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丘逢甲南洋詩歌“南道院”考

      2017-03-09 19:53:18宋燕鵬
      韓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道長客家人道教

      宋燕鵬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 100720)

      丘逢甲南洋詩歌“南道院”考

      宋燕鵬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 100720)

      1900年,丘逢甲偕同王恩翔南來新馬地區(qū)。在霹靂州游覽“南道院”之后,二人皆有詩歌傳世,但“南道院”之名今已不存。在偶然的田野調查中,發(fā)現(xiàn)“南道院”就是如今的霹靂州怡保附近的“南天洞”。通過田野資料,對南道院及其后身南天洞的歷史變遷做一整理。僅存該廟特刊資料顯示,“南道院”建于1879年。該洞依道教傳統(tǒng)奉道教為主座,一直堅持著客家主持和收弟子的傳統(tǒng),先后有四任主持,直到1973年沒有主持接衣缽,才成立保管委員會管理。丘逢甲和王恩翔的有關詩歌,為了解近代中國人在馬來半島的生活狀況及認識當時霹靂州的道教傳播提供了參考。

      馬來西亞;霹靂州;南道院;南天洞;丘逢甲南洋詩歌

      1900年3月初,丘逢甲(1864-1912)偕同王恩翔應廣東保商局之邀,以聯(lián)絡南洋各埠閩粵商民事宜的名義展開其生平第一次的遠行。他在新馬游歷的地區(qū),除了新加坡和檳榔嶼之外,還有霹靂、吉隆坡、芙蓉等地,并在其部分作品中記載了1900年他親眼所見的一些南洋風物。其中有一首《南道院》:

      寶氣搜殘剩石頭,石玲瓏化洞天幽。

      三分得水知魚樂,九曲看人作蟻游。

      荒外有山容道侶,海中無地不瀛洲。

      他年補入神仙傳,曾費驂鸞半日留。

      林外方塘塘外山,洞門高下鎖煙鬟。

      藤陰滿院聞蟬語,云氣當軒待鶴還。

      絕妙文心惟曲折,最難仙福是清閑。

      海天歸去猶留夢,他日相思浩渺間。[1]

      顧名思義,詩名有濃厚的道教味道,與詩歌中表現(xiàn)的神仙思想契合。但是在現(xiàn)有的丘逢甲詩歌研究中,筆者目力所及,尚未有人對南道院的所在有所考證。筆者于2013年12月由檳城南下吉隆坡,驅車經過高速路上,發(fā)現(xiàn)路邊有幾個鑿山為窟的廟宇,停車觀看。發(fā)現(xiàn)其中一洞名南天洞,廟中保存一口鐘,上有銘文:“南道院沐恩弟子陳喜盛敬酧法鐘一口,光緒貳十五年己亥歲夏月吉立隆盛爐造”,可證1899年時,廟名為“南道院”。筆者通過這個銅鐘,可知“南天洞”就是丘逢甲筆下的“南道院”。長久的疑惑迎刃而解。下面對1900年時的“南道院”,如今的“南天洞”做簡單的歷史追述。

      一、“南道院”的創(chuàng)建

      馬來半島地形狹長,南北為中央山脈貫穿,霹靂州及雪蘭莪部分多石灰?guī)r山,造成與大馬半島西海岸諸州的地景不盡相同。霹靂州首府怡保,不僅是錫礦中心,而且“山明水秀,附近層巒聳翠,幽谷籠煙,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加以近打河貫穿市區(qū),郊外饒洞壑之勝,風景優(yōu)美,民俗淳厚,不論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都自有其值得羨慕的地位”[2]。南來大馬半島的客家人,多數以錫礦業(yè)作為自己最優(yōu)先從事的行業(yè)。來霹靂州的華人,無論是早期的惠州客家鄭景貴,還是后來的梅州客家姚德勝,皆是如此。盡管霹靂客家礦家在二戰(zhàn)前多有政治勢力,但廣府人要比客家人多,也是事實。不過,以省級行政區(qū)劃來論,二者皆為廣東省人,所以怡保的華人文化在大致上說是以廣府和客家為主的嶺南文化,是沒有問題的。有華人的地方,必定有華人神廟。由于南洋華人有做法事的需要,僧侶和道士也隨之南來。

