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魯迅《朝花夕拾》的思想意識

      2017-03-08 17:37:33黃立斌
      海峽教育研究 2017年4期
      關鍵詞:朝花夕拾魯迅思想

      ■ 黃立斌

      創(chuàng)作于1926年的《朝花夕拾》,是魯迅在現(xiàn)實社會的“紛擾”中渴望找尋一份“寧靜”而作的回憶性散文。這一年之際,“女師大風潮”和“三·一八慘案”的發(fā)生都讓魯迅痛心不已。在現(xiàn)實社會的黑暗中,在“文人學者”的口誅筆伐中,在陷入自我的精神危機之時,魯迅選擇從回憶中尋找反抗絕望的力量?!冻ㄏκ啊酚洈⒘唆斞赣赏甑角嗄甑某砷L歷程。當人到中年的魯迅充滿溫情地回憶往事時,《朝花夕拾》所書寫的人與事構成了魯迅心靈深處的“精神家園”。在這個“精神家園”里,展現(xiàn)了兒時的童真童趣,也蘊含著逐漸成熟的思想火花。

      魯迅的偉大之處在于面臨絕望時,總能找到反抗絕望、走出精神危機的辦法。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就建構了一個內(nèi)心的自我。從童年經(jīng)驗出發(fā),有對生活的態(tài)度、對生命的感悟和對人性的思考等。這些對魯迅價值觀的找尋,思想的開拓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生命意識

      魯迅享受自然本真的生命狀態(tài)。在《朝花夕拾·小引》中寫到,“我有一時,曾經(jīng)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xiāng)所吃的蔬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xiāng)的蠱惑。”可是,當中年的百味雜陳與兒時記憶中的味道相遇時,“后來,我在久別之后嘗到了,也不過如此;唯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留存。”[1]人到中年的魯迅在試圖找尋記憶中的味道,其實不僅如此,魯迅找尋的還有那逐漸消逝的生命感悟。時間與記憶來回拉扯,作者在找尋另外一個本真狀態(tài)中的“自我”。

      對于自然生命的感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篇像是對《小引》的交相呼應。作者描繪了一個生機盎然的兒童樂園。魯迅所憶起兒時在故鄉(xiāng)所吃的蔬菜,想必多來自于那一片碧綠的菜畦。這里生長著各種各樣的動植物,都曾讓童年魯迅流連忘返?!安槐卣f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班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保?]魯迅生動地描繪了妙趣橫生的百草園,展現(xiàn)出自然天性的童真和浪漫。在這樣一片天地里,魯迅從兒童的感受視角出發(fā),展示出大自然中生命存在的趣味與生機。百草園里自由自在的童年經(jīng)驗也構建著魯迅對于人與自然生命的感悟。

      生命意識的覺醒不僅包含對自然生命的感悟,還有對人性的思考。魯迅厭惡的是孩童成長的童真世界受到外在社會的壓制。從百草園的童真童趣到三味書屋的枯燥單調(diào),似乎連魯迅也不明白“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保?]盡管如此,我們不可否認,進入私塾是魯迅興趣志向轉(zhuǎn)變的重要階段,但魯迅批判的封建意識對孩童天性的扼殺。在《五猖會》中同樣表達了對傳統(tǒng)私塾教育的反思和批判。不論在家中還是在私塾,童年的啟蒙讀物永遠都是“四書五經(jīng)”、《鑒略》之類,而“想到別國的兒童用書的精美,自然要覺得中國兒童的可憐”。[4]封建教育都希望孩童從小就樹立為孔孟之道為人生信條。當童年魯迅正為能去觀看五猖會而滿心歡喜時,卻被父親叫來要求背誦《鑒略》。魯迅在描寫時,文章的情感直轉(zhuǎn)而下。最后盡管能夠在父親的監(jiān)督下完成背誦,但是在“開船之后,水路中的風景、盒子里的點心,以及到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保?]一種心情的落差讓魯迅備感失落。

