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龍
(包頭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包頭市北方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內蒙古 包頭 014030)
D-二聚體在主動脈夾層早期診斷的應用
羅文龍
(包頭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包頭市北方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內蒙古 包頭 014030)
目的討論D-二聚體在急診主動脈夾層早期診斷的臨床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30例經高分辨率影像學確診的主動脈夾層患者為實驗組,選擇同一時期以急性胸痛為主訴的非夾層患者30例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入院時抽血檢測D-二聚體及檢查高分辨率動脈成像,比較兩組患者間的D-二聚體水平。結果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D-二聚體值(μg/L,log2)分別為:(12.37±1.34)和(9.39±1.34),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D-二聚體在主動脈夾層鑒別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可作為急性主動脈夾層早期診斷的指標。
D-二聚體;急診主動脈夾層;早期診斷
D-二聚體也稱為D-Dimer,簡稱DD,產生于纖溶酶溶解的交聯纖維蛋白凝塊,它是存在于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的降解產物。D-二聚體的臨床意義在于具有檢測纖維蛋白溶解的功能,其水平的高低在疾病的分型和預后判斷中具有一定的意義。人體最重要的抗凝系統為纖維蛋白溶解系統,纖溶酶降解纖維蛋白凝結塊會形成各種可溶片段,從而形成纖維蛋白產物(FDP),FDP中就包括了D-二聚體。在纖溶系統被激活后,體內的D-二聚體水平會明顯上升。腦梗死、靜脈血栓形成、腫瘤、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都是會使機體內D-二聚體明顯上升。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會引發(fā)廣泛的微血栓和繼發(fā)性纖溶亢進,此時D-二聚體水平會明顯升高,與血小板計數和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等篩選檢測相比,D-二聚體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明顯更高。
急性主動脈夾層是由于主動脈內膜撕裂后,血液進入主動脈中膜,并沿主動脈長軸方向擴展,形成主動脈壁的兩層分離狀態(tài)[1],該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重急癥,病情復雜多變,進展迅速,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對人類生命健康帶來極大威脅。因此為使此病的早期診斷得到提高,需要找到一種合適有效的早期篩查指標。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30例確診的主動脈夾層患者為實驗組,選擇同一時期以急性胸痛為主訴的非夾層患者30例作為對照組。實驗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52.6±13.4)歲,對照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51.9±13.2)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上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對其進行抽血,行全血D-二聚體快速測試。并進行心肌酶譜檢驗、血液常規(guī)檢驗、急診腎功能電解質檢驗,進行胸部X線檢查和心電圖檢查。如有需要還可進行心臟及主動脈彩色超聲、胸部CT平掃或增強檢查。在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情況下,對高度懷疑有AAD或APE的患者進行增強CT檢查,根據影像學提示進行診斷。對于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診斷,其依據為動態(tài)觀察心電圖、心臟超聲、胸痛癥狀、冠脈CTA或造影、心肌損傷標志物等。對所有患者的最終診斷進行隨訪。
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D-二聚體值(μg/L,log2)分別為:(12.37±1.34)和(9.39±1.34),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主動脈夾層也稱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即主動脈動脈壁夾層分離,是指主動脈壁內膜和部分中層破裂而產生破口,血液通過破口進入主動脈壁中層使中層發(fā)生撕裂,導致血管壁分層(假腔)。此病發(fā)病原因多樣,臨床表現較為復雜多變,常見癥狀為周身出汗,四肢血壓脈搏不對稱,有急性胸痛,惡心嘔吐,嚴重的還會出現休克和暈厥,其主要表現也因病變部位的不同而有差異。病情發(fā)展迅速,具有極差的預后,必須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常規(guī)的化驗檢查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無特殊意義,只能用于排除其他診斷的可能性,在緊急的情況下,又難以采用超聲心動圖、CT掃描、磁共振成像或經食管超聲進行診斷,因此患者常常無法在早期得到確切的診斷和及時的治療,在加上臨床表現復雜多變,此病的診斷難度較大。
血液凝固過程中形成的纖維蛋白,被分解液化的過程,叫纖維蛋白溶解。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在人體的抗凝系統中占有最為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在維持血液的流動狀態(tài)、使血管保持正常的通透性和促進組織修復方面發(fā)揮很重要作用。交聯纖維蛋白原降解后會產生D-二聚體,D-二聚體可以反映人體內纖維蛋白溶解的活性和凝血功能,具有檢測纖維蛋白溶解的功能。,因此被廣泛地應用于血栓性疾病的診斷中[2]。
主動脈夾層患者的主動脈內有廣泛的血栓形成,纖溶系統被激活后,體內的D-二聚體水平會明顯上升。且研究發(fā)現,患者被激活的凝血反應及繼發(fā)性纖溶反應的強弱程度會受到受累的動脈范圍影響,即范圍越廣,反應越強[3]。因此在檢查胸痛患者體內的D-二聚體時,結果顯示陰性則表示并非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主動脈夾層的D-二聚體因病期不同而存在明顯的差異,可有效反映主動脈夾層是否穩(wěn)定。與非主動脈夾層的患者相比,主動脈夾層患者D-二聚體水平顯著增加,因此在主動脈夾層的早期篩查中,可以將D-二聚體當作有效的指標,D-二聚體水平的高低在疾病的分型和預后判斷中有一定的意義。
[1] 黃素芳,陳園園.無痛性主動脈夾層的臨床分析[J].臨床急診雜志,2016(7):560-563.
[2] 劉翠華.心腦血管疾病血漿D-二聚體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2):135.
本文編輯:李 豆
R543.1
B
ISSN.2095-8242.2017.13.24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