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管塘魚防缺氧
冬季光照時間短,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減弱,產(chǎn)氧量減少,會造成養(yǎng)殖水體溶氧量不足,因此,加強魚池越冬期間缺氧測定與增氧管理,是提高魚類養(yǎng)殖效益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條件測定魚池冬季缺氧的地方,應每隔10d進行一次溶氧量測定,測定分析魚池水中的溶氧情況,當池水中溶氧量降為每升水3mg時,要及時預防結冰積雪。在冬季下大雪時,如果魚池冰面上積雪過厚,就會影響水中浮游生物的代謝和光合作用,導致水中溶氧量減少。為此,在每次下大雪以后,要及時采取措施,清除冰面上的積雪,以保持冰的透明度,增強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間接地增加池塘水體的溶氧量。其具體的補氧措施有:
在冰封前,要有意識地向越冬池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通過光合作用,能提高池水溶氧量,但注水量不要超過池水的1/5。
如果越冬池水質(zhì)清瘦,可以施入尿素和過磷酸鈣各0.5~1.0kg,提高水體的肥度,但不能施用有機肥,以免污染水質(zhì)。施肥時間不宜過早,最好在封冰前進行,以免藻類過早繁殖,降低越冬后期水體的溶解氧含量。
每隔20d左右潑灑一次生石灰液,澄清水質(zhì),提高水體透明度,有利于提高水體光合作用能力。
如無水源,越冬池內(nèi)水量又充足,可采用原池水循環(huán)的辦法補氧,即將越冬魚池的水抽出曝氣后再注入池內(nèi),注意在抽水時不能將池底淤泥抽起,以保水質(zhì)良好。
也可以用增氧機攪水,增加越冬池水中的溶氧量。但用水泵、增氧機補氧時,每次時間不要太長,以防大量的循環(huán)水導致越冬池水溫降低。
也可在相鄰的兩口魚池用水泵將水互相抽到另一個魚池,使兩口魚池的水體循環(huán)。
用氣泵將空氣壓入鋪設于水下的充氣膠管中,直接在膠管上刺許多小孔,使空氣與水的接觸面積增加,提高水中的溶氧量。定期攪動塘底有利于上層溶氧向下層輸送,提高下層水體溶氧量。在越冬池塘嚴重缺氧時,可用氧氣瓶直接將純氧氣通過膠管送到冰下水中,讓其逐漸在水中擴散。
選擇無風、晴朗天氣,用含氧量較高的江河、水庫、泉水、地下水(如果含鐵質(zhì)過多,須氧化和沉淀一段時間)給魚池換水,每次換水量占池水的1/3到1/2,換水前后池水溫差小于3℃。
如果越冬池的面積小,可以采取打冰眼的辦法補氧。冰眼一般打在水深處,每0.33hm2冰面打一個長3m、寬1.5m的冰眼,為防止冰眼結凍,要常將新結的冰撈出,夜間用草簾子蓋好冰眼。
對放養(yǎng)密度大、面積較小的小型越冬魚池,定期潑灑過氧二硫銨、過氧化氫、過氧化鈣等,能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提高池水溶氧量。較安全的用量為:過二硫酸銨每立方米水體用10g,過氧化鈣及過氧氫每立方米水10~20mL。
(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