      《山海經(jīng)》固然是魯迅所喜愛的,“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6]與《山海經(jīng)》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相對比,《二十四孝圖》畸形的封建孝道是魯迅激烈批判的對象之一。《二十四孝圖》是一位長輩給魯迅的贈品,但收到書之后“高興之余”,“便是掃興”。一代又一代的孩童正是接受這樣的教育,孝道原本是維護家庭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因素,卻成為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政治化的工具?!白钍刮也唤獾?,甚至于發(fā)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7]魯迅將這兩件事具體地呈現(xiàn)出來,“孝有如此之難”,封建孝道的教育竟是如此的畸形,幾千年來便是如此,早已經(jīng)是背離人性的糟粕。魯迅深深地為郭巨的孩子捏了一把汗,“他被抱在他母親的臂膊上,高高興興地笑著;他的父親卻正在掘窟窿,要將他埋掉?!保?]這是何等的觸目驚心,卻被封建社會無數(shù)次地加以歌頌,甚至可以感動上蒼,使之得黃金一釜。魯迅并非排斥孝道,而是反對這種極端的“孝道”。魯迅深感這種極端“孝道”的悲哀,《狂人日記》中“救救孩子”也正是對新一代希望的呼喊,渴望天性不再受到封建意識的壓制。

      伴隨生命意識的感悟,我們同樣不能忽視的是《朝花夕拾》中對于死亡意識的書寫。隱鼠之死、父親因病去世、范愛農(nóng)之死等,都深深影響魯迅心靈成長的感悟體驗。盡管隱鼠之死與貓無關,卻讓魯迅“仇貓情結(jié)”刻在心里。父親亡故和阿長去世,是魯迅對于親人離世的痛苦回憶。魯迅痛恨無能的庸醫(yī)和荒唐的藥引,也是魯迅日后成為批判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戰(zhàn)士的重要因素。而對范愛農(nóng)的離奇的死亡,魯迅感到的是黑暗社會對耿直革命者的玩弄和虐殺,他曾說“我于愛農(nóng)之死,為之不怡累日,至今未能釋然?!濒斞冈趯τ讶司拺阎?,也懷有對造成此類悲劇的社會以深刻的反思。

      二、底層關懷

      魯迅的思想含有個性主義和人道主義兩種思想交織在一起的復雜形態(tài)。一種是從啟蒙角度而反庸眾,另一種從道德角度來愛大眾。瞿秋白在《魯迅雜感集序言》中說到,魯迅“是和中國的農(nóng)村,中國受盡了欺騙壓榨束縛愚弄的農(nóng)民群眾聯(lián)系著?!保?]在魯迅的小說里,更多的帶有批判的眼光來描寫農(nóng)村大眾,揭露出底層農(nóng)民的劣根性,比如阿Q的精神勝利法、《風波》中七斤和《藥》中華老栓的愚昧無知,還有祥林嫂的迷信等。而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則更多是用一種溫情感懷的眼光來看待農(nóng)村大眾。魯迅時時刻刻關注農(nóng)村底層的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如果說魯迅的小說創(chuàng)作是用醫(yī)生診治病人的態(tài)度來描寫農(nóng)民大眾的話,那么《朝花夕拾》則是表現(xiàn)出魯迅親近關懷底層大眾的思想感情。

