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翠霞
(沙河市人民醫(yī)院眼科,河北 邢臺 054100)
重癥肌無力伴有視神經(jīng)脊髓炎的發(fā)病率非常罕見,臨床表現(xiàn)為左眼上瞼下垂,說話無力伴吞咽困難,偶有飲水嗆咳,伴有疼痛感等[1],嚴重影響患者的視力以及身體健康,引起醫(yī)學界的廣泛注視;對此,本研究對2015年1月接診的1例合并視神經(jīng)脊髓炎的重癥肌無力患者的發(fā)病機制進行全面分析,為臨床治療提供有利地診治依據(jù),具體分析如下。
患者女性,49歲,已婚,檢查結果如下:雙眼視力0.9,雙眼角膜透明,前房深淺可,眼底視盤邊界清,顏色正常,視網(wǎng)膜及血管正常,黃斑中心凹反射正常,角膜熒光正位,交替遮蓋ou-5°,同視機檢查融洽點=-6e=他覺斜視角,融洽范圍+14°~10°,右眼外斜6°,眼球運動未見明顯受限;考慮為眼肌不全麻痹原因待查,胸部CT檢查示胸腺無異常,新斯的明實驗為陽性,后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xiàn)左眼上瞼下垂,說話無力伴吞咽困難,偶有飲水嗆咳,病情進展迅速,遂緊急轉至北京接受治療,診斷為重癥肌無力ⅡB型,給予激素及新斯的明治療后癥狀逐漸好轉漸消失。
2015年1月10日患者因雙眼視力進行性下降,伴有雙眼疼痛再次到我院接受診治,眼科檢查報告顯示:患者右眼:無光感,左眼:數(shù)指/30 cm,均不能矯正;NET眼壓:右眼18 mmHg(2.39kpa),左眼19 mmHg(2.53kpa);雙眼結膜為伴有充血跡象且呈色正常,瞳孔直徑為6 mm,右眼直接對光反射消失,左眼直接對光反射遲鈍;左眼相對性瞳孔傳導阻滯陽性,晶狀體及玻璃體未見混濁;雙眼視盤充血,邊界模糊,盤周靜脈充盈迂曲,視網(wǎng)膜未見出血及滲出,黃斑組織清楚,中心凹反射可見,建議患者到上級醫(yī)院進一步檢查,并定期進行隨訪;輔助檢查:①頭顱核磁檢查結果顯示:左側頂葉皮層下腔隙性缺血灶,部分型空蝶鞍;②視野檢測結果為:左眼僅下方周邊部遺留可視區(qū),余視野缺損;③眼底造影檢測結果:左眼視盤強熒光;④f-WEP檢測結果顯示:右眼未引出波形,左眼P2波峰值下降。2015年1月20日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左側肢體麻木無力,神經(jīng)系統(tǒng)查體:右眼視力為0.06,左眼視力為0.05;輔助檢查:胸部核磁檢查結果為c5-c7脫髓鞘病變。通過上述一系列的檢查可以診斷患者伴有視神經(jīng)脊髓炎,臨床上可給予相關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經(jīng)治療后病情逐漸好轉。
病癥特點包括:交替性上瞼下垂、雙側上瞼下垂、眼球活動障礙、說話無力伴吞咽困難,偶有飲水嗆咳等;發(fā)病機制為:左側頂葉皮層下腔隙性缺血灶,部分型空蝶鞍,左眼僅下方周邊部遺留可視區(qū),余視野缺損,左眼視盤強熒光,右眼未引出波形,左眼P2波峰值下降,左側輪替實驗欠靈活,指鼻實驗欠穩(wěn)定,左上肢感覺減退等。
誘發(fā)重癥肌無力的相關因素包括:患者自身機體抵抗功能較弱以及藥物不耐受等[2],由于該病所導致的最常見并發(fā)癥為眼上瞼下垂或形成眼復視,同時患者的眼球活動受到限制[3],不能夠自由活動;而該病同時伴有視神經(jīng)脊髓炎是臨床上非常罕見的疾病,是屬于免疫性疾病之一[4],臨床分析報告顯示:該病首發(fā)病癥為重癥肌無力,隨著病情的不斷發(fā)展誘發(fā)視神經(jīng)脊髓炎,患病期間患者會感到肢體無力說話無力伴吞咽困難,偶有飲水嗆咳,同時伴有疼痛感,患者左側頂葉皮層下腔隙性缺血灶,部分型空蝶鞍,左眼僅下方周邊部遺留可視區(qū),余視野缺損,左眼視盤強熒光,右眼未引出波形,左眼P2波峰值下降,左側輪替實驗欠靈活,指鼻實驗欠穩(wěn)定,左上肢感覺減退等,病情進展迅速,臨床需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和預防。
[1]朱 晨.眼肌型重癥肌無力患者發(fā)生眼外肌以外肌群受累的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6,23(1):123-124.
[2]許娟娟,許 力,李云云,等.視神經(jīng)脊髓炎譜系病病人血清AQP4-IgG水平及其臨床意義[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7,20(07):287-288.
[3]張會麗,趙莘瑜.視神經(jīng)脊髓炎譜系疾病合并干燥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附3例報告)[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17,10(07):147-148.
[4]周一凡,方 羚,黃 巧,等.嗜酸性粒細胞在視神經(jīng)脊髓炎譜系疾病中的機制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7,14(08):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