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棋雙
摘 要: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探索活動為主體,以教師的點撥為主導,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為中心,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為目標的課堂教學。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適時適度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有效解決信息技術課堂的許多問題。從教學實踐出發(fā),對信息技術課堂中如何讓學生體驗合作學習的激情火花進行探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合作;探究
在我校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小組合作學習成為我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yōu)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fā)展的優(yōu)點,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這一方法。恰好有幸參加了關于“信息化課堂中的合作學習”的學習,深受感觸,激發(fā)了我探索和實踐的欲望。于是,我大膽嘗試,在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嘗試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質量。經過我的初步教學探索和實踐,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學習和經驗。
首先,要開展合作學習,教師必須充分細致地做好課前準備。要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目標是課堂的導向,是學習的宗旨,確立了合作的目標才能使學生有學習方向。合作學習的目標可以圍繞內容學習、團隊合作技能、世界公民意識等方面來描述。
其次,要合理設計合作學習的活動。利用活動的框架來進行設計,框架內容主要注明活動的目的、活動類型、活動范圍、合作者、運用的信息化工具等關鍵要素。教師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利用已有的知識嘗試解決問題,找出關鍵的因素,與結對的學生交流彼此的看法,并盡量相互交流,盡可能達成共識。最后,回到小組之中,綜合各自得到的信息形成答案。
合作學習受到學生間交流、學習環(huán)境、團體動力和交往技巧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課堂的管理和實施需要抓住以下幾個要點。
一、學習小組合理劃分
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按照課堂不同特點來劃分學習小組。如設計案例“韶關一日游計劃”。這類實踐活動內容多,耗時長,難度大,如素材選取、策略選擇,方案制定等需要集中多人的意見和智慧才能做出決策。撰寫計劃書,內容摘要、需要采集的素材等。一名負責設計版式、一名負責搜集資料、另兩名負責選擇內容和修飾處理,必須合理分配小組成員,分工合作。
二、強調小組的合作重要性
教師強調合作的重要性,小組團隊之間只有真誠合作,才能順利實現團隊目標。我們的課堂是合作學習的課堂,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舞臺,如游戲、競賽活動、角色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做導演、做演員。適時創(chuàng)設好的情景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形成凝聚力,增強戰(zhàn)斗力,最大化地挖掘團隊發(fā)展的潛力。
三、小組學習任務的梯次性
設置任務的梯度解決學生“吃不飽”“吃不下”等問題,太難的任務會使學生感到束手無策,任務太簡單學生觸手可及,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興趣。小組合作任務的布置要注意層次性與階梯性,難度要適中,層層遞進。任務活動的層次性與梯度性能有效地適應不同能力的學生,滿足學生在發(fā)展各個階段中的不同需要。
四、小組中發(fā)揮“小老師”的作用
根據電腦課室座位的排列特點,每一排為一組,每組有三個學生。根據輔導的需要,確保每個小組有一位學生是“小高手”,當這個小組的小老師。除自己積極表達對問題的看法和意見外,重要的是能組織組內成員圍繞目標共同學習,鼓勵組員暢所欲言,與他們交流自己的觀點;幫助學有困難的學生理解要點,繼而嘗試提出自己的理解,營造融洽的小組合作氛圍,使學習小組真正成為學習的共同體。
五、教師作為編外人員加入合作小組的作用
老師作為編外人員,應旁觀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既是旁觀者,更是監(jiān)察員、引領者。應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對課堂進行監(jiān)控,同時關注多個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和進度,注意收集學生說、做、展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規(guī)范學生的操作,解決個別組員、個別小組以及全體學生的共同問題。
六、小組展示合作成果,健全小組合作的評價方式
鼓勵學生展示小組學習成果,并引導學生對其他小組的成果進行合理評價,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在每個階段均設計了評價量規(guī)表,并落實到每個成員,對最終的小組作品也有詳細的評價量規(guī)。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組織形式、一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會學”“樂學”“好學”,在學習中團結協(xié)作共同促進發(fā)展,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燕.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N].中國教育報,1995-12-29.
[2]王坦,高艷.合作教學理念的科學創(chuàng)意初探[J].教育探索,1996(1).
[3]劉吉林,王坦.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一)[J].人民教育,2004(1).
[4]馬蘭.合作學習:給教師的建議[J].人民教育,2004(13-14).
[5]朱彩蘭,李文光.新課程視野下的信息技術教學[J].信息技術教育,2007(1):37-40.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