      南天洞早年又名南道院①黃韞山:《藝苑續(xù)談》:“霹靂南天洞,一名南道院,為怡保名勝之一;洞天空大,氣象雄偉,余曾題一長篇于其上,內有句云:‘有如月氏天馬將騰空,明皇羲象欲搏賊。驚鳶跕跕墜水來,大鵬矯矯待風擊。羊腸九徑讓盤紆,太華三峰嫌修飾。鐘乳累累垂玉帶,醴泉涓涓涌石隙?!币姟赌涎笊虉蟆?934年9月1日,第15版。,從其在政府注冊的英文名(Nam Toh Yuen Temple)即可知。廟宇位于霹靂州首府怡保(Ipoh)附近的Jalan Ra?ja Dr.Nazrin Shah路旁,北緯4.5662409°,東經101.1143285°,鑿山為窟修建而成,共三層,為今“怡保三洞”之一②其他兩個是霹靂洞、三寶洞。。其“勝景出乎自然,卻深具鬼斧神工之妙。其間巉巖陡峙,石乳玲瓏”[2],是著名的旅游景點。

      據該廟特刊云:“南天洞(南道院)立基于一八七九年,依道教傳統(tǒng)尊奉道教為主座。歷來威靈顯赫,香火鼎盛。開山祖師為龔善德道長(公元一八七九至一九一四年)……”[3]是否1879年建立已無確切證據,但開山祖師龔善德道長原為廣東惠州歸善縣(今惠州市惠陽區(qū))客家人,南來怡保弘揚道教?;葜萦械澜淌サ亓_浮山,嶺南道教源自于羅浮山,羅浮山道脈源遠流長,其兩千多年的道教歷史,鑄就了嶺南道教祖庭。歷代皆有著名的道士在羅浮山有過修行活動。因此羅浮山成為嶺南第一道教圣地,號稱“十大洞天”之七。但龔道長到底是由何處出家,師承何派,與羅浮山道脈是否有淵源,已不可知。

      龔道長留存的文件,有手抄本《率性闡微》,該書署名“素陽子”,先后有道光、同治、光緒刻本,道長所抄底本是哪個刻本已不可得知。該書是民間教派青蓮教彭德源的著述之一?!墩谧媾稍戳魅俊贰暗谑拇硭嫘鳌痹疲?/p>

      祖諱依法,原諱德源,字超凡,號浩然,又號天一老人……祖著有《秘密真機》、《萬蓮歸宗詩敘》、《指玄篇注解》、《心印經注解》、《觀音本愿真經》、《超凡宗旨》、《率性闡微》、《破迷宗旨(篇)》、《悟性窮源》、《觀音心經注解》、《十六條規(guī)》、《四大條規(guī)》、《三元條規(guī)》、《十六年詞章》等書。……普傳天下,大展宗風。③(清)彭德源:《正宗祖派源流全部》,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刻本。轉引自楊凈麟《青蓮教祖師著述新考》,《四川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

      馬西沙認為青蓮教帶有濃厚的反抗現(xiàn)政權政治色彩。[4]濮文起從青蓮教內部組織來看,它與天地會的內八堂、外八堂極為相似,認為受以反清復明為宗旨之天地會影響,反映了鴉片戰(zhàn)爭后北方白蓮教系統(tǒng)的民間宗教與南方天地會系統(tǒng)的相互滲透與融合。[5]可知龔道長深受青蓮教派的影響。這可為當地傳說他是因為太平天國事件而舉家南遷馬來半島的說法做一注腳。

      廟里現(xiàn)存道長手抄之《太上老祖乩下靈方有救靈感》,其實就是嶺南地區(qū)流傳的《博濟仙方》,通過與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的民國八年(1919)季春重鐫廣州守經堂板存者對比,發(fā)現(xiàn)二者內容大致相同。文首曰:

