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芳
唐家墩小學以“同真教育”理念為指引,以思維導圖的運用為抓手,推動語文學科教學改革。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探索,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增強了。
一、整體布局
學校在“同真教育”理念的統(tǒng)領下,致力于長效機制的建設,以促進思維導圖在語文學科的運用。
一是在整體布局上做文章。學校成立了以主要領導與語文學科骨干教師為核心的“思維導圖研究與運用”課題組,統(tǒng)籌安排課題研究工作。因為課題組成員既是領導者,又是實踐者,所以其研究思想和實踐經驗能及時轉化為成果,并在全校推廣。
二是在研究內容上做文章。學校從課內、課外入手,整體規(guī)劃課題研究工作。課內注重閱讀、古詩、作文教學的研究,課外注重課外閱讀和課外活動的研究。為了確保研究內容落實,課題組根據學校的整體規(guī)劃,分中段、高段兩個類別,分別選取研究內容制訂了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案,使研究目標明確、措施具體、考評科學、易于操作。
三是在選題上做文章。學校根據師生實際情況,采取小切口切入、小步快跑的策略推進研究工作。如:課內閱讀教學重點研究課前預習時借助思維導圖整體感知課文的方法與策略,古詩教學重點研究借助思維導圖促進詩詞教學理解、積累和拓展的方法與策略,作文教學重點研究思維導圖在作文指導中的方法與策略,課外閱讀重點研究運用思維導圖提升閱讀質量的方法和策略,課外活動重點研究尊重學生獨特感受、發(fā)揮學生個性特長的方法和策略。小而實的選題降低了實踐和研究的難度,激發(fā)了教師研究的熱情。
二、有序推進
學校圍繞以學促研、以研帶學的思路,按照由點及面、由表及里的順序,穩(wěn)步推進課題研究與運用工作。
1.搭建平臺,學以致用
良好的理論、文化底蘊是教師快速成長的關鍵要素。學校以實施“閱讀、悅讀、越讀——書香滿校園工程”為契機,豐盈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
閱讀,提升素養(yǎng)。學校以“同讀一本書”活動為媒介,利用校本培訓和備課組專題研討時間,引領教師研讀“三種書”(理論方面的書、方法策略方面的書、文學方面的書),并鼓勵他們寫“讓夢與書同行”的感悟與心得,以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交流,探明方向。學校組織教師開展“我眼中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帶來的變化”“五種常用的思維模式圖”系列沙龍活動。教師通過交流,明白了思維導圖“是什么”、要“怎么用”等問題。
觀摩,打開思路。學校不斷創(chuàng)造條件,讓實驗教師參加各類觀摩、培訓活動,如邀請區(qū)教研員主講“有關思維導圖的運用與研究”的專題講座,選派教師參加省中小學語文教學觀摩暨研討會并主講思維導圖展示課等。這些活動打開了教師的研究思路,讓他們前行的方向更明確。
2.主題研修,碰撞智慧
學校聚焦教師在研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情智共生”課堂教學模式為抓手,集合團隊智慧,開展了“三同”主題研修活動。
(1)同課異構。同課異構的參與對象是同一個課題組的全體教師,采用的研究方式是“備課——說課——試講——異構——再教”。具體來講:備課組確定具體的教學內容,并指定兩名主講教師分別獨立備課;接著,由兩名主講教師在備課組中分別說課,同組教師根據說課情況,對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可行性進行研討;然后,主講教師修改教學設計,并分別在自己班上試講;試講完后,備課組統(tǒng)一組織,讓兩名主講教師集中展示各自的教學情況,并由同組的教師對展示情況進行評議;最后,在綜合各種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備課組指定兩人中的一人再次執(zhí)教這節(jié)課。經過這樣的打磨,教師不僅更熟練地掌握了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方法,而且讓教學更科學,更實用。
(2)同課眾評。為推廣個體的研究經驗,拓寬實驗教師的視野,學校采用“同課眾評”的形式,組織實驗教師跨學科、跨年級評課。這種方式不僅給不同學科的教師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臺,而且讓實驗教師融合其他學科的優(yōu)勢,進一步發(fā)揮思維導圖的作用,提高了語文教學的質量。
(3)同題共研。“同題共研”以話題為驅動,以“三個對話”為主要方式,著重解決教師在課題研究中遇到的重(難)點問題。
