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雪勇
【摘要】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各個國家和地區(qū)通過多種方式的協(xié)作及努力,以關稅為代表的影響國際貿易活動的傳統(tǒng)障礙或壁壘正逐漸減少,使得各國通過調整關稅來促進國際貿易發(fā)展的空間變的越來越小。因此貿易的非便利化對各國之間的貿易產(chǎn)生了非常大的阻礙作用。在多哈發(fā)展回合等國際貿易談判以及區(qū)域或雙邊貿易協(xié)定中,降低貿易成本或貿易便利化已開始變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關稅;貿易成本;貿易便利化
一、引言
迄今為止,貿易便利化受到了眾多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的高度關注。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偉大戰(zhàn)略,此外,中國還牽頭籌建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目標之一是以基礎設施便利化為重點促進貿易便利化?!耙粠б宦贰睉?zhàn)略的推進,首要的目的就是優(yōu)化沿線各個國家的貿易便利條件,提升沿線各個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沿線各國間國際貿易的繁榮發(fā)展。
二、貿易便利化概念
貿易的非便利化相當于一種新的貿易壁壘,它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作用日益受到眾多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和貿易界的普遍關注,因此貿易便利化的概念油然而生。貿易便利化的重要性已經(jīng)得到公認,但是迄今為止,仍沒有一個世界公認的標準定義,不過國際組織都對貿易便利化有各自的定義。
世界銀行在2002年《貿易便利化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研究報告中列舉了影響力比較大的五個國際組織對貿易便利化的定義:
WTO(1998)和UNCTAD(2001)對貿易便利化概念的定義是指國際貿易程序的簡化和協(xié)調,定義中的國際貿易程序是指包括國際貨物貿易流動所需要的收集、提供、溝通及處理數(shù)據(jù)的活動、做法和手續(xù);OECD(2001)對貿易便利化概念的定義是國際貨物從賣方流動到買方并向另一方支付所需要的程序及相關信息流動的簡化和標準化;進一步概括為改善國際貿易中貨物過境運輸活動相關流程;UN/ECE(2002)對貿易便利化概念的定義是用全面的和一體化的方法減少貿易交易過程的復雜性和成本,在國際可接受的規(guī)范、準則及最佳做法的基礎上,保證所有貿易活動在有效、透明和可預見的方式下進行;APEC(2002)對貿易便利化概念的定義是指使用電子商務等新技術和其他舉措,簡化與貿易有關的程序手續(xù)和減少行政方面的障礙,降低成本,促進貨物和服務在國際平臺上更好的更廣泛的流通。
雖然各個組織基于不同的視角對貿易便利化的闡述有多種多樣的表述,但是都體現(xiàn)了貿易便利化的基本精神,也即對貿易手續(xù)的簡化、協(xié)調貿易程序,加速要素各國各地區(qū)之間的流通,提高貿易效率。
三、文獻綜述
(一)單邊貿易研究
張曉靜、李梁(2015)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的出口貿易影響顯著,尤其是東亞、東南亞及南亞國家和歐洲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提高對中國出口的影響最為顯著。他們借鑒世界經(jīng)濟論壇ETI指數(shù)選用的指標體系,選取市場準入、邊境管理、運輸和基礎設施及商務環(huán)境等4個一級指標,以及貿易壁壘盛行程度、外資所有權比率等14個二級指標來構建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選取“一帶一路”沿線45個國家作為樣本,并將這45個國家按照地理位置分為三個區(qū)域:東亞國家、東南亞國家及南亞國家;中亞及阿拉伯國家;歐洲國家。采用這些國家20082013年的面板數(shù)據(jù),利用擴展的貿易引力模型來實證分析不同區(qū)域的不同貿易便利化措施對中國出口的不同影響,認為與沿線各國進行便利化合作時重點要有所不同。
譚晶榮,潘華曦(2016)借鑒了Wilson對貿易便利化水平測算體系的構建思想,選取了海關效率、基礎設施、制度環(huán)境和電子商務4個一級指標以及13個二級指標對樣本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進行測算。選取20082013年的面板數(shù)據(jù),運用擴展的貿易引力模型分析了沿線58個國家的貿易便利化程度對中國農(nóng)產(chǎn)品出口產(chǎn)生的影響。他們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農(nóng)產(chǎn)品出口的積極影響程度大于“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沿線各國國內生產(chǎn)總值、人口規(guī)模等因素對中國農(nóng)產(chǎn)品出口的影響。
(二)雙邊貿易研究
孔慶峰,董虹蔚(2015)基于2014年“一帶一路”沿線亞歐國家之間出口貿易流量的截面數(shù)據(jù)來對雙邊貿易進行研究,通過擴展的引力模型實證分析了貿易便利化對沿線國家之間貿易的促進作用,且貿易便利化對國際貿易的促進作用最大。對于“一帶一路”沿線亞歐國家,口岸與物流效率對國家間貿易流量的促進作用最大,然后依次是金融與電子商務、海關與邊境管理、規(guī)制環(huán)境。
李晨和杜文奇(2016)選取2014年GDP總量超過500億美元的31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研究對象,運用貿易引力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研究,認為貿易便利化水平不僅對中國而且對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貿易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沿線各個國家的貿易發(fā)展。
四、總結
“一帶一路”重大戰(zhàn)略是由中國在2013年首次提出的,但是由于提出的時間不長,所以相關的研究也仍處于萌芽起步階段。目前對“一帶一路”貿易便利化的相關研究還主要集中于國內一些專家和學者,他們主要通過單邊貿易和雙邊貿易兩個方面來研究分析貿易便利化水平對國家國際貿易的影響,并且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隨著“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逐步建設和實施,很多專家和學者們會基于“一帶一路”的背景來對貿易便利化進行更多的研究,這不僅能豐富貿易便利化的研究,而且還能為“一帶一路”偉大戰(zhàn)略提供理論支撐,具有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世界銀行2002年研究報告(WPS2988):Trade Facili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23
[2]張曉靜,李梁.“一帶一路”與中國出口貿易:基于貿易便利化視角[J].亞太經(jīng)濟,2015(3):2127
[3]譚晶榮,潘華曦.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農(nóng)產(chǎn)品出口的影響研究——基于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6(5)
[4]孔慶峰,董虹蔚.“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測算與貿易潛力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5(12):158168
[5]李晨,杜文奇.貿易便利化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6(3)
[6]譚晶榮,潘華曦.貿易便利化研究文獻綜述[J].經(jīng)營與管理,2015(1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