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繁,胡興衡
(衡陽縣王船山研究室,湖南 衡陽 421200;衡陽縣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湖南 衡陽 421200)
故國余魂長縹緲 殘燈絕筆尚崢嶸
——隅舉《船山記》解讀船山精神
胡國繁,胡興衡
(衡陽縣王船山研究室,湖南 衡陽 421200;衡陽縣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湖南 衡陽 421200)
船山乃千古愛國大儒,氣格清絕、傲骨崢嶸?!洞接洝肥谴较壬槍ζ洚吷鷬^斗經歷有意而為的一個總結報告,以石船自況,述歸隱之衷,詠爭天之志,濃縮了船山的思想人格,代表其文學創(chuàng)作高峰?!笆健笨芍^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絕佳載體,是船山精神的美學象征。
王船山;《船山記》; 民族精神
王夫之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有關船山哲學思想的探討,歷來是學界關注的熱點。近年來,隨著船山學的研究領域不斷擴大,對其文學理論和創(chuàng)作的研究文章也日漸增多,雖然“聯(lián)系其文學批評、文學創(chuàng)作,對船山在文學理論與實踐上的貢獻作全面、系統(tǒng)的探討者則殊未見?!盵1]3,正因為如此,船山同樣獨樹一幟的文學才華并未得到應有的認可?!霸~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盵2]3人品雖不能完全決定文品,卻是構建文品的內核。比如沒有優(yōu)秀的人品,沒有對祖國民族的深愛,抒發(fā)愛國愛鄉(xiāng)之情,斷不能有或深沉或高遠的表達?!肮蕠嗷觊L縹緲,殘燈絕筆尚崢嶸”[3]4384,船山美文《船山記》就是典型范例。
魯壁清琴 華夏民族魂
王夫之是最有資格與孔子相呼應的愛國大儒之一。湖南學者蕭度1917年這樣評述道:“而農先生當神州陸沉、明社丘墟之日,知事不可為,乃退隱衡陽,結廬船山,慨然以著述刪訂為己任,數(shù)十年間,遺稿山積……凡經、史、子、集諸書,雖經湘先哲鄧湘皋、曾文正累征刊行,然遺書散佚,湮沒而不傳者,尚不知其凡幾也。先生胸有千秋,目營四表,考其所評選詩抄,與尼山自衛(wèi)反魯正樂刪詩之意息息相通,迥非唐宋以來各選家所能企及?!盵4]1王夫之與孔子一樣,是一位人格極為優(yōu)秀臻于完善的宗師。為挽救春秋末年“禮崩樂壞”局面,當時最有歷史使命感的孔子大膽興辦私塾,編訂六經,是以成為中國第一位老師,永為后人景仰。而當明朝覆亡之后,中華文明與文化又一次面臨危機之時,我們民族誕生了一位集大成的文化宗師王夫之。
“秦坑從烈火, 魯壁自清琴?!盵3]4489這是船山先生一句比較有名的詩。表達了上層知識分子高貴的自覺自尊與充分的文化自信,以及對一時權勢的輕視乃至蔑視。再嚴酷的暴政,也不能完全毀滅“清琴”——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發(fā)展的根系。“埋心不死留春色,且忍罡風十夜霜?!盵3]4426船山武裝復國夢破滅后,力圖給中華文化留下優(yōu)良的種子,以圖將來在神州大地實現(xiàn)民族復興之春。
熊考核贊譽王船山為“天地人文心,華夏民族魂”[5]51,熊先生將船山與現(xiàn)代的魯迅相提并論,我認為恰如其分。王船山正是魯迅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所說的民族脊梁人物。王船山沒有為我們的民族以直接的方式悲壯殉道——舍生取義。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屬于更“難”的一層。梁啟超在《譚嗣同傳》中的記載了甘做中國變法流血第一人的譚嗣同給他的訣別語:“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嬰杵臼,月照西鄉(xiāng),吾與足下分任之?!薄拔易詸M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绷簡⒊吷h師王船山,認為肉身成仁而精魂長存天地的譚嗣同倒下后,無疑成就了中華的又一昆侖?!俺虌腓凭?,月照西鄉(xiāng)”的典故出自《史記》。公孫杵臼曰:“立孤與死孰難?”