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顏
南充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拋錨式教學在高職英語閱讀的應用
楊雨顏
南充職業(yè)技術學院
我國目前的高職英語閱讀教學常把重點偏重于語言知識的講解,過多地強調語言點而忽視了非語言信息對閱讀理解的影響,使學生養(yǎng)成了逐字逐詞閱讀的習慣并且閱讀教學模式單一。針對這一情況,本文主要探討運用拋錨式教學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否有顯著影響,旨在證實拋錨式教學是否是一種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高效地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解題能力的閱讀教學方法。
建構主義;拋錨式教學;英語閱讀
建構主義理論(Constructivism)于20世紀80 年代后期在歐美興起,并形成一股沖擊力很強的理論思潮,然后迅速波及各個學科領域,尤其對教育學科領域的影響更為廣泛和深刻,是對傳統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一場“革命”,被譽為 “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的基本觀點為:知識并不是對現實世界的絕對正確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種情境皆準的教條;學習者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學習和交往活動中,他們逐步形成了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們具有利用現有知識經驗進行推論的智力潛能;相應地,學習并非是知識由外到內的簡單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整個教學環(huán)境中起促進者、組織者、發(fā)起者的作用,學生能動地利用各種條件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建構?;诮嬛髁x理論,目前開發(fā)出的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之一是拋錨式教學(Anchored Instruction)。這種教學模式把教學形象地比喻為 “像輪船被拋錨固定”,以具有感染力和代表性的實例為基礎(作為“錨”),幫助學生認識事物的性質規(guī)律及其相互關系,建構認知圖示。其主要環(huán)節(jié)包括:設計真實宏觀情境的“錨”→圍繞“錨”組織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消解具體的“錨”→效果評價。拋錨式教學是指在多樣化的現實生活背景中利用情境化教學技術以促進學生反思,提高遷移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它主張學習者在基于技術的整合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會解決復雜問題。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情景”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協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以及各種學習資源的設計的重要性,它還強調教師在課堂上灌輸和引導學生形成一種自我學習、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良好習慣,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建構主義框架下拋錨式閱讀教學模式包括: 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評價反思。
在現行的高職英語課本中,每個單元的主閱讀前都有一個討論活動以引出話題,激活學生與該話題有關的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閱讀以后,通過一系列的練習,從對文章細節(jié)的理解到對文章深層意義的理解,再拓展到對文章中有關話題的進一步討論,學生能夠獨立達到真正理解課文的目標。然而,在過去的閱讀教學中,由于對閱讀教學的認識不夠,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在課堂中,教師以講解語言知識為主,對學生的基本閱讀技能訓練不足。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印象,有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過多注重語法,把閱讀當做精度來講。不能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也同時忽視了閱讀方法的培養(yǎng)。給學生逐詞逐句講解,講短句,講句型,羅列詞組,分析結構。而有的則是讓學生自己瀏覽文章,做出答案。這種方法單一、乏味,總是使學生順著老師的意愿走,整個課堂始終圍繞教師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學,學生只在被動的接受,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他們逐漸對英語失去興趣,反感記單詞又何談提高閱讀技能?!皞戎嘏囵B(yǎng)閱讀能力”是英語閱讀教學目的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英語技能的一個基本方法,又是落實交際實踐性的主要途徑。搞好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和分析、判斷、處理信息的技能,從而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英語閱讀教學中必須認真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拋錨式教學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可以由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
(1)設計真實“宏觀情境”的“錨”。語言的學習需要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如果課堂上沒有英語學習的氛圍,那么整個課堂的英語學習只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因此在英語教學中, 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 在課堂上利用直觀教具, 用實物、簡筆畫、PPT的圖片展示等創(chuàng)造情景進行直觀教學, 使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這樣既能使課堂氣氛活躍,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 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圍繞“錨”組織教學。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下, 選擇學習的中心內容為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 真實性事件或問題, 然后給學生一個立即需要去解決的現實問題。選出的事件或問題就是“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作用就是“拋錨”。
(3)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收集信息、確定完成任務的子目標、利用并評價有關信息與材料、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等。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充當一個“輔助”的角色,循循善誘,讓學生自己去摸索理解,解決困難。另外,要鼓勵教師、學生及同伴間的討論或對話, 從多角度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樣可以使學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強。
(4)“消解”具體的“錨”, 即拋錨式教學不能僅讓學生局限在特定情境的問題解決, 而要發(fā)展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 解決新情境的問題。
筆者希望通過這次研究,可以使研究者和教師進一步加深對拋錨式教學模式的理解,為拋錨式教學模式在閱讀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打下理論基礎,有助于人們對我國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同時為把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拋錨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閱讀教學提供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而且通過研究拋錨式英語閱讀教學,為有效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高職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提供有針對性的高效的對策。
[1]高文, 王海燕.拋錨式教學模式[J].外國教育資料.1998(3),(4)
[2]鄭琴, 劉蓉.拋錨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