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峰,張德剛*
(南京張文新骨傷科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32)
閉合復位組合型外固定支架治療成人C型橈骨遠端骨折
吳 峰,張德剛*
(南京張文新骨傷科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32)
目的探討閉合復位組合型外固定支架治療成人C型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利用閉合復位組合型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療的成人C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89例資料,所有患者均給予閉合復位組合型外固定支架治療。結果89例患者術后獲6~9個月隨訪:優(yōu)42例,良37例,可10例,優(yōu)良率88.8%;評分為65~100分,平均87.6分。結論閉合復位組合型外固定支架治療成人C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臨床療效較為理想。
橈骨;腕關節(jié);骨折固定術;外固定支架
橈骨遠端骨折是指距橈骨遠端關節(jié)面3厘米以內(nèi)的骨折,在四肢骨折中十分常見,病因多由間接暴力引起。對于橈骨遠端骨折的患者,及時給予有效的復位及固定,結合后期功能鍛煉,能有效防止腕關節(jié)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的發(fā)生,恢復腕關節(jié)功能。我院采用閉合復位組合型外固定支架治療89例成人C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臨床觀察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利用閉合復位組合型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療的成人C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89例資料,其中男37例,女52例;年齡32~79歲,平均61歲;左側41例,右側48例。致傷原因:摔傷85例,車禍4例。閉合性骨折81例,開放性骨折8例,所有患者均無神經(jīng)及血管損傷。骨折按AO分型:C1型33例,C2型29例,C3型27例。開放性骨折患者急診清創(chuàng)同時給予手術治療,受傷至手術時間為0~7天,平均4天。
手術采用臂叢神經(jīng)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取仰臥位,開放性患者首先給予清創(chuàng),常規(guī)上肢手術區(qū)域消毒鋪巾,開放性患者給予再次清創(chuàng)后縫合創(chuàng)口,在“C”臂機透視下,兩助手分別握住肘關節(jié)、各掌指關節(jié)處做對抗牽引,手術者根據(jù)“C”臂機透視下骨折移位方向做手法復位,對于關節(jié)面有壓縮、骨折端有短縮患者經(jīng)皮穿入多枚克氏針至壓縮、短縮處,同時撬拔克氏針復位壓縮關節(jié)面及短縮骨折端,在確定骨折端軸線對位良好、關節(jié)面短縮移位糾正且關節(jié)面基本平整無明顯臺階后維持在牽引位,由骨折近端橈骨干分別鉆孔并擰入2枚鋼針螺絲釘,再由第2掌骨骨干分別鉆孔擰入2枚鋼針螺絲釘,4枚鋼針螺絲釘分別安裝釘棒接頭,在橈骨鋼針螺絲釘接頭及掌骨鋼針螺絲釘接頭分別連接2根短棒,兩棒之間連接棒棒接頭,首先擰緊4枚釘棒接頭,如骨折端僅有壓縮,無橈偏及尺偏移位,在確保壓縮糾正的前提下直接擰緊棒棒接頭固定,如骨折端有壓縮及橈偏或尺偏移位時,在糾正好骨折端壓縮及尺偏或橈偏移位后給予擰緊兩棒之間接頭固定在相應的體位。最后“C”臂透視確定正位、側位及斜位骨折端軸線對位良好,關節(jié)面無臺階,給予酒精紗布環(huán)繞包扎保護各枚鋼針螺絲釘皮膚處。
所有患者術后前3個月,每3周隨訪1次,以后每4周隨訪1次。末次隨訪時根據(jù)Cooney腕關節(jié)功能評分系統(tǒng)對患者腕關節(jié)功能客觀評分:≥90分為優(yōu),80~89分為良,65~79分為可,≤65分為差。優(yōu)42例,良37例,可10例,優(yōu)良率88.8%;評分為65~100分,平均87.6分。
目前橈骨遠端骨折受到廣泛應用的分型是AO分型法,它將骨折分為A、B、C三型27個亞群。簡單的橈骨遠端骨折一般可以通過手法復位外固定治療,對于手法復位失敗及不穩(wěn)定的橈骨遠端骨折可以通過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進行治療,但是C型復雜關節(jié)內(nèi)骨折患者通過手法復位外固定及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治療臨床效果不理想,原因是:雖然能給予成角移位有效復位及固定,但不能有效糾正關節(jié)面及骨折端壓縮,在切開復位時需分離手指肌腱層、過多剝離骨折端,后期肌腱粘連、骨折端血供的破壞會導致手指功能部分受限、骨折端延遲愈合。給予“C”臂機透視下閉合復位組合型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療C型復雜的關節(jié)內(nèi)骨折,較切開復位創(chuàng)傷小,在“C”臂機透視下操作,能及時了解骨折端復位情況,對于關節(jié)面及骨折端壓縮可經(jīng)皮穿入多枚克氏針撬拔復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在完成復位后固定效果滿意。
綜上所述,及時有效復位、固定及功能鍛煉對于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腕關節(jié)功能恢復、避免腕關節(jié)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發(fā)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均具有重要意義。
[1] 蔣科衛(wèi),溫建民,成永忠,吳夏勃,趙 勇,桑志成,林新曉,劉勁松,程 桯.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療橈骨遠端粉碎骨折[J].中醫(yī)正骨,2004,(06):18-19.
[2] 黃健華,陳一心,宋知非.外固定支架在橈骨遠端骨折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6,(05):128-132.
[3] 趙 勇,崔秀仁,王 雷,閆 安.橈骨遠端骨折分型研究概述[J].中國骨傷,2008,(10):800-802.
[4] Bajwa Ali S,Rammappa Manju,Lee Ling,Nanda Rajesh.Treatment of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non-invasive dynamic external fixator versus volar locking plate -functional and radiological outcome in a prospective casecontrolled series.[J].SICOT-J,2015,1:34.
R683.41
B
ISSN.2095-8242.2017.059.11557.02
本文編輯:趙小龍
張德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