程嬰曰:“死易,立孤難耳?!惫珜O杵臼曰:“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強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請先死。”杵臼僅僅是為了忠主撫孤,而與程嬰分工赴死,其人文精神當然無法與譚嗣同相提并論。王船山、魯迅完成的就是程嬰、梁啟超的工作,并以其出色的影響力而堪稱民族脊梁。 而《船山記》的抒情對象兼審美客體“石船山”,堪稱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絕佳載體。
以石明志 遺世而獨立
我時常揣想,三百多年前,衡陽縣僻遠窮鄉(xiāng)金蘭,一位自知不久于人間、久病如風中之燭的老人,久久佇立于一座光禿禿的形似石船的山下,隨即步入一個叫做湘西草堂的茅廬,血淚和墨,秉筆疾書,一氣呵成畢生絕筆——《船山記》。這位老人就是“南國儒林第一人”船山先生。絕筆,在這里有兩個含義,一是這篇散文的確是船山先生自知不久于人世之時所寫的封筆之散文,看得出,此文是一揮而就的,因為它一氣灌注。而就在寫作此文的三個月后,王船山與世長辭;二是,我認為這篇散文是濃縮了船山精神的能傳遞船山深刻思想與創(chuàng)作藝術的作品,將之置于中國歷代散文名篇之中,也足可引人注目,令人拍案叫絕。此文是作者針對其畢生奮斗經歷有意而為的一個總結報告,以石船自況,述歸隱之衷,詠爭天之志。交代清晰扼要,寫景意到境生,議論極見章法,抒情蹇重頓挫,筆致悲涼沉毅。個人認為倘能心領神會,那么其勵志上的價值乃至文藝價值超過古代的同類文章,如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劉基的《苦齋記》、歸有光的《項脊志》、劉禹錫的《陋室銘》等散文。臺灣郭鶴鳴在《王船山文學研究》一書中稱:《船山記》系船山“晚年心境之寫照”,“一生守孤抱獨、堅貞不移之志節(jié),可以從中得到清楚的認識”,“在船山文集中具有代表性的特殊意義絕非尋常人模山范水的作品可比”[6]554-556。下面筆者作逐段賞析。
船山,山之岑有石如船,頑石也,而以之名。[3]4226
這是《船山記》的開篇,也是全文的主旨句。中央電視臺王船山專題片《不滅的圣燈》中特地引用了這一句。筆者在課堂上運用“關鍵詞句解讀法”,如此講解:開篇強調頑石之頑。作者為何不在“有石如船”后緊接著說“而以之名”,偏要插進去一個“頑石”?莫非是因為此處巖石比其他地方來得特別堅硬?其實,正如《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是從石頭縫蹦出的石猴,《紅樓夢》中寫賈寶玉銜玉而生一樣,頑石在此處寄寓了抒情主人公我賦予的獨特象征意義,孫悟空是石猴化身,象征他能戰(zhàn)善斗、勇敢頑強;賈寶玉乃女媧娘娘補天廢棄的一塊石頭落了人間,象征賈寶玉不愿意補腐朽封建社會的天,厭官場與科舉考試,為其日后的種種乖張個性張本?!洞接洝分蓄B石的象征意義就是船山本人的貞固節(jié)操,這也是全篇行文所圍繞的主旨。頑石也,或者第三段的此吾山也,都可以視為本文的中心句。接下來作者用6組景象,12個分句構成的排比句來描家鄉(xiāng)之丑揭家鄉(xiāng)之短,從有無生命的岡溪、田沼、空間,寫到有生命的草木、禽獸、居民。其實他不厭其煩,恰恰是為了證明自己深深熱愛這里的一石一草一木一人,只有境界高邁的人才會有與船山先生一樣的同感:知道所愛的短處不護短,而又執(zhí)著地去愛,這才是更深的愛。
其岡童,其溪渴,其靳有之木不給于榮, 其草癯靡紛披而恒若凋,其田縱橫相錯而隴首不立,其沼凝濁以停而屢竭其瀕,其前交蔽以絯送遠之目,其右迤于平蕪而不足以幽,其良禽過而不棲,其內趾之獰者與人肩摩而不忌,其農習視其堘埒之坍謬而不修,其俗曠百世而不知琴書之號。[3]4226
自古文人墨客皆以描繪美景為樂事,而以家鄉(xiāng)尤甚。王粲《登樓賦》中飽含深情的寫道:“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7]39可是船山起筆卻將自己的棲身之地說得鄙陋不堪一無是處。懷抱耿耿孤忠的船山終究做不成林和靖、陶潛那樣的隱逸之士,“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8]52非其所愿,只因為“扶寸之土不能信為吾有?!盵3]4226所有的美景皆因國破家亡而成了哀景。同樣是隱居,但和那些享盡湖山之美,林泉之幽,萬物之性,天地之趣的隱士相比,一切美好皆因久扣心頭的亡國之痛與行將赍志而沒的遺憾而消失得無影無蹤。
