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影
(鄭州大學 法學院,河南 鄭州 450011)
民法典繼承編亟待解決的問題
王 影
(鄭州大學 法學院,河南 鄭州 450011)
民法典的編纂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前景一片大好。繼承作為民法重要組成部分應納入民法典之中,也面臨著修訂。要想編纂出高質量的民法典,繼承編在立法過程中應當堅持習慣調研,把握好繼承法和社會經濟總體發(fā)展、個人財富增加以及與民法典其他各編的相互關系,對遺產、遺囑和繼承的具體制度和重要條款進行完善,更好地發(fā)揮繼承法的作用。
民法典;繼承編;繼承法修訂
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立了編纂民法典的任務,將民法典的編纂工作正式提上日程,著實振奮鼓舞了整個法學界。按照中央的指示,民法典的編纂工作要在五年內完成,近兩年,立法機關和法學界均在全力以赴,共同為民法典的早日實現(xiàn)一步一步努力著?!睹穹倓t》草案在2016年10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后,經進一步修改研討,最終由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于2017年3月15日通過,并在同年10月1日起實施,隨后立法機關將迅速著手民法典各編的編纂工作。
相較于合同編和物權編,繼承編存在的問題較少。但是,依然面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中思想觀念的轉變顯得尤其重要。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以下簡稱《繼承法》)是在計劃經濟的背景下制定的。經過30多年的發(fā)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確定,人民的個人財富普遍增加,《繼承法》如果不適時調整修改,則無法適應社會現(xiàn)狀。分析近些年出現(xiàn)的那些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件,例如“四川瀘州繼承案”,現(xiàn)行繼承法和有關的司法解釋無法解決社會實踐中出現(xiàn)的許多新問題,反倒引發(fā)社會輿論的熱議和網絡上的爭論不休,這都足以說明繼承法面臨修改,繼承法必須修改。
(一)《繼承法》修訂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
現(xiàn)行《繼承法》是30多年前制定的,當時我國經濟不太發(fā)達,人民收入較低,公民的個人財產也非常少,房屋公有,沒有股票,沒有私家車,沒有太多的財產供繼承?!独^承法》制定之時雖然已經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目標,但是因為改革才剛剛起步,體制根基并未動搖,繼承法的規(guī)定仍然帶有很強的計劃經濟色彩,譬如《繼承法》關于“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的規(guī)定。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確定,國家經濟產業(yè)多樣化,第三產業(yè)急速發(fā)展,一人公司、股份制公司興起,千萬上億的遺產繼承不再罕見。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必須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由于社會經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因此我國的繼承制度也應隨著社會的變化進行修改。
(二)《繼承法》修訂與個人財富增加的關系
楊立新教授曾說過,我國1985年的《繼承法》是一部窮人的繼承法。〔1〕當時經濟條件下,人民普遍貧窮,對《繼承法》沒有過高的需求和要求,也不會提出修訂繼承法的意見。但是如今科技發(fā)達、經濟發(fā)展、生活水平提升、個人財富增加,公民就會主動產生想要分配自己遺產的想法,這就對《繼承法》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現(xiàn)實要求。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個人財富不僅在數(shù)額上增加,財富種類也更加豐富。如財富的種類形式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可見可觸的實物,出現(xiàn)了虛擬財產、債權權利繼承等新型遺產。個人財富增多后,遺產處分方式也越發(fā)多樣化。如果繼承制度不完善,勢必會限制被繼承人處分遺產的個人意志。因此,從個人財富增加的角度來說,繼承法也面臨著修改。
(三)《繼承法》修訂與民法典各編的協(xié)調關系