      《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一篇就展現(xiàn)了一個可親可愛的保姆形象。盡管阿長只是魯迅家的保姆,但在魯迅的回憶中,對阿長早已經(jīng)具有親人般的感情。阿長是典型的底層民眾,魯迅對她的情感原本也有矛盾。行文一開始,魯迅對長媽媽“切切察察”道人長短的行為以及睡姿都甚為討厭,還有她懂得的許多規(guī)矩和道理,都是“我”所不耐煩的。比如除夕辭歲時要完成新年祝福的隆重儀式,長媽媽千叮萬囑“我”正月初一的第一句話要對她說“阿媽,恭喜恭喜!”然后還將福橘塞進“我”嘴里,寓意一年順順流流。還有“例如人死了,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地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總之:都是寫煩瑣之至,至今想起來還覺得非常麻煩的事?!保?0]盡管童年魯迅對此不耐煩,但在讀者看來,長媽媽作為底層民眾的人物形象卻因此而變得栩栩如生。在長媽媽對“我”講“長毛”的故事之后,“我”對她也產(chǎn)生了空前的敬意。農(nóng)民對于“長毛”的懼怕正說明太平天國運動的局限性。農(nóng)民依舊是起義軍的奴隸,而不是解救的對象。這也是千百年來農(nóng)民處于坐穩(wěn)奴隸的時代的真實寫照。但是,對長媽媽的敬意隨著她“謀害”隱鼠之事后而完全消失。后來,當長媽媽為“我”買來喜愛已久的《山海經(jīng)》的時候,“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我”一邊手捧著心愛的寶書,一邊體會著長媽媽對自己關愛之情。最后,對阿長的與世長辭,散文迎來魯迅的情感爆發(fā),“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濒斞冈陂L媽媽身上,傾注了最真摯的情感。同時,也表現(xiàn)出魯迅對農(nóng)民身上樸素、善良的品質(zhì)的一種祝福。

      《無?!芬黄矁A注了作者對于“下等人”復雜的情感。文中寫到“他們——敝同鄉(xiāng)‘下等人’——的許多,活著、苦著,被流言,被反噬,因了積久的經(jīng)驗,知道陽間維持‘公理’的只有一個會,而且這會的本身就是‘遙遙茫茫’,于是乎勢不得不發(fā)生對于陰間的神往……想到生的樂趣,生固然可以留戀;但想到生的苦趣,無常也不一定是惡客?!保?1]對無常的態(tài)度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民眾的生死觀。人生多苦多難,底層人民默默耕耘、悄無聲息地經(jīng)歷著世路的曲折坎坷,卻有時連一個“公理”都難以得到。飽受陽間的苦難竟使農(nóng)民會對陰間的產(chǎn)生神往。無常在這里似乎扮演了一個公正裁判的角色?!盁o論貴賤,無論貧富,其時都是‘一雙空手見閻王’,有冤的得伸,有罪的就得罰?!保?]對于下等人來說,做了一世人,卻無法有公正的裁判。而且,“公正的裁判在陰間”足見人之生存的悲苦。

      “我至今還確鑿地記得,在故鄉(xiāng)的時候,和‘下等人’一同,常常這樣高興地正視著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愛的無常?!濒斞富貞浧鹩褓悤系臒o常時,有借無常來表達自己對公理的憤慨之情,也有借無常來表達對迎神賽會狂歡之情,但更多的是傳達出走向底層的民眾關懷,與“下等人”一同體會世間生存的悲哀。魯迅對“下等人”帶有理解和同情的感情,他深刻地凝視這個黑暗的世界,在清醒的現(xiàn)實的中始終保持尖銳的眼光。

      魯迅的“根子是植在農(nóng)村中、農(nóng)民中及學者的生活中?!保?2]對底層的親近和關懷,又同時保有對現(xiàn)實的緊張感,這些都共同交織在魯迅回憶的心路歷程當中。“有時感到上流社會的虛偽和腐敗時,我還羨慕他們的安樂。但我母親的母家是農(nóng)村,使我能夠間或和許多農(nóng)民相親近,逐漸知道他們是畢生受著壓迫,很多苦痛!”[13]魯迅的一生始終關懷被壓迫的底層民眾,為他們解放呼號、抗爭,并最終走向左翼運動的精神原點。[14]走向底層關懷,促進了魯迅思想的轉(zhuǎn)變。在面對精神危機的境遇中,魯迅反復探索著思想的進步。

      三、思想火花

      《朝花夕拾》中所記敘的事物與魯迅早期思想發(fā)展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這些事物構成魯迅成長軌跡的同時,也在建構著魯迅內(nèi)心思想的輪廓。即使在中年時面臨精神危機時,依然能夠從中找尋力量,找到前進的方向和動力。