與自己對話。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以“學生能否在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正確選擇思維模式圖”為話題進行問卷調查,并做歸因分析;二是通過“常用思維模式圖使用中的困惑”卡片,征集學生運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要求學生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與伙伴對話。為擴大個體研究成果的作用,學校搭建多種平臺讓實驗教師分享成功經驗。目前,朱曉芬老師的“口訣繪圖法”、王萍老師的“作文導圖助寫法”、陳麗娟老師的“古詩用圖對比法”等得到了實驗教師的一致好評,并被廣泛運用于教學實踐之中。
與專家對話。隨著研究的深入,課題組遇到了許多困惑。如:在思維導圖使用中,怎樣走出形式大于內容的誤區(qū)?怎樣有效地幫助學生抓住思維導線?怎樣引導學生尋找思維節(jié)點?為及時破疑解惑,推動研究深入開展,學校多次邀請相關人員對教師進行專題指導。武漢市教科院小學語文教研員羅昆霞針對“在思維導圖使用中怎樣走出形式大于內容的誤區(qū)”,對實驗教師進行了專題輔導;江漢區(qū)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研員夏綺云通過“微課”的形式,向實驗教師介紹了尋找思維節(jié)點的途徑和方法;江漢區(qū)優(yōu)秀青年教師李姝靜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為實驗教師上了一節(jié)示范課,課后還做了“思維導圖軟件使用方法”的專題指導。專業(yè)的指導不僅破解了實驗教師的困惑,而且讓研究的目標和方向更加明確。
三、彰顯特色
作為一種思維工具,思維導圖的作用絕不僅限于語文課堂教學。課題組發(fā)掘思維導圖的多種功能,讓其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為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服務。
1.導圖助讀,提升課外閱讀質量
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如何達成這些要求?課題組以思維導圖為工具,并結合“閱讀、悅讀、越讀——書香滿校園工程”,要求學生每讀一本書就繪一張(或多張)卡??ㄆ膬热菘梢允侨宋镪P系圖,可以是文章結構圖,還可以是情感線索圖等;卡片的形式由學生自主設計,可以是長長的襪子讀書卡,可以是可愛的小動物讀書卡,可以是生動有趣的卡通人物讀書卡等。這樣的要求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他們邊讀邊畫、邊畫邊讀,在書海中盡情地遨游,閱讀的種類和數(shù)量成倍增加。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閱讀促進了學生的思考,讓他們通過閱讀收獲了更多的思想、方法與技能。
2.導圖創(chuàng)編,打造學校文化特色
前幾年,學校引導學生閱讀《山海經》。期間,有一名學生一時興起,根據書中的人物創(chuàng)作了一則小故事,并上傳到了學校網站上。不料,這名學生的無意之舉產生了蝴蝶效應——不斷地有學生續(xù)寫這則故事。學校發(fā)現(xiàn)后,及時號召、鼓勵大家續(xù)編。于是,不少教師也參與到故事創(chuàng)編之中。經過近兩年的接力創(chuàng)作,一部師生用接龍的方式共同創(chuàng)編的校園神話小說——《龍族精衛(wèi)》誕生了。
《龍族精衛(wèi)》的順利創(chuàng)作,得益于思維導圖的及時介入。作品創(chuàng)作中期,人物越來越多,關系越來越復雜,很多學生難以理清其中的關系,導致故事的漏洞不斷增多。為了讓創(chuàng)作順利進行,學校及時引導學生制作出人物關系思維導圖。
由于理順了人物關系,后續(xù)的創(chuàng)作十分順利。目前,這部據說是中國第一部小學師生接力創(chuàng)作的作品已公開出版發(fā)行。作為學校的一張名片,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師生的思想和行為,讓讀書、寫作成為全校師生的一種自覺行為。
3.導圖記錄,指導學生課外活動
生活處處皆語文。在唐家墩小學師生的眼中,有語文的地方就有思維導圖。
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學校會不定期地組織“海洋極地世界一日游”“愛心義賣”“紅領巾相約中國夢讀書活動”“萬達電影城實踐行”等活動。以前,活動結束后,語文教師常常要求學生寫一篇作文。這種做法加重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不受學生歡迎。研究中,課題組提出:不要一活動就作文,如果學生能提交一份記錄活動過程的思維導圖,也算是完成了任務。由于任務減輕了,學生玩得更盡興,而他們提交的作品也常常讓人感到驚喜。
思維是美的。用科學的思維指導工作和學習更美。如今,唐家墩小學找到了這樣一種思維工具。在其影響下,師生們正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作者單位:武漢市江漢區(qū)唐家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