《繼承法》在民法中并不是與其他部門毫不相干的法律,在民法典編纂中它也不是一編孤立的立法,它應該與物權法、婚姻家庭法(親屬法)協(xié)調一致,注重與其他財產法、身份法的結合。繼承法與合同法、物權法、親屬法的規(guī)則息息相關,它們需要良好地銜接成為一個有機整體,這樣民法典的邏輯結構和內容體系才能盡善盡美。物權法、婚姻家庭法的許多概念的界定是繼承法準確適用的前提?!?〕試想,倘若法定繼承人的范圍與順序和婚姻家庭法的親屬制度不匹配,那無疑是一次失敗的立法。民法典各編之間做到協(xié)調配套,也是民法典體系化的基本要求。
都說“大家庭,小國家”,“家庭是社會的組成單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能承擔起“中國特色”的法律,婚姻家庭法和繼承法應該是主力軍?;橐黾彝シê屠^承法源于國家的組成細胞,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特色,因此在所有國家都被視為傳統(tǒng)法、固有法、最自然的法?!独^承法》的修訂具有一定特殊性,我們不能遵照過往的法律程序進行。原因是過往常規(guī)的立法程序缺乏“習慣調查”這個重大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一旦缺少,會將《繼承法》中最重要、最主要、最大部分的主體排除在法律調查范圍之外??上攵?,脫離了億萬民眾的生活實踐而得到的立法結果肯定是脫離實際不靠譜、不全面、不能有效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法律。我們不是為了立法而立法,實質大于形式,法律應當能夠公平有效地解決實際紛爭。
從世界歷史的角度來看,對傳統(tǒng)的尊重是優(yōu)秀法典的品質。譬如法國,從13世紀以來,法國就開展了對民事習慣的采錄,到18世紀才基本結束。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吸收了法國長期的歷史經驗,是法國傳統(tǒng)發(fā)展的成果。我國在清末和民國初年,曾組織進行了兩次大規(guī)模的民商事習慣調查,并且長達10年之久?!?〕當時的習慣調查機構有修訂法律館,全國各省設調查局,各縣設調查科,各個機構都有具體的負責人,處理專職調查人員,還有相關官員和各界人士。
歷史和經驗告訴我們,社會形成的部分習慣實際上也起法律裁判指引的作用。許許多多的法律來自對習慣的確認、總結、概括、提煉、升華。從根本上說,法律的效力源自民眾的認同,而非立法者的強制?!?〕習慣是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繼承法又極具傳統(tǒng)特色,因此,繼承法的修訂離不開習慣調查,這就需要對民眾的繼承方面的慣常行為、慣常心理開展調研。
繼承即繼續(xù)和傳承,具有非常顯著的民族性。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制度,繼承法修訂時對于優(yōu)良的歷史傳統(tǒng)或者民間習俗應當予以堅持,對于民族習俗應當充分尊重,畢竟民族習慣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和民情基礎,是制定法的重要淵源,也是國家文化的組成和體現(xiàn),如此才能真正實現(xiàn)習慣法和制定法的良性互動。
(一)豐富繼承人和遺產范圍的規(guī)定
從比較法上來看,繼承人的范圍主要有兩種立法例:“親屬無限繼承主義”與“親屬有限繼承主義”。前者是指只要是血親都享有繼承資格,后者則是指由國家法律規(guī)定繼承范圍,根據法律劃定的范圍之內的人才有繼承資格,否則由國家繼承被繼承人的財產。從世界范圍看,越來越多的國家采用“親屬有限繼承主義”,我國也毫不例外,這也是符合世界繼承法發(fā)展的趨勢的。但是,現(xiàn)今學界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我國繼承法規(guī)定的繼承人范圍過于狹窄,應該適度擴大繼承人范圍。王利民老師建議在現(xiàn)行繼承法規(guī)定的基礎上增設第三順序的法定繼承人,可以考慮將四等親以內的其他旁系血親納入繼承人范圍,一方面符合我國被繼承人近親屬較少的現(xiàn)實狀況,尊重了被繼承人意愿;另一方面也符合國際通行做法。郭明瑞老師也同意應將四等親以內的其他親屬列為法定繼承人。筆者同意以上兩位老師的大部分意見,但是本文欲提出一個更加合理的觀點來擴大法定繼承人范圍——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增加兄弟姐妹的子女為法定繼承人即可。根據現(xiàn)實情況,有些親屬,比如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之間發(fā)生繼承的情況較少,也不符合民間的繼承習慣。我們擴大繼承人范圍,增加的繼承人必須應當與被繼承人具有一定經濟上和情感上的聯(lián)系、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情況下能盡撫養(yǎng)和扶助義務,并且在民間有相互繼承遺產的習慣的血親最為適合,這也可以說是我們擴大繼承人范圍時需要遵守的原則。