      王富仁稱魯迅為“中國反封建思想的一面鏡子”。[15]的確,在魯迅的作品中,無論是小說、雜文還是散文都體現(xiàn)出強烈的反封建思想。而《朝花夕拾》作為魯迅的回憶錄,記錄了魯迅從小所接觸到封建社會的事物,便由此奠定了他成為反封建精神戰(zhàn)士的思想走向。因此,《朝花夕拾》表現(xiàn)出魯迅反封建思想由量變走向質(zhì)變的過程。

      魯迅對封建禮教和舊習俗深惡痛絕,反映出魯迅叛逆的性格色彩。在《二十四孝圖》中就表達了對封建孝道的批判。魯迅對封建社會極端的“孝道”,卻用來作為人倫根本的做法,表達了深深的懷疑,“不敢只想做孝子”便是對封建思想的一種反叛。上文中提到魯迅對封建社會的教育制度和思想表達了不滿,無論是在私塾,還是家庭,多是枯燥無味的儒家教育?!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中表達的情感落差、《五猖會》中被迫叫來背書時的失落,都表現(xiàn)了魯迅對此的不滿情緒。而在《父親的病》一文中,魯迅更是對傳統(tǒng)中醫(yī)加以批判?!搬t(yī)者意也”是兩位名醫(yī)口中奉行的準則,他們的靈丹妙藥沒有實事求是地對病癥有藥到病除的作用。父親的病讓家道中落的家庭岌岌可危,而庸醫(yī)的診治更是火上澆油。文章一開頭便寫到盛傳在S城中一個名醫(yī)的故事。“他出診原來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閨女急病,來請他了,其時他已經(jīng)闊得不耐煩,便非一百元不去。他們只得依他。待去時,卻只是草草地一看,說道‘不要緊的’,開一張方,拿了一百元就走?!保?6]名醫(yī)隨意抬高診金和對病人冰冷的態(tài)度都讓魯迅感到反感。在與他周旋了兩年整,但父親的病卻不見好。而名醫(yī)陳蓮河必須用原配的蟋蟀做藥引更是讓人嘀笑皆非,最終父親還是在能起死回生的國手的醫(yī)治下去世了。父親的病對魯迅影響很深,表現(xiàn)在他的創(chuàng)作當中,也具有原型特征?!端帯分腥A小栓、《明天》中寶兒都是因肺病而死,還有《藥》中用人血饅頭做藥引的創(chuàng)作靈感,荒唐可笑的藥引則成為魯迅用來批判社會愚昧的對象。由父親的病的觸發(fā),從而來考察中國社會的病??梢姡赣H的病對魯迅的創(chuàng)作有著原型導向的作用。當然,作用魯迅的回憶自敘傳書寫,《父親的病》對魯迅人生軌跡的選擇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還記得先前的中醫(yī)不過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騙子?!濒斞负髞碇驹趯W習西醫(yī),以診救國人免受“中醫(yī)”的毒害。

      魯迅對封建文化的批判是由童年時期朦朧的反感而逐漸走向決裂?!冬嵱洝贰短僖跋壬匪鶎懙木褪囚斞缸叱龇饨彝ィW習西方科學文化的求學經(jīng)歷。這也是魯迅思想脈絡不斷深刻化的過程。如果說反封建意識的覺醒是魯迅叛逆性格的表現(xiàn)的話,那南京求學、日本留學則更多的是魯迅求知、開拓精神的表現(xiàn)。