      太上純陽孚佑呂帝君(黎琦修序:玉封玉清內相金闕,選仙孚佑帝君,加封無量仁慈大帝,)持降于粵東城西蘊善壇也。曾前降方五科于北省,今則降此三百于南嶺。緣粵東乃斗牛宿,度所屬與別省地土既殊,故方劑調用,不得不另為分別,則所謂用藥謹慎,誠如用兵也。遍閱各簽方之妙用,無非指善扶危,降藥者以愈身體有形之病,不降藥者,乃治心性無形之病。是呂帝君以神道設教,欲世人省身修德,同證善道,脫離疾苦。其濟世度人之心,固無微不到,亦濟世度人之德,誠無處不被也。凡欲求方者,須依下列十則,誠信祈禱,勉力于善,方有效驗。天道福善罰惡,倘閑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反歸咎于方劑之不靈,則自惑之甚矣。求方者祈悟之。(弟子黎琦修薰沐敬序。太和洞弟子陳紹修募刊)①參見王麗英:《廣州道書考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194頁。括號內文字為《博濟仙方》有,而南天洞保存者無。

      《博濟仙方》共有呂帝靈簽一百條,呂帝仙方男科一百方,呂帝仙方婦科一百方,呂帝仙方幼科一百方,呂帝仙方外科一百方,呂帝仙方眼科五十二方。末附求方十則。但是南天洞手抄本中的藥方少于此書??赡艿篱L所依照的是早期流行的手抄本,所以沒有刻本的數量。

      流傳于民間的藥簽或貫以某神明的名字,或貫以名醫(yī)名字,或貫以宮廟名字。大多數藥簽直稱“仙方”或“神方”“靈方”,如呂祖仙方、博濟仙方、呂祖神方、觀音靈方,披上一層神圣的外衣。有的藥簽分“男科”“女科”“外科”“目科”“幼科”等不同科目,善男信女可根據性別或所患的疾病有針對性地占取。關于藥簽是如何產生的,民間多托于神明飛鸞闡化,或名醫(yī)生前制作,使藥簽披上一層神圣的外衣,以吸引信徒。[6]不過不可否認,行醫(yī)對道教吸引信眾有很明顯的作用。在19世紀末缺醫(yī)少藥的怡保,龔道長借藥簽行醫(yī),也是擴大信眾群體的有效手段。

      除了醫(yī)病,龔道長還以法術聞名。當地有關龔道長的神通傳說較多,至今仍然流傳。龔善德的堂侄孫龔道明校長說,以前南天洞前有放生池,經常有小頑童來偷捉烏龜等動物,龔道長好言相勸反而被罵,于是他念念有詞,池邊的一棵大樹慢慢倒向他們,嚇得他們沒命地逃,過后大樹又漸漸恢復原狀。在龔道長羽化當晚,自己知道壽命將終,就把所有親戚全部叫來,說他將在某個時辰羽化而去,要他們不要傷心,說完就爬上后洞的“一百級”,時辰一到親人上去時,發(fā)現(xiàn)他已經大化而去。另一傳說,是吉打州某次發(fā)生福建人與潮州人沖突事件,福建人請了泰國和尚施法,潮州人很吃虧,三番四次來邀請龔道長,都被他拒絕,最后不忍心才勉強答應,以一招“五雷掌”把泰僧打敗。事后獲得潮州人獻贈園丘地。[7]

      除了上述手抄本之外,光緒乙巳年(1905)龔道長還在二三樓上的木門板上,用毛筆寫有《行道百字訓》《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勸》八首、《修道法例普度賢良》三十首等,以及親手繪制的壁畫多幅。其中《行道百字訓》:

