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寧明縣實驗學校 馬佩潔
學生厭學是指學生對以學校課堂為傳播環(huán)境的、以教科書為主要載體的社會主流文化的一種消極狀態(tài)。表現(xiàn)為對學校課堂、教科書、課內(nèi)外作業(yè)、教科書的知識擴展的一種長期抵觸和排斥狀態(tài),對學習缺乏主動性,被動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育,對學習厭惡反感,甚至感到痛苦不堪。
我國現(xiàn)在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制度還不夠完善,教育制度的轉(zhuǎn)變對學校教育的沖激,特別是現(xiàn)階段我國確實存在相當一部分文化水平不高而家底較殷實的家長們,他們的經(jīng)歷和言行在不經(jīng)意間誤導了孩子,使孩子們認為讀書無用,你看:不是大學生照樣可以做生意賺大錢。反而有些大學生畢業(yè)后找不到工作。受這種思想影響的孩子對學習缺乏足夠的需求,不論你老師是苦口婆心、軟硬兼施、還是循循善誘,反正十八般武藝用完也往往抵不住殘酷的現(xiàn)實擺在眼前,你老師一個月工資不夠我家一天營業(yè)額,所以學生說不要逼我讀書,部分家長也說讀不懂就算了。
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因素,它能引人注意,調(diào)動人的好奇心,促使人喜愛從事某項活動。而人的興趣又易于受到干擾,導致轉(zhuǎn)移。處于成長中的中學生,好奇心特別強,其興趣只要干擾因素夠強烈,就會產(chǎn)生轉(zhuǎn)移,厭學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將興趣由學習轉(zhuǎn)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
當前社會在市場經(jīng)濟的大潮中,五光十色的現(xiàn)實生活,琳瑯滿目的電子產(chǎn)品和虛擬世界,對廣大中學生產(chǎn)生了巨大而多樣的誘惑,由于好奇心強勇于嘗試而思想不成熟,自我控制力不強,往往被許多消極因素所吸引并沉迷,從興趣轉(zhuǎn)移的對象來看,厭學的中學生大多迷戀網(wǎng)絡(luò)游戲、娛樂場所、早戀,不僅逐漸荒廢了學業(yè);甚至引發(fā)中學生違法亂紀,誤入歧途。學生的興趣一旦由學習轉(zhuǎn)向社會不良活動后,就很難再對學習感興趣,一般都會表現(xiàn)出厭學、混學、逃學、甚至輟學。
只要有考試就會有排名,那怕不公開張貼,也烙在老師和學生的心里,更何況總會有期中、期末總結(jié)、表彰;總會有名校的優(yōu)勝劣汰從小學就陪著我們一路走,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往往老師比較關(guān)注的總是那些學習特別好的或特別不好的學生,而默默無聞的那一部分中等生,也容易產(chǎn)生厭學心理。這一部分學生當中,或許也曾經(jīng)努力過,也曾經(jīng)灑過汗水,但無論怎么奮斗,仍然不能名列前茅,很少甚至沒有體驗到過成功的歡樂和老師家長的肯定。長期被老師家長忽視,一次次的付出沒有回報,漸漸磨碎了他們進取的心,認為自己天生愚笨,反正學不好因而主動放棄了努力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既有“親其師,信其道”的積極情感遷移,也就有“恨其師,厭其道”的消極情感遷移。由于一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某些不當措施或?qū)I(yè)底子薄、教學水平較低、能力有所欠缺,造成部分學生對他們產(chǎn)生反感,并可能由此而影響自己的教學。如有的老師教育方式過于粗暴,寫錯字或答錯題的罰抄五遍等。中學生的學習科目多,課業(yè)負擔重,再這樣處罰,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學生就會對老師產(chǎn)生不滿,學生對這樣的教師不滿后,往往對他講課也不感興趣,甚至一部分中學生會采取幼稚的報復,我對這個老師不滿,我就不學你教的這科,考得差差的讓你丟臉,讓你評不了優(yōu)、得不了獎,認為不學就可以報復老師。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改變厭學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就必須要改善他們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社會的風氣、家長的關(guān)愛、 教師的重視、同學之間的友好相處都有利于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氛圍,正面激勵學生積極、主動、愉快地進行生活和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需要是學習的動力,要讓厭學學生對學習價值有新的認識,應(yīng)該盡量利用課余時間特別是假期,創(chuàng)造機會讓其到社會上進行自我實踐,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培養(yǎng)興趣,充分感受到學習的的重要,品嘗到學習的趣味感和成功感,從而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
中學生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識還不完整,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容易受周圍小環(huán)境的影響。而很多家長和老師的注意力僅僅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忽略了孩子在同學中是否被同齡人接納并保持友好關(guān)系,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情緒。這個時期的孩子如果能夠自感被同齡人接納,歸屬在一個團體之中,享受著被愛、被欣賞的幸福感,自我有價值的評價就越高,自信心越強,對學習也就越投入;反之,感受到的是失落、寂寞、自卑,對自我的評價就會失誤,對自我失去了自信心,主觀上把自己放在了失敗者的位置上,做什么事情都無精打采,也就不可能獲得成功。所以家長和老師在關(guān)心孩子的學習的同時也要正確評價孩子的發(fā)展,讓青春期的孩子感受到家長老師的寬容、愛和欣賞,建立良好的交往模式,真正幫助他們克服種種困難,讓孩子能正確評價自我,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
做為一名老師,我們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在工作中客觀評價自己的學生,及時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有及時了解。做為一名老師,要在學習上幫助自己的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如果學生確實沒學好,又具備學習潛力,不要一味批評和責怪,而是進行個別輔導,查找其原因,細心引導,耐心教導。 英國著名詩人雪萊曾說“過去屬于死神,未來屬于你自己?!奔皶r教育,注重看學生的明天,不要對孩子做過高的要求與期望。做為一個老師,我們要及時轉(zhuǎn)變教育觀念,多交流、善學習,盡量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然,排除學生厭學心理是一項長期、艱苦、復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長、老師的共同努力。只有確實減輕學生負擔,實現(xiàn)從應(yīng)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的轉(zhuǎn)變,給孩子以科學的教育,注重心理輔導,才能有效地消除厭學情緒的蔓延,使學生健康地發(fā)展。厭學的學生是普遍的,我們也許無法改變這個世界和事情,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對世界和事情的看法。學生只要對學習懷著積極的心態(tài),擁有進取的精神,他們終究是有著光明前程的年輕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