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璇
角落里,一盞被點燃的酥油燈,燭光閃爍,三人圍坐,看不清臉龐,各自說著自己的話。
江南的廚師
劉師傅是來自江南的獨特口音,年前我有幸到過他的餐館,桌椅是很貴的紫檀木,但絲毫看不出奢華氣息,他的廚子很隨和,穿著干凈。餐廳很小,人卻頓頓滿席,并且在這里吃飯是需要預(yù)約的。劉師傅做菜有特點,絕不做不是這個季節(jié)的菜,他總說 人是要順天命活,植物更是。他倡導(dǎo)他的飲食方式,食材必親選親購,這次圍坐我問他,性格是否有比較強硬的部分?他說,有的,但我聽人家說,真假之間并非涇渭分明,虛實之間往往一念之差,所以我換個方式堅持,這是他認識的自我。
拍星空的攝影師
鄧先生區(qū)青春時憑著一腔熱血,南下尋老師做起了攝影,今年已過三十,育有一兒一女,之前看過他的照片,大多都是星空,清晰到可以看清繁星附近的星點。他說,回歸農(nóng)村后,才能看到真正的自我,鄧先生還熱衷繪畫,攝影與繪畫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對美與自然的追求。家中墻上置有他送的壁畫,右下角有一行字,我們研究自己,最終是為了忘了自己。有一張照片印象很深,星空下他的兒子光著上身從溪水中跳起,波光粼粼,眼睛比星空還明亮。今夜問起他為什么回歸農(nóng)村,他信奉佛經(jīng)有一句話:得未曾有,心凈踴躍。心里的明鏡亮的耀眼。
奮斗的設(shè)計師
高小姐今年剛剛大學(xué)畢業(yè),應(yīng)聘了一家公司,她還年輕,滿面紅光去多處房地產(chǎn)推薦自己,在這個鋼筋水泥森林崛起的城市里,她帶著對世界的期望,凡操早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她說多試幾次總會有人認可我的,看過她設(shè)計的房間,總能嗅到大自然的氣息。一個從小在高樓大廈之間長大的女孩,內(nèi)心對純粹,曠遠的追求永遠不會削弱,真可貴。我問她,設(shè)計一間房子,你覺得最好的報酬是什么?我認為最好的報酬是求仁得仁,路還長,她還想要好好的活。
夜幕完全降下來了,唯一的光亮下,我們相談甚歡。原來在自我內(nèi)心里,鏡子折射的不是自己,是人生,看過了就會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