      魯迅始終是帶著批判的眼光來看待世界。來到南京求學,新式學堂似乎也充滿著“烏煙瘴氣”。初進學堂,“只能做三板生,臥室里是一桌一凳一床,床板只有兩塊。頭二班的學生就不同了,二桌二凳或三凳一床,床板多至三塊?!毙率綄W堂里也充斥了等級觀念。而且,教育方式也顯得死板,沒有生機。“功課也簡單,一星期中,幾乎四整天是英文:‘Itisacat.’‘Isitarat?’一整天是讀漢文:‘君子曰,潁考叔可謂純孝也已矣,愛其母,施其莊公’。一整天是做漢文:《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論》《潁考叔論》《云從龍風從虎論》《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論》。”[17]后來,考去礦路學堂,這里的課堂如地學、金石學才讓魯迅覺得非常新鮮。但當時的教員并不具備西學知識的素養(yǎng),作《華盛頓論》時,“漢文教員反而惴惴不安地來問我們道:‘華盛頓是什么東西呀?’”盡管新式學堂給予魯迅西學知識是有限的,但看新書的風氣流行起來,魯迅可以通過自己的閱讀來學習西方理論。閱讀《天演論》時給予魯迅思想上的震撼是巨大的。魯迅激動地寫到自己閱讀時的感受?!芭?!原來世界上竟還有一個赫胥黎坐在書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鮮?一口氣讀下去,‘物競’‘天擇’也出來了,蘇格拉第,柏拉圖也出來了,斯多噶也出來了。”[18]“進化論”是魯迅早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閱讀《時務報》等大量的進步書刊之后,魯迅徹底拋棄僵化的封建之道,而走上民主科學的求知道路。

      從新式學堂的學習當中,魯迅看到了改良主義和洋務派運動的諸多弊端,水師學堂中因一學生溺水,水池被填平了,上面竟因此而造了一所關帝廟。改良運動下的新知學堂縱然如此,更別說社會大眾的封建意識是多么地深入骨髓。魯迅的彷徨加深了他對祖國未來的憂患意識,他急切尋求“科學救國”的道路來改變國運。日本求學則是魯迅更艱苦的追尋。

      《藤野先生》記錄了魯迅日本求學的生活經(jīng)歷。“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眹\衰弱讓魯迅飽受日本人歧視,內(nèi)心的恥辱感更加深了對于改變祖國命運的決心。而“幻燈片事件”讓魯迅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選擇?!斑@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著刺耳。此后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們的人們,他們何嘗不是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保?9]魯迅所說的“意見變化”便是由“醫(yī)學救國”變成“文藝救國”。國人愚昧麻木的靈魂靠醫(yī)學始終不能藥到病除,更重要的是改變他們的落后的思想。人生選擇的變化體現(xiàn)了魯迅價值觀念的變化,魯迅由此走向文學啟蒙的道路。

      《朝花夕拾》展現(xiàn)了魯迅由封建家庭走出,接受西學新知,不斷探尋改變國運的思想歷程。重新找尋記憶中碰撞著的思想火花,魯迅渴望尋求內(nèi)心自我的思想建構。

      四、自我超越

      從“紛擾”的社會現(xiàn)實中,魯迅靜下心來,用溫情的筆觸去找尋記憶中的自我。但他始終保持與黑暗現(xiàn)實和論敵的戰(zhàn)斗性,始終保持著對思想進步的追求。生命過往中的感動和思想讓魯迅倍受鼓舞?!短僖跋壬肺哪懙?,魯迅將藤野先生的相片掛在寓所書桌的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fā)現(xiàn),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xù)寫著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20]可見,魯迅正是從回憶當中找尋力量,從而追尋一種自我超越的辦法。

      在面對絕望的精神危機時,魯迅總是深刻地進行自我反思,不斷地自我超越。在初登新文化運動文壇之前,魯迅有長達十年的沉默時期。從1908到1918年,魯迅鮮有文學作品發(fā)表。林語堂稱之為魯迅的第一個“蟄伏期”。這來源他《新生》雜志的夭折和《域外小說集》的失敗,文學啟蒙的希望第一次遭受到絕望的精神危機?!拔腋械轿磭L經(jīng)驗的無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當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來想,凡有一人的主張,得了贊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斗的,獨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無反應,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是怎樣的悲哀啊,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寞。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長大起來,如大毒蛇,纏住了我的靈魂了?!保?]這是魯迅對自己沉默時期的心靈獨白?!氨А薄凹拍钡男睦頎顟B(tài)是作為文學啟蒙者,對被啟蒙者和自我感到深深的失落感。在S會館鈔古碑的過程,正是魯迅進行自我反省的過程。