我國目前的《繼承法》第三條概括規(guī)定了遺產的范圍,為法律適用提供了更明確、更具細的指導。但是,列舉式的立法方式無法窮盡所有。這種列舉式的遺產認定使得遺產的范圍太窄,遺產類型少而不全,隨著時代的變遷,法律無法涵蓋一些重要的新型遺產。遺產毋庸置疑指的是自然人即被繼承人死亡時的個人合法財產〔5〕, 無須加以特別規(guī)定其范圍。但我國一方面規(guī)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同時又規(guī)定遺產包括公民的收入,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和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這種畫蛇添足的立法方法,一方面承認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另一方面又對遺產范圍作出限制性規(guī)定,造成立法條文本身的不協(xié)調甚至矛盾。單純的列舉式無法窮盡多樣的社會現(xiàn)象,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建議有兩種修改方法:一種是只需要規(guī)定“遺產是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另外一種是“遺產包括被繼承人享有的債權、所有權、擔保物權、知識產權、股權等”。麻昌華老師認為應采用概括式、列舉式和排除式的方式進行規(guī)定,對遺產不應做“合法性”的限定,本文也非常認同這一觀點。
(二)遺囑有關規(guī)則的修訂
1.增加規(guī)定遺囑能力?!?〕遺囑能力應當在繼承編單獨規(guī)定,并且鑒于遺囑行為的特殊屬性,遺囑能力要與民事行為能力有所區(qū)別。
2.豐富遺囑制度。遺囑的形式上,我國現(xiàn)行《繼承法》規(guī)定的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和口頭遺囑五種遺囑種類太少,范圍過窄。這樣的規(guī)定完全沒有體現(xiàn)時代進步的特點。由于規(guī)定遺囑形式偏少且又沒有留出余地,因而目前出現(xiàn)的打印遺囑、電子文檔遺囑、錄像遺囑等,都使法院沒有辦法確認其法律效力,以至于在電腦中書寫完畢打印出來的遺囑,竟然被認為是代書遺囑或者口頭遺囑,大大降低了這種遺囑形式的效力。不少法官反映在司法實踐中,遇到關于遺囑效力認定的問題覺得非常棘手。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王玲芳說,現(xiàn)實生活中遺囑形式非常豐富,但是法定的只有五種。司法實踐中認定遺囑效力的難點在于遺囑是否是被繼承人真正的意思表示認定有困難。筆者認為造成這種僵局的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方面證據少,被繼承人已經去世,另一方面,意思表示是否真實過于主觀,難以認定?!?〕筆者認為繼承法修訂應重點關注完善打印后簽名的遺囑、電子數(shù)據遺囑效力認定問題;增設密封遺囑;增加后位繼承、遺囑信托等制度。
3.增加規(guī)定繼承回復請求權?,F(xiàn)行《繼承法》并未規(guī)定繼承回復請求權。繼承人享有正當?shù)睦^承權的前提下,遺產被他人侵奪或者被他人繼承時,被侵權人有繼承回復請求權,取回財產。繼承法應增設這一內容,以更好地保護繼承權,維護繼承秩序。
4.增加規(guī)定通知被繼承人的債權人的義務及債權人的撤銷權。現(xiàn)行《繼承法》僅規(guī)定通知繼承人,沒有規(guī)定通知被繼承人的債權人,不利于保障債權人利益和遺產處理秩序。修訂后的繼承法應增設這一規(guī)定,以維護繼承權的行使程序和良好秩序。
5.詳細規(guī)定遺產管理人的具體制度。我國現(xiàn)行《繼承法》并沒有規(guī)定遺產管理人制度,僅僅在《繼承法》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存有遺產的人,應當妥善保管遺產,任何人不得侵吞或者爭搶?!边@樣的規(guī)定完全不能解決遺產管理人的問題。確定占有遺產的人管理遺產的做法,完全沒有體現(xiàn)被繼承人的意志,甚至違背公平原則和正義原則。同時,也沒有規(guī)定遺產管理人的推選制度,沒有規(guī)定全體有行為能力的法定繼承人共同作為遺產管理人的制度,一旦發(fā)生爭議,法院沒有辦法確定究竟誰應作為遺產管理人。對于遺產管理人的職責也沒有規(guī)定,僅僅規(guī)定“妥善保管遺產”顯然不夠,無法適應遺產管理的實際需要?,F(xiàn)行《繼承法》對遺產管理人制度規(guī)定過于籠統(tǒng)片面?!独^承法》在修訂時,要具體明確遺產管理人的選任和指定程序、遺產管理人的職責、遺產管理人的報酬請求權等,為司法實踐提供明確指引。
6.關于確立繼承法基本原則的問題。以任江老師為代表的部分學者主張繼承法有必要以條文形式確立不同于民法基本原則的繼承法基本原則,舉例來說具體有保護私有財產繼承權、繼承權男女平等、養(yǎng)老育幼與照顧病殘、互諒互讓與和睦團結、權利義務一致等原則?!?〕首先筆者理解這一觀點的用意,但是本文并不能贊同這一做法。繼承法的的確確擁有身份法和財產法雙重屬性,任意法和強行法的多維法律性質,但是這不能為繼承法確立自身獨有的原則提供充分的理由支撐。更何況任江老師列舉的幾項所謂的繼承法基本原則很多都可以用民法典總則的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的解釋包括進去,因此,筆者認為根本沒有獨立設立繼承法原則的必要。