      辨道依規(guī)矩,慈悲化四方。

      謙和兼信實,儉讓與溫良。

      待人敦利益,處己惕疏狂。

      切忌爭功果,尤嫌論短長。

      愩高休執(zhí)抅(拘),人我勿分張。

      受謗言須謹,知幾事要藏。

      三千功積滿,八百行參詳。

      引眾登仙境,調賢選佛場。

      慈航來普渡,位位列天堂。

      該文五字一句,內容涉及儒家的謙和儉讓溫良,尊師敬祖;道教為人處世的淡然態(tài)度,和“三千功圓,八百果滿”的思想。最后一句“慈航來普渡”,則是指道教女仙慈航道人??芍彽篱L心目中,儒家的基本原則和道家的修行是并行不悖的。

      二、龔道長的弟子及繼承人

      龔道長是火居道士,有妻子及兩個兒子。1914年羽化后葬在南天洞后山。1973年墳墓合葬重建,墓碑云:“龔公、黃氏、張公合之墳墓?!秉S氏可能就是其夫人,張公可能就是1957年去世的道士張理如。

      龔道長和繼任主持都曾收有弟子,他和后任主持之弟子皆記錄下來。南天洞現(xiàn)存一小冊子,封面寫“龔善德奉令”,記錄了他及后任南天洞主持收弟子的情況。小冊子首云:“太上老君天道宏開普渡凡民大吉大昌道法高強進道門人上表姓名道號訂明”,下有詩曰:

      善教源流古至今

      道法五千渡凡民

      傳授真經開覺路

      明心見性大丹成

      該詩歷代著述皆無,應為龔道長所作?!吧平獭敝傅澜獭!拔迩А敝咐献印兜赖陆洝肺迩а浴!坝X路”為佛教用語,謂正覺的道路,即菩提之道?!懊餍囊娦浴北臼欠鸾潭U宗用語,指屏棄一切世俗雜念,徹悟因雜念而迷失了的本性。闡述了龔道長對道家思想的理解。“大丹”泛指各種煉成的丹?!墩唤洝吩疲骸褒埢⑸街袩挻蟮?,六天魔魅骨毛寒?!?/p>

      小冊子記錄了宣統(tǒng)三年(1911)八月初六日卯時上表內容:“張貴長,道號明心,年七十九歲,八月十四日卯時生,是廣東惠州歸善□下輋人氏;黃丁,道號明真,年〣十歲,丁丑年(1877)六月廿四日寅時生,是歸善縣坑子人氏;黃昌,道號明善,〤十〤歲,戊辰年(1868)四月初六酉時生;羅石崇,道號明行,年〣十〥歲,丁丑年(1877)十一月十九日申時,廣東連州人氏。”從這幾個人的年齡看,分別是79歲,35歲,44歲,35歲。籍貫看,前三人都是惠州歸善縣人,和龔道長是同鄉(xiāng),歸善縣是客家人為主的縣,①歸善縣客家人多居在高潭、安敦、多祝、白花、梁化、新庵、稔山、平山、良井、永湖、麻溪坑、淡水、鎮(zhèn)隆、龍崗、坪山等山區(qū)、半山區(qū)。參見《惠陽文史資料》第9輯,廣東惠陽印刷廠,1995年,第99頁。道長所來淡水村是圣堂約堡下轄的客家為主的村,坑子亦是。但張貴長來自“□下輋人氏”,“輋”即“畬”,如今惠陽區(qū)亦有一定數量的畬族,但在清末的時候,這些畬族和客家是難以區(qū)分的,他與龔道長是同鄉(xiāng)。廣東連州亦為客家縣。

      在1913年的上表中,龔勝法號玅勝,1869年出生,是廣東博羅人氏;賴玅卿字常明,1892年出生,是廣西梧州岑溪西鄉(xiāng)沙江人氏。廣東博羅縣有大量的客家人,清朝曾發(fā)生嚴重的“土客”械斗。梧州岑溪是桂東南客家縣。1929年上表的楊法漢,道號至漢,1884年生,是廣東東莞清溪人氏。清溪是著名的客家縣,客家人口和村莊占70%以上。[8]1932年上表的羅華,道號理慶,1891生,廣東鶴山人氏。鶴山縣從明清之際客家人就已經從嘉應州和惠州等地遷入。[9]如今依然有7萬多人講客家方言。[10]1940年上表的鄭方,道號理吉,廣西玉林州北流人。北流縣亦有相當多的客家人,從他自述來自“北流縣隆盛墟”來看,他亦為客家人。所以從方言群的角度來看,怡保有數量不菲的客家人,南天洞就吸引了這部分人來參拜。