      如果說十年的沉默時期,魯迅是從鈔古碑而回歸古代的文化滋養(yǎng)的話,那么,1926年左右的精神危機時而作的《朝花夕拾》就是魯迅從過往的回憶所尋找的心靈寄托。魯迅對未來的“黃金世界”報以懷疑的態(tài)度,他深刻的自我否定都是對過往事物的回顧和反思?!凹姅_”來自于當時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先后經(jīng)歷女師大的風潮、三·一八慘案等事件,而且時刻要提防與陳西瀅們的論戰(zhàn)?!伴e靜”則是魯迅回歸記憶,尋找力量以反抗現(xiàn)實的黑暗壓制。一組組回憶的符號共同建構著魯迅的“精神家園”,同時也為魯迅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在生命意識的感悟和對底層民眾的關懷之中,魯迅始終保持著對思想進步的追求。瞿秋白談起魯迅思想的轉(zhuǎn)變時說到,“魯迅的思想反映著一般被蹂躪被侮辱被欺騙的人們的彷徨和憤激,他才從進化論最終走到了階級論,從進取的爭求解放的個性主義進到了戰(zhàn)斗的改造世界的集體主義?!保?]魯迅反顧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思想歷程,在一次次痛苦的反思和追問當中,魯迅最終選擇把希望寄托在無產(chǎn)階級身上,“以為惟新興的無產(chǎn)者才有將來。”錢理群在《心靈的探尋》中寫到,“魯迅思想發(fā)展的道路是由否定舊社會、本階級到肯定新社會、無產(chǎn)階級,最后在馬克思主義這里尋求真理,自覺地個人命運與黨所領導的人民革命運動、與共產(chǎn)主義運動聯(lián)系在一起。”[21]從魯迅成長的所見所聞中,《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有對太平天國運動的批判;《瑣記》中有對改良主義與洋務運動的失望;《范愛農(nóng)》中對革命者與革命事業(yè)的吶喊等,在一次次的失望當中,魯迅最終選擇站在無產(chǎn)階級的立場,思想也由進化論轉(zhuǎn)向階級論。

      總而言之,《朝花夕拾》的寫作重新建構著魯迅的一個內(nèi)心的“自我”。建構的“自我”與現(xiàn)實的魯迅交相輝映,展現(xiàn)出魯迅的性格志趣和人生價值選擇?!冻ㄏκ啊匪憩F(xiàn)出來的思想意識,如對封建意識的懷疑和叛逆、對進步思想的開拓進取,還有對國運復興的憂患意識等,都共同促進著魯迅思想的不斷成熟。同時,這也是魯迅在面對精神危機時所尋求自我超越的辦法。從紛擾中找尋寧靜,從回憶中找尋寄托,從絕望中找尋希望,這是魯迅思想的人生哲學。

      猜你喜歡
      朝花夕拾魯迅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魯迅,好可愛一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4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魯迅《自嘲》句
      試論《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魯迅看書
      《朝花夕拾》的生命解讀初探
      《朝花夕拾》
      延寿县| 牡丹江市| 通渭县| 日喀则市| 齐河县| 社会| 开阳县| 体育| 玉环县| 应用必备| 唐山市| 夏津县| 阳曲县| 宁阳县| 益阳市| 大余县| 黎城县| 文化| 尤溪县| 宜都市| 静安区| 水城县| 离岛区| 柳州市| 奉新县| 叶城县| 海林市| 海丰县| 兴海县| 廊坊市| 平利县| 乌兰县| 南宫市| 晴隆县| 阿克苏市| 莲花县| 台山市| 平果县| 涞源县| 越西县| 江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