綜上種種,表現(xiàn)了我國現(xiàn)行《繼承法》的殘缺和不足,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的需要,不利于調整繼承關系司法實踐的公平和正義。在《繼承法》修訂入典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以上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完備的、配套的繼承制度,才能夠保證被繼承人遺產的合理分配,體現(xiàn)其對遺產的支配意志,實現(xiàn)繼承法的法律功能。在現(xiàn)實的法律環(huán)境、立法條件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婚姻家庭繼承立法,更好地維護人民的私有財產就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期待中國《繼承法》的新突破,更好地彰顯民法保護私權和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
〔1〕楊立新.我國繼承法修訂入典的障礙與期待〔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6(5):1.
〔2〕趙媛媛.我國繼承法修改熱點問題研究〔J〕.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2014(8).
〔3〕梁慧星.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附理由:繼承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23.
〔4〕郭明瑞.民法編纂中繼承法的修訂原則〔J〕.比較法研究,2015(3):2.
〔5〕郭明瑞,房紹坤,關濤.繼承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
〔6〕中國政法大學金眉教授在第434期民商法前沿論壇之民法典編纂高端論壇系列第二場發(fā)言,參見中國民商法律網.
〔7〕楊立新.編纂民法典應當肅清前蘇聯(lián)民法的影響〔J〕.法制與社會,2016(2):12.
〔8〕任江.民法典視角下的繼承原則重構〔J〕.北方法學,2014(6):140.
(責任編輯 葛現(xiàn)琴)
The Urgent Tasks in Which Succession of Civil Code Have Faced
WANG Y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Henan 450011)
The work of compiling civil code is in full swing and propected well. Inherit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de is also facing to modify. On the one hand, the current Inheritance law does not adapt with reality ; On the other hand, inheritance law revised facing lots of problems,such as the thought idea、the research methods、style structure, etc. To compile out a high quality of the civil code,we should insisit to study inheritance custom in the process of legislation, grasp wel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heritance law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whole、Personal wealth increasing and Civil code of each other parts.we are supported to improve the inheritance、wills、inheritance of concrete system and important terms.We would try our best to play the role of inheritance law.
Civil Code; inheritance plait; inheritance law revision
2017-04-01
王影(1993-),女,河南焦作人,鄭州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專業(yè)研究生,主要從事合同法、物權法、公司法研究。
DF524
A
1672-2663(2017)02-00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