      依據南天洞自述,第二任主持聾(龔)聲揚道長(1915-1924),代任主持黃丁道長(1925-1926)、賴玅卿道長(1927-1928),第三任主持楊至漢道長(1929-1951),第四人主持鄭理吉道長(1952-1988年4月5日)。[3]除了上述記錄的道士外,1957年去世的張理如道長是福建古田人,而古田則是福建的客家地區(qū)。1950年的時候,有人去南天洞參訪,說“院里有個老道士,是嘉應州人,說著一口我不大懂的客話,他有一個徒弟,一律留著全發(fā),拖著道袍;另外一個燒火道人是就近山莊里雇來燒飯的,倒不是一個道人打扮”云云。[11]可知那個時候道長應該是嘉應州人,雖與南天洞文獻記載有異,但卻證明是客家人。

      從上述可證,南天洞一直堅持著客家主持和收弟子的傳統(tǒng)。而近代的拜上帝會的基本群眾是客家人,太平軍的骨干力量和基本成員是客家人,太平天國起義的領導核心分子也主要的也是客家人。太平天國革命就是一場以客家人為主體的農民戰(zhàn)爭。[12]因此,如果說龔善德因參加太平天國革命失敗后,為躲避清朝政府的通緝而南來,是完全有可能的。

      最后一任道長鄭理吉生于公元1919年,祖籍中國廣西,出生窮鄉(xiāng)僻壤,父親是一名農夫,其父育有四子,而他排行最小,是家中幼兒,年少時則苦嘗“生離死別”之痛,當時其長兄不幸逝世,二哥逃兵役而遠赴南洋,三哥卻被當時政府抽壯丁做苦工。他也逃到南洋投奔二哥,于膠園割膠。一日在其割膠之際,他拋下工作而獨自一人悄然從華都牙也石門欄步行至金寶,然后再由金寶到怡保務邊路之南天門。由于“奇緣巧合”之下,在南天洞(當時稱為南道院),他“邂逅”了該洞第三任主持楊至漢道長,于是得蒙楊道長收留棲身洞內,朝夕吃齋念經敬奉太上老君,晨鐘暮鼓,窮其一生五十年鉆研“修道成仙”之理。

      鄭理吉失蹤了,其二哥鄭利自然是著急,于是召集膠園內之“鄉(xiāng)親父老”四處找尋,結果是一無所獲,悲痛之余,以為其弟在膠園操作時被經常出現(xiàn)之老虎吃掉矣!事隔十余年,雖然有人看到貌似鄭理吉的道士出入南天洞,然而,鄭利當時已舉家返回中國大陸故居,無法與其弟再“緣鏗一面”!不過,直到鄭理吉道長接任南天洞第四任主持之后,曾經寫信與身居中國的二哥鄭利聯(lián)絡,從此經常匯款予鄉(xiāng)下的侄兒。[13]鄭道長的經歷,也是1949年前后大馬華人與祖國親人相互隔絕的大歷史的縮影。

      三、南天洞道教的衰落

      鄭理吉道長羽化后,并未有弟子繼承衣缽。雖然他晚年時,曾收過一名年少之“俗家弟子”為徒,以期能繼承其南天洞主持之位,而該名徒弟姓林,住在離怡保四英里之新邦波賴新村。然而由于該名“不肖徒”半途離“洞”出走,一去不回,直至其師父鄭道長在怡保中央醫(yī)院咽下最后一口氣時,該名徒兒仍未見歸返侍候在道長病床旁,終使得鄭理吉道長辭世之后連最后唯一的徒弟也沒有真正繼承其衣缽,接任南天洞第五代主持。

