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霞+張立新
【摘 要】遺棄和單親家庭的子女教育存在著目標缺失、位置尷尬、效果性差、手段簡單等問題,解決的對策:一是家庭學?!?+1”,打造教育好環(huán)境;二是加強管理,增強思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三是加強多方合作,幫助弱勢群體子女樹立學習信心;四是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引導工作。
【關鍵詞】遺棄和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一、造成的原因
1.遭遺棄的孩子往往是智障或殘疾或重病造成父母難已承擔昂貴的醫(yī)療費用,或超生,父母婚變、私生子女等。
2.單親孩子則是因喪偶、離棄、分居等構成家庭主體成員不齊全的家庭,由父親或母親單獨撫養(yǎng)的孩子。
二、目前的現(xiàn)狀
1.遭遺棄的孩子,一小部分從小被別人收養(yǎng);一部分因父母離婚被其中的一方撫養(yǎng)而成為單親的孩子繼而又被撫養(yǎng)方遺棄;更大一部分是被福利院收養(yǎng),孩子們知道自己已遭遺棄。
2.遭遺棄的孩子普遍有很強的自卑心,他們大多性格內(nèi)向,心中甚至還有仇恨的種子。在學校不容易與同學及老師溝通,內(nèi)心世界對社會差別受到的強烈不平等,將加深他們的被歧視感,對立感和自卑感,從而在家庭和學校教育上形成了困難,容易成為問題學生。
三、社會調(diào)查
資料來源:
一是在校的中職生(麻城職教集團)
二是網(wǎng)絡搜尋相關數(shù)據(jù)和資料
我們對在校的中職生進行調(diào)查:一是心理測試試法,即“常用人格和心理健康評定表”和“簡易應對方式表”;二是社會調(diào)查,即“心理咨詢室組織的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的結果是:
被別人收養(yǎng)的學生(自己知道),單親家庭的學生和完整型家庭的學生有明顯的差異:我校2014年新入校的學生1622人,單親的有28人,被別人代養(yǎng)的(包括留收的)有284人。性格行為比較,如下表。
以上結果表明了代養(yǎng)、領養(yǎng)和單親家庭中的中職生,無論是哪種原因造成的家庭不完整的,都有一段特殊的經(jīng)歷,這會給孩子一定的心理創(chuàng)傷,乃至性格異常,如:遠離集體,不愛交際,冷漠,敵視他人,頂撞老師等等,容易出現(xiàn)偏激的行為。這樣的性格,很可能將永遠伴隨著他們渡過一生。
四、案例及其影響
由于遭遺棄或單親的家庭學生特殊的成長經(jīng)歷,導致他們的性格異常,很容易成為問題學生。
案例一
我所任11級電子班的學生周某,父母在他五歲時因母親出軌而離婚。他被判給父親,母親付了兩年的撫養(yǎng)費后失聯(lián)了,他不僅是單親,而且也是遭遺棄的孩子。父親后來未再娶,但是多年來他的父親為給孩子減免學費而把當時離婚的判決書復印件給歷任班主任,也使部分教師和同學都知道他家的情況,周某因此很自卑、很恐懼、很內(nèi)向,不合群。一度弄得同學的關系緊張,有些同學也歧視他,不愿意與他同寢室住等等,科任老師也普遍認為周某有神經(jīng)病,不看好他。經(jīng)過班主任兩年的細致的工作,他變開朗了,與同學們的關系趨于正常,2014年終于通過單招被武漢船舶學院錄取。
案例二
2015年春,我校12級學生陶某,在校園旁的水庫邊徘徊,幸虧被值日老師發(fā)覺,避免了一場溺水事件。后來經(jīng)班主任細心開導才知道,那天是該女生母親再婚的日子,該生認為母親要拋棄自己了,準備自殺。自殺未遂后心結終于被班主任和母親打開,孩子正常了。
五、教育的措施和社會的援助
首先是家長的努力。作為收養(yǎng)遺棄孩子的養(yǎng)父母應盡最大的努力給養(yǎng)子女以關愛,讓他們沒有寄人籬下的感覺。盡力不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或在成年、成家后再告知,不至于給他們有太大的負面影響。而單親家庭的家長普遍忙于生計,精力有限而導致放任不管或管教過嚴,使子女無家的感受,而迷戀網(wǎng)絡或與社會上不良青年交往成為他們寄托情感的重要部分,單親家庭的家長盡量不要讓孩子仇恨父母中的另一方,從正面教育孩子父母離婚是有原因的,但決不影響父母雙方對孩子的愛。
其次是學校的教育:第一,入學教育。每一個新生入學都要牢記目標,努力學習,做一個品德高尚,對社會有益的人。第二,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傳達學校的教育理念。讓家長了解青春期子女的心理特點,與學校緊密配合,以促進子女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第三,建立“家訪”制度,教師主動上門或至其工作地點與家長交換意見。第四,班主任加強管理,有針對性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建立學校成長檔案,與科任教師掛鉤,做好針對性輔導,教師的教育手段要靈活多樣,不能只是一味說教,應多從生活上去關愛他們,給遭遺棄和單親的學生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讓同學間相互尊重、關心、幫助,給予他們指點和鼓勵,幫助他們找出自身的閃光點,使他們樹立自信心。
最后是社會的援助,包括法律援助和社會的幫扶機制。
對于遭遺棄和單親家庭的孩子可以根據(jù)《未成年人保護法》尋求保護。該法規(guī)定: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不履行監(jiān)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jiān)護人的合法權益,經(jīng)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其監(jiān)護人的資格,依法另行指定監(jiān)護人”?!痘橐龇ā芬?guī)定:“父母有撫養(yǎng)未成年子女的責任和義務?!?/p>
總之,遭遺棄和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問題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必須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教育方法不是單一和一成不變的,值得我們不斷探討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