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臣
我是在一次“80后青年書家邀請展”的現(xiàn)場與先郡認識的,那次不僅認識了他的人——清秀機智、溫和謙遜、舉止得體,頗具文氣,而且第一次見到了他的書作——用筆沉著厚重,結(jié)字正中寓欹,既有功夫又有想法,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后幾年,又在多種場合相遇,言語投機,心意通會,他與幾個青年書法才俊也常來我的書齋品茗談書,頗多意趣,由此書緣日增。
先郡出生在安徽大別山革命老區(qū)金寨,幼年家境貧寒,祖上多數(shù)沒有受過教育,沒有什么文化。惟獨他,自幼聰敏好學,尤其天生酷愛書法,中小學時,即以一手好字深得師生青睞,學業(yè)之余,節(jié)衣縮食購買各種字帖,訂閱書法報刊,臨寫《玄秘塔》《九成宮》《靈飛經(jīng)》《樂毅論》等書法經(jīng)典,并在學校各類書法展覽中獲獎。上大學后,隨著知識的拓展和對書法認識的加深,他的書法情結(jié)與日俱增。他認為,書法不僅流淌著中國文人的血脈而且承載著中華文化的精髓,他把同學中愛好書法的同道組織起來,辦展覽,搞講座,開展筆會交流,使莘莘學子多了些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參加工作后,他把這個愛好一直堅持了下來,無論工作多忙,事務多繁,寫字從不間斷。后來他又考進了王家新先生的工作室學習,成為家新先生的一名入室弟子。名師出高徒,這幾年,他在家新先生的教誨和指導下,學書理念、創(chuàng)作能力、學問修養(yǎng)等都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自幼植下的根,二十余年勤奮沾溉培育,必定枝繁葉茂。而今先郡兼擅多種書體,且取法高,書路正。他的字,仔細觀賞,既有古法又具新意,既熔鑄了功夫又抒發(fā)了靈性。尤其是他的大字楷書,取法顏、柳,融入隸意,用筆沉著果決,堅實有力,結(jié)字寬博而茂密,氣象正大而高古。近年來,各種書展中的楷書作品多以中、小字面貌出現(xiàn),偶有大字作品,多法魏碑,取其欹側(cè)變化之勢,而于法度稍顯欠缺。先郡能把唐楷寫出了如此氣象,將法度與抒情、古質(zhì)與新意融為一爐,殊為不易。他的小楷,主攻魏晉,得鐘王法,又把明清小楷輕松自然、北朝墓志方折挺拔揉于其中,別有韻味。行書以圣教為基調(diào),融清人法,線條凝重而不失靈動,結(jié)字正欹變化由心,儀態(tài)豐富,氣脈流暢,活力充盈,從作品中,既能看到習書多年的嫻熟練達,又能窺見青年人的朝氣。
先郡現(xiàn)在中央國家機關工作,文字性、事務性工作異常繁忙,年紀輕輕,即成為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在高級機關工作過的人都知道,同儔當中,皆非凡庸,能在眾多青年才俊中獲此殊榮,是極其不容易的,可以想見他本職工作是很出色的,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在這樣的繁忙工作狀態(tài)下,在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把書法這個業(yè)余愛好堅持下來并取得不俗的成績,令人欽佩。從古到今,并不存在一開始就以寫字為主業(yè)、起步就是職業(yè)書法家的人。唐太宗嘗謂朝臣曰:“書學小道,初非急務,時或留心,尤勝棄日,世間諸藝業(yè),未有學而不得者,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毕瓤に阅艹錾牡刈龊帽韭毠ぷ鞯耐瑫r,又成為一名出色的書法家,正源于他對工作的敬業(yè)和對書法的專精,源于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書法藝術的深刻理解。他一直認為,書法伴隨他成長,給予他啟迪,他時時處處從成功的老一代書家身上學習做人為藝的道理,從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中透露出的丈夫氣、書卷氣、中和美、雄強美、淳厚美等各種精神層面的東西,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正是他的聰明之處,也是他不同于常人的地方。一個成熟的人、一個成功的書法家,必然是能夠從書法的文化性、藝術性中去滋養(yǎng)自己的生活和職業(yè),又能從本職工作和人生閱歷中去豐富自己的藝術,先郡在這方面無疑是做得非常成功的。
我期待著先郡不僅能成為書法藝術的佼佼者、傳承者,而且能成為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的棟梁之材,做一個有益于黨和國家、有益于社會的人。
(作者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楷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藝委會委員,空軍政治部文藝創(chuàng)作室書法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