      不過維持南天洞運轉的,是該洞于1973年依政府諭令成立的保管委員會。南天洞自此則為公產。鄭道長雖然名為主持,但實際上僅僅負責襄理法事。而該洞寺之建設發(fā)展則交由以鄧安杰為首之保管委員會處理。據洞內文件云:“本委員會之意旨:(一)維護華人傳統(tǒng)性、道德、宗教、信仰;(二)增添地方上風光景色,使本洞成為旅游佳境,以供人們尋幽探勝,享受大自然之樂。同年臨近錫礦崩塌,本洞被泥水湮沒,損失慘重。吾人等,即負起重修責任,清理山東,填補潭澤,擴張神壇,建化寶爐,筑齋菜館,塑青牛、作瑞獅、造牌樓、雕青龍、書彩鳳,以壯麗觀也?!币獙⒛咸於创蛟斐陕糜蝿俚亍5菍τ诶^承人的培養(yǎng),卻沒有做好。致使鄭道長羽化后,只能由廟祝蔡明先生主持(1988.4.5)。

      南天洞由清末創(chuàng)建,是道士主持的道觀,到一百年后沒有道士,道教的色彩愈發(fā)淡薄,民間信仰的內容愈來愈多。一方面沒有道士做正本清源的工作,另一方面,面對民眾的信仰需要,民間神祇越發(fā)增加。如今南天洞所奉神祇主要是五位:關帝、呂祖先師、太上老君、玄天上帝、玉皇大帝。五位主要神祇,太上老君是主神,這是道教三清之一,玄天上帝即道教的真武大帝,也是客家人所供奉的神祇之一。而呂祖先師就是呂洞賓,也就是前述《博濟仙方》里說的“太上純陽孚佑呂帝君”,和玉皇大帝同為道教神祇,關帝就是關羽。這些都是華人所廣泛信奉的神祇。在二層,還供奉有很多女神。以碧霞元君為中間,右手依次為“林奶天后、王母娘娘、水母娘娘、后土娘娘、傳教娘娘、目連佛祖、火山圣母、七姐仙姑”,左手依次是“李奶天后、楊地天后、圣母娘娘、何大仙姑、護法娘娘、護法圣母、修道圣母、保胎娘娘”。這里“林奶天后”,應該就是我們一般所謂的“媽祖”,“水母娘娘”有不同版本,其中發(fā)源于泗州的是影響最大的,主管洪澇。[14]目連是佛祖十大弟子,不知為何與女神放在一起?!白o法娘娘、護法圣母、修道圣母”則不知來歷,“火山圣母”應該主管火,“七姐仙姑”,是部分已婚女人信奉的女神,流行于今天珠海地區(qū)。傳說“仙姑常庇佑,七姐永扶持”,供之可扶助婦女消災解難。[15]這些女神多數已經不是道教神祇了。附會婦女的日常需要,尤其是“保胎娘娘”,更可見其神祇的世俗性。不過,與宗教性的道教的距離就愈加遠了。

      結 論

      “南道院”現(xiàn)存的文物較少,在創(chuàng)始人龔善德道長創(chuàng)建一段時間后,丘逢甲和王恩翔南來,兩人都留下了有關南道院的詩歌。王恩翔的詩歌為:“開行七石喚車停,笙鶴云中集萬靈,洞府約尋南道院,紅毛樓角海山青?!彼凶宰ⅲ骸坝⒙烦桃匀锇霝橐皇系涝菏戳岘?,尤為奇絕?!盵16]二人的記述就為我們保存了1900年時南道院的景物描寫,為我們認識當時的霹靂州的道教傳播提供了參考資料。當然,二人的記述雖然并不全面,但都是我們了解近代中國人認識馬來半島的絕好素材。從這個意義上說,丘逢甲的詩歌不僅有文學意義,也具有史學價值。

      [1]丘逢甲.嶺云海日樓詩鈔:卷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69.

      [2]怡保市升格為自治市[N].南洋商報,1962-05-30(02).

      [3]馬來西亞吡叻州怡保南天洞(南道院)創(chuàng)立120周年紀念特刊[Z].怡保:南天洞,1988.

      [4]馬西沙,韓秉方.中國民間宗教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133.