可是船山先生真如他眼底筆下的頑石一般“冥頑不化”,轉筆寫道:
然而予之歷溪山者十百,其足以棲神怡慮者往往不乏,顧于此閱寒暑者十有七,而將畢命焉, 因曰此吾山也。[3]4226
可是我經歷的山水成百上千,那足以頤養(yǎng)精神消除思慮的地方也不少,但是我在石船山這里度過了十七個寒暑,而且將在此度過我的余生,因而我說:這是我的山啊。雖非信美而亦吾土兮!一句“此吾山也!”怎能不動人心魄!
古之所就,而不能概之于今;人之所欲,而不能信之于獨。居今之日,抱獨之情,奚為而不可也?古之人,其游也有選,其居也有選。古之所就,夫亦人之所欲也。是故翔視乎方州,而尤佳者出;而跼天之傾,蹐地之坼,扶寸之土不能信為吾有,則雖欲選之而不得。蠲其不歡,迎其不棘,江山之韶令,與愉恬之志相若則相得;而固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歡之隱,則雖欲選之而不能。仰而無憾者則俯而無愁,是宜得林巒之美蔭以旌之;而一壞之土,不足以榮吾所生;五石之煉,不足以崇吾所事。栫以叢棘,履以繁霜,猶溢吾分也,則雖欲選之而不忍。賞心有侶,詠志有知,望道而有與謀,懷貞而有與輔,相遙感者,必其可以步影沿流,長歌互答者也;而煢煢者如斯矣,營營者如彼矣,春之晨,秋之夕,以戶牖為丸泥而自封也,則雖欲選之而奚以為?[3]4226
對這里的人,他與三百年后的魯迅先生一樣,是含淚的嘲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先生在死前不久的著名散文《死》中說“一個也不寬恕”,船山先生在這篇散文中使用最多的字是“不”。我們不難想象,這個“不”的含義是:不被外界誘惑收買、不后悔“抱獨”“此吾山”的人生抉擇。
通觀全文,船山先是對隱居之地石船山一帶進行一番鋪陳描寫,欲揚先抑。繼而借勢進行議論與抒情,“不得”、“不能”、“不忍”、“奚以為”,要言不繁,層層推進,氣勢逼人,高潮迭起,辭采與義理兼得,四個“不”只為表達船山先生對棲身之地依依不舍之情,及疲馬舊巢、池魚故淵之思。進不能做“仰而無憾則俯而無愁者,退不能得“賞心有侶,詠志有知,望道而有與謀,懷貞而有與輔,相遙感者”。而在志節(jié)皎然如斗月的船山看來:其難舍窮僻居地的深層原由是:一個人倘若不能做到俯仰無愧,那么他就不配上天賜予他的美蔭林巒。而我根本不求上天的賜予,我的人生不是為了榮耀與追慕而來,而是為了正道的事業(yè)與堅貞的品格。倘若沒有這些,居地的美好舒適于我如同虛設,所以即便在美好的時節(jié)我也寧可選擇自封。
文末兩節(jié)為第三部分,先生再次強調了自己認定的生命的歸宿,口吻與《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仿卻又毫無欣欣然的自得:
夫如是,船山者即吾山也。奚為而不可也?無可名之于四遠,無可名之于末世,偶然謂之,歘然忘之,老且死,而船山者仍還其頑石。嚴之瀨,司空之谷,林之湖山,天與之清美之風日,地與之豐潔之林泉,人與之流連之追慕,非吾可者,吾不得而似也。吾終于此而已矣![3]4226
“還其頑石”,直譯:頑石還是頑石;意譯:石船有情還憶我,頑石延續(xù)我的精神品格。歸結主題,并且升華主題,由親緣之愛上升到知音之愛。曾國藩的詩句“老屋有情還憶我,夭桃無主自開花”,表達的還只是濃濃的鄉(xiāng)情。
“辛未深秋記?!盵3]4226表面看是注明寫作時間。其實細心的讀者會感受到抒情主人公的提示:頑強生命力無懼蕭殺,這與本文思想意蘊吻合而藝術上也余音繞梁。船山自忖生命即將進入迎接死亡的尾聲,然而生得尊嚴有節(jié),死亦無懼無怨。
筆者曾在《中華文明與船山文化》一文中提出:“船山精神應該成為我們民族的最強音與根治集體軟骨病的精神鈣質?!盵9]107王夫之筆下的“石船山”就是船山精神之鈣的美學象征??v覽船山一生行止可知,石船山,確實是王船山先生獨一無二的知音,或者說只有王船山是這座無名小山的知音。在中國古代,以石為友,歷來被認為是極其致遠的境界,而先生最難得的還是以石明志,其志堅如磐石,其高標人格遺世而獨立,是故他能以漢服完發(fā)“活埋”全道的氣節(jié)聞名海內。前述王安石、劉基、歸有光、劉禹錫的勵志散文,誠然筆法老到,但與船山的《船山記》最明顯也最要命的差距在于抱負胸次,前述作者言志抒情更多的在個體情感層面,而船山可謂思接千載、胸羅萬象,其所言之志,乃天下為公之大志,或者說正如他遠師的張載說的一樣,乃是為天下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圣賢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難怪有學者作家說船山的如椽巨筆撬動了石船山,讓千萬年寂寂無名的一座不毛小山與南岳比肩而馳名中外,讓為該山命名復以之自號的船山本人“岳衡仰止”(陶澍為湘西草堂堂屋橫匾題額)。余光中說,湘西鳳凰縣因為沈從文的彩墨而不朽;筆者堅信,位于湘水西部的石船山乃至衡陽縣必將因為船山先生而名滿天下、文燦千秋。
