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冰梅
摘要:閱讀是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教學無定法,我們必須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去積累去實踐,爭取找到最為理想的途徑。我們既要重視課內語文教學又要抓好課外閱讀,在日常學習中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行之有效的閱讀技巧和技能,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走進“對話”的閱讀教學,讓學生喜歡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是我們語文教師的共同追求。“以讀為本,由讀生疑,由讀求悟,由讀生情”是這一訓練方法的指導思想。這一訓練方法強調的以讀為本,是對傳統(tǒng)的講讀式教學方法的更新。講讀式教學方法包括講解和朗讀兩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談談朗讀教學》中,將朗讀與講解做過精辟的比較,他說:“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鉆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攤平、擺開,朗讀是融貫、呈現(xiàn);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p>
一、借助朗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有聲有色,采取多樣化的朗讀形式,就能使學生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解《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時,通過對我國東北長白山區(qū)森林風光的描寫,展示了小興安嶺“美麗、誘人”的景色。于是我采用了“想像感受”的方法誘使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學生頗為新奇。而后我采用抑揚頓挫的語音朗讀課文,讓學生閉上眼睛去想像大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感受作者描述的情境。學生隨著我的朗讀展現(xiàn)出文中所描繪的壯觀景象,仿佛身臨其境,一堂課下來,學生有一種在老師的帶領下漫游長白山的感受,真是課已盡趣猶存。針對不同課文還可以讓學生齊讀,分角色去讀,帶姿勢動作去讀。如在講解《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我根據(jù)課文內容,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加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練習,用不同的語調去讀,讓學生邊聽邊想,想像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慘遭遇,然后再讓幾個朗讀比較好的學生讀。講完后我又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哪些地方的語調應低沉、緩慢、哪些地方應用平靜的語氣,哪些地方應用悲慘的語氣,哪些地方節(jié)奏快一點兒。學生慢慢地注意了語調的抑仰頓挫,感情的起伏變化,自然而然的進入了課文中所描述的那種凄涼催人淚下的境界。這樣就能很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得開心,教師教得順心,課堂教學任務也能夠圓滿地完成。
二、以讀入文,深化語文教學課堂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必修課。以讀為主,整節(jié)課中“讀”占主角,融會貫通,抓住重點,教師適時指導,這樣一節(jié)生動的語文課就會精彩紛呈。但如果僅僅為提高朗讀能力而指導,忽視了朗讀的真正價值所在,就是舍本逐末?;钴S、動聽的朗讀指導在閱讀教學中有著重大的作用和占據(jù)顯著位置。
加強有效的朗讀教學,讓無聲的文字變成動聽優(yōu)美的學生語言,不僅可以起到有聲學習的樂音教學,同時可以結合文本、深化文本,走進社會生活課堂,學生與作者一道,享受在蘊涵豐滿的語言文字世界里,自由學習,自我發(fā)展。
三、精講多讀,讀出情感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最反對的是教師無休止的教授、講授再講授,就象一個媽媽,反復嘮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我在講課文時,盡量做到精講多讀,在整堂教學活動中,我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當導演,不當演員,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之方法,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主觀意識。講讀課文我只引導孩子們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則充分讓孩子們反復讀,反復念,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閱讀課文我則全權放手,讓學生自瀆,自疑,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先讓他們互議,我再做適當點撥。這樣以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升華,教學任務完成得輕松愉快。
四、創(chuàng)設意境,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適當?shù)亟o學生創(chuàng)設意境,給他們提供閱讀的背景,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學生很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我在上每篇課文前,都要充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如優(yōu)美的散文、古詩配以樂器、圖畫。記敘文配以課本劇,說明文設制電動課件等。這樣以來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huán)境中反復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五、各種訓練培養(yǎng)語文能力
用扎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本領。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二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苯逃囊庵疾⒎侵R的累積,而是心智上與能力的發(fā)育。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么,學生對于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復訓練過程。
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板塊,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擴大積累,課外閱讀,每日一段,訓練能力,閱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tǒng)指導,反復錘煉: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fā)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chuàng)新,鼓勵放飛思想,大膽發(fā)揮……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扎實、系統(tǒng),有序、有恒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總之,閱讀是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教學無定法,我們必須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去積累去實踐,爭取找到最為理想的途徑。我們既要重視課內語文教學又要抓好課外閱讀,在日常學習中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行之有效的閱讀技巧和技能,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