      [5]濮文起.中國民間秘密宗教[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108.

      [6]林國平.藥簽與呂祖藥簽初探[G]//吳光正.八仙文化與八仙文學的現(xiàn)代闡釋:二十世紀國際八仙研究論叢.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395.

      [7]李永球.龔善德創(chuàng)建南天洞[N].星洲日報:“田野行腳”專欄,2009-05-17(20).

      [8]張磊.東莞歷史文化名城[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164.

      [9]周大鳴,呂俊彪.珠江流域的族群與區(qū)域文化研究[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240.

      [10]鶴山縣縣志編纂委員會.鶴山縣志[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625.

      [11]夢筆.怡保南天洞的開山祖[N].南洋商報,1950-09-18(09).

      [12]鐘文典.客家與太平天國革命[G]//韋生理.晚晴文存——廣西文史研究館館員文選.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212.

      [13]佚名.超過百年南天洞 第五代沒有傳人[N].(怡保)民生報,1988-04-23(06).

      [14](法)祿是遒.中國民間崇拜道教仙話[M].王惠慶,譯.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86.

      [15]黃金河.文化三灶[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249.

      [16](新加坡)李慶年.南洋竹枝詞匯編[M].新加坡:今古書畫店,2012:14.

      A Study of the Nandao Courtyard in Qiu Fengjia’s Poems on the Southeast Asia

      SONG Yan-peng
      (Chinese Social Science Pres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100720)

      Qiu Fengjia and Wang Enxiang travelled to Singapore and Malaysia in the Southeast Asia in 1900.After their tour to the Nandao Courtyard,they both wrote some poems which have been handed down.However,the name of the Nandao Courtyard exists no longer today.In an acci?dental field work,it was found that the Nandao Courtyard is today’s Nantian Cave near Ipoh in Per?ak.With field data,we sorted out the historical change of the Nandao Courtyard and its subsequent replacement the Nantian Cave.Data from the features that exit only in the temple reveal that the Nandao Courtyard was built in 1879.Following the tradition of Taoism,the cave holds Taoism as the main seat and sticks to the tradition of having a Hakka abbot and of taking in disciples.There were consecutive four abbots until 1973 when no abbots were found to continue their course and the main?tenance committee was set up to administer the temple.Qiu Fengjia and Wang Enxiang’s relevant po?ems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lives of modern Chinese in Malaysian peninsula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Taoism in Perak at that time.

      Malaysia;Perak;the Nandao Courtyard;the Nantian Cave;Qiu Fengjia’s peoms on the Southeast Asia

      K 916

      A

      1007-6883(2017)04-0025-06

      2017-02-17

      宋燕鵬(1978-),男,河北永年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編審、歷史與考古出版中心副主任,歷史學博士、博士后。

      責任編輯 溫優(yōu)華 石恩宇

      猜你喜歡
      道長客家人道教
      劣勢也能成優(yōu)勢
      客家人
      寶藏(2021年7期)2021-08-28 08:17:34
      白云觀的小石猴
      闖蕩牙買加的客家人
      西夏道教補議
      西夏學(2018年2期)2018-05-15 11:21:42
      兩棵樹 你砍哪一棵
      試論《水滸傳》的道教思想
      行酒
      神州民俗(2016年5期)2016-06-13 10:18:44
      神兵閣
      寧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轉站
      福建人(2015年11期)2015-02-27 10:23:59
      大同县| 昌黎县| 新疆| 柳林县| 阆中市| 大冶市| 澄城县| 凤台县| 沙田区| 浦江县| 天气| 洛南县| 柏乡县| 安吉县| 沙田区| 凌海市| 镇远县| 体育| 通州市| 余姚市| 克拉玛依市| 兴安县| 鹰潭市| 正镶白旗| 新营市| 苏尼特右旗| 麻阳| 安康市| 庐江县| 德惠市| 湄潭县| 肃北| 渭源县| 黎平县| 介休市| 鸡西市| 凤翔县| 平潭县| 辉县市| 海城市| 陇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