[1] 譚承耕.船山詩論及創(chuàng)作研究[M].長沙: 湖南出版社,1992.
[2] 施議對.人間詞話譯注[M].長沙:岳麓書社,2003.
[3] 王夫之.船山遺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4] 王夫之.王夫之古近體詩評選三種[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8.
[5] 熊考核.走近船山[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6] 郭鶴鳴.王船山文學研究[M].臺北: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研究所,1991.
[7] 王國安.古代散文選析[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0.
[8]孫洙.唐詩三百首[M].北京:中華書局,1984.
[9]胡國繁.行止船山[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3.
(編校 吳 戩)
The Soul is Long Dimly Discernible in Homeland and the Remnant Lamp and Swan Song is Still Extraordinary——Interpretation of Wang Chuan-shan's spirit inChuanshanji
HUGuo-fan,HUXing-heng
(Research Office of Wang Chuan-Shan of Hengyang County,Hengyang Hunan 421200,China; Office of Education Steering Committee of Hengyang County,Hengyang Hunan 421200,China)
Chuanshan is a patriotic scholar with lofty and unyielding character through the ages.Chuanshanjiis a summary report about Wang Chuan-shan's lifelong struggle experiences,which concentrated Wang Chuan-shan's spirit and personality,passed on his deep thought of patriotism and it represented the peak of his literary art.“Shichuanshan”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excellent carrier of responsibility and inherit of the cultur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it is the symbol of the spirit of Wang Chuan-shan's aesthetics.Wang Chuan-shan's spirit should be the calcium of our national spirit.
Chuanshan;ChuanShanJi; national spirit
2017-02-18
胡國繁(1972—),男,湖南衡陽人,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船山學研究。
B249.2
A
1673-0313(2017)02-00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