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華
要過年了,親家回到了銅川,女兒去了商州,不甘寂寞的我只得攜妻趕往銅川。清晨,商南下著紛紛細雨,汽車在濕漉漉的高速路上緩慢地行駛;秦嶺披上了薄薄的銀裝,地面變得更滑了,司機小心地駕駛著;關中淹沒在一片沉沉的薄霧中。午后一點多兒子在香王收費站接到我們,快三點了我們才到達銅川。
兒子回商南過了幾個年,于情于理今年都應該陪親家吃年夜飯。親家兄弟三個,還有老人,一大家子。我和妻子在家邊做飯邊等著,8時多,兒孫們草草應酬一下,急急趕回家里陪我們吃年夜飯。
按照商南的習俗,吃飯前是要給祖先上香的。我點亮了蠟燭,燒了香,兒子放了鞭炮,亦在祖宗牌位前叩拜?!拔乙步o老先人叩頭?!毙O女學著大人的樣子在香桌前叩首,虔誠的樣子非常招人喜愛。神靈是人造出來的,我亦知道祖宗們不會到銅川來享受香火,但這是一種信念,是道德教化,是一代代的傳承,不是形式上的做作,而是要兒孫們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先輩的人文精神……
商南的年夜飯是很講究的,首先要有涼菜、熱菜,有雞、魚、元宵,寓意吉祥如意,年年有余,團團圓圓;其次,花樣上要有炒、有炸,有蒸、有煮,以示重視,不同于平常;再者,數(shù)量也講究,家里人數(shù)不多,可以做5個或6個菜,表示五經(jīng)魁首,六六大順;家里人多,可以做7個、9個甚至10個、13個菜,表示妻子團圓、九九長壽、十全滿堂。妻子做了6個涼菜,7個熱菜,也是為了討個吉利吧!
端上涼菜,一家人坐在一起,斟上酒,開始吃年夜飯。商南古老的習俗,年夜飯一是講究吃得晚,二是講究吃得時間長,俗話“吃年飯”就是這個來歷。大概是祖輩們等外出的親人回家團圓、守歲留下的習慣吧!記得小時候,年夜飯都是很晚的,特別鄰居郝家人,總是到午夜時分才吃年夜飯。近幾年,古老的風俗有所革新,大概是“春晚”改變了年夜飯的習慣。
在一聲聲祝福聲中一家人吃著年夜飯,心中感到特別的幸福。過去孫子小,大人教一句說一句,還顯不出來,今年4歲了,像一個小主人一樣,一會兒端起酒杯和這個碰杯,一會兒端起酒杯和那個碰杯,祝這個“身體健康”,祝那個“工作順利”“萬事如意”,和諧的氣氛穿透了人的心扉,純真、熱情、善良的可愛表現(xiàn)讓人心頭一陣陣地發(fā)熱。一家人看著“春晚”,品味著美味佳肴,一年的辛苦、勞累、委屈、煩惱都忘到了九霄云外。此時,才體會到天倫之樂的幸?!松鸀榱耸裁??政壇的叱咤風云、商場的揮灑自如、文藝界的蜚聲一時、情場的纏綿悱惻……似乎都顯得是那樣的淺薄,那樣的不實在。只有這融融親情才會感天動地,讓人熱血沸騰。春晚在歡天喜地中進行,家中的年夜飯也伴著盛世歡歌分享著這無窮的快樂。
(選自《散文選刊·下半月》)
【賞析】
文章以“年夜飯”為中心表現(xiàn)了我國傳統(tǒng)的春節(jié)文化習俗。大年夜拜祖、吃年夜飯是春節(jié)習俗的一部分,在這種種的儀式中,我們能夠感受到融融的親情,感受到作者對幸福生活的滿足與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