我校學生在信息學奧賽輔導中,更容易鍛煉能力。在多次的家長會、個別訪談過程中,筆者把這些情況跟家長、班主任進行了充分溝通和交流。同時,通過努力我們的學生也不斷的在比賽中獲獎。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從中受益,大家對我校的信息學奧賽輔導逐步有了新的認識。我們有誠意的溝通換來了大家對信息學奧賽輔導的支持,也為孩子們進一步接受輔導掃除了障礙。
二、研究學情,制定輔導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計劃地輔導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學奧賽能力的有力保障。有學者做過這樣一個統(tǒng)計:信息學奧賽的基礎培訓需要30課時,語言入門需要100課時。而達到熟練的常規(guī)語言算法及高級數(shù)據(jù)結構需要100課時。另外,再加上課外上機練習和針對正式比賽的專門訓練至少還需100課時。對于全日制的農村初中生來說是很難達到的。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筆者嘗試著制定適合我校具體學情的輔導計劃。在認真輔導過幾屆學生后,我們吸取失敗教訓的同時也及時總結成功的經(jīng)驗,終于形成了以下較為成熟的三學段的學習計劃:
第一學段:初級階段,從零起點開始,由淺入深地學習Pascal基本語句、字符串、數(shù)組、過程與函數(shù)、遞歸和遞推等內容。通過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引導學生理解結構化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這一過程中要進行三次上機評測,每次淘汰三分之一。有部分成員會逐漸被“淘汰”,不過淘汰的學生不是灰溜溜地離開,而是適合性淘汰,這是一種慎重地選擇和分流。這正體現(xiàn)了信息學奧賽的終極理念——普及和提優(yōu)。
第二學段:提高階段,學習一些常用算法。能通過第一學段的三次評測而沒有被淘汰的學生,是學習信息編程比較有天賦的。這個階段的學生,語言語法己比較熟練,在此基礎上學習一些常用算法:窮舉、貪心、優(yōu)化、進制轉換及應用、N皇后問題(回溯法)、深搜、寬搜等。
第三學段:強化階段,學習各種數(shù)據(jù)結構。主要內容有:1.線性表的概念及基本操作、線性表的深入應用、棧和隊列的應用、鏈表、堆棧;2.樹的基本概念及遍歷、二叉樹的基本知識及應用、特殊二叉樹的應用;3.圖的基本概念及遍歷、最小生成樹的應用、最短路徑的應用、拓撲排序及關鍵路徑。對于初中學生,學好這三個學段的內容基本可獲得普及組全國一等獎。
三、遵循綱領,指導學習方法
“養(yǎng)成學習好習慣,成績優(yōu)秀沒問題”。幫助學生獲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當學生有了一定的編程基礎后,教師應以參加信息學奧賽為主要目標,指引他們解決相應知識。這一過程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形成良好學習方法的過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上機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不僅是計算機教學特殊性的體現(xiàn),也是教師對參加信息學奧賽的學生的要求。每次新授課后,學生需要通過上機實踐,才能更好的復習和鞏固,達到知識點的熟練掌握。同時,教師應做好測試數(shù)據(jù),把學生編過的程序進行評測。通過測試可隨時調控學生掌握情況,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會更加清楚自己的不足和需改進的地方,讓思維更完整、更縝密。
2.應對難題 一些難題中會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識點,有可能需要寫上百行甚至更多的代碼,學生通常會有一種畏懼感,認為自己肯定不行。實際上,其中的許多知識點我們都學過。針對這種情況,筆者鼓勵學生:可以模塊化解決問題——把大問題分解成幾個模塊,有必要的話,再分成幾個子模塊。每一小模塊可以先用偽代碼,表達大致的語意,再耐下心來逐步求精。若能多次通過這種考驗,學生水平會迅速提高。
3.總結提煉 “溫故而知新”,編程知識需要不斷復習、總結才能有更大的進步,難度較大的奧賽題型更是如此。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寫解題報告的習慣,讓他們根據(jù)上機測試情況或教師的上課解題指導,學會自己寫解題報告及心得體會。實踐證明,寫解題報告能使學生對知識進行重溫、歸類、總結、提煉,對編程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會更加熟練、靈活。
四、以學為主,合理安排教學
“一位好老師,勝過萬卷書”。教師高效的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學奧賽能力的“助推器”。平時在上課時,教師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語言藝術等方面入手,認真研究教材,正確引導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和創(chuàng)新。信息奧賽輔導教師高效的教學,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從課堂教學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都決定了他們做事往往從興趣出發(fā),對于那些單調、枯燥的練習和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沒有太強的學習興趣。針對這種情況,從開始階段,教師就應從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接受能力出發(fā),使課堂生動、活躍起來。要讓學生能聽明白、愿意聽,這樣才能留住他們。同時,要布置一些學生能力范圍以內并有一定難度的上機練習,讓學生嘗試編制自己的程序,幫助他們克服困難,使程序能盡快地運行起來。這樣,學生就會很有成就感,他們也不再會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而是很有樂趣的活動。
2.做好學習資料整理和分享,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奧賽輔導過程中,我們不能以教材為中心,因為市面上多數(shù)教材都是計算機專業(yè)大學用書,或者稍作改編而來。我們的教學要以競賽為方向,所以要剔除教材中大學生用的題目,增加競賽題目。此外,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知識的涵蓋面越來越廣,對學生來說,有部分內容不是聽一遍就能聽懂并理解的。如果教師把教學課件及資料及時分享傳給學生,就可以讓學生預習有內容可看,課后復習有資源可查,同時也有上機題目可做。教學資料的充分共享,可彌補集中授課帶來的缺陷,對提高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都具有很好的提升。
3.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的水平提高
因為信息奧賽輔導時間有限,一周只有兩節(jié)課。教學進度通常都會比較緊張,教師可以針對重難點內容指點學生考慮問題的思路,給他們指明方向。同時收集大量有梯度的習題和解析供學生課后參考,讓學生課后多看、多練,充分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不要低估學生的自學能力,他們在自主探究實踐過程中,許多時候都能一步一步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的設計思想。實踐證明,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信息編程水平往往提高得特別快。
近年來,筆者正是因為應用了以上培養(yǎng)學生信息學奧賽能力的輔導策略。不僅本人獲得了江蘇省信息學奧賽輔導中級教練的資格,學生的水平也水漲船高,主要體現(xiàn)在比賽中的獲獎——在2015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分區(qū)聯(lián)賽中,張同學獲得提高組全國一等獎,王同學和金同學獲得全國一等獎,另有18位同學獲得省級獎項。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未來的道路上,筆者會更加努力,研究相應策略,使學生能有效提高信息學奧賽的能力,這將為今后的信息學奧賽取得好成績提供有力保證。
參考文獻:
[1] 蒯超英. 學習策略[M].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 呂寧. 探討信息學奧賽的教學方法和思路[J]. 新課程,2011.
[3] 林厚從. 程序設計與應用[J]. 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