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qū)公安部幼兒園 季 芳
禮儀在辭海中的解釋是“禮節(jié)和儀式”。我們認為幼兒禮儀是指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與人交往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表現(xiàn)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當今社會的孩子在家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家中的小太陽說一不二,因此在與人相處中不會去處理幼兒間的矛盾,不懂得謙讓與很好的合作,這就需要我們幼兒教師幫助幼兒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對幼兒進行必要的禮儀教育,可幼兒的禮儀教養(yǎng)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yǎng)成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及多種活動中培養(yǎng)。
中國作為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禮儀之幫”,講文明、用禮儀,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禮儀是人類文明的標尺;我們在否定傳統(tǒng)弊端的同時,也丟掉了一些傳統(tǒng)的美德。學前期的幼兒,可塑性強,容易接受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會、學習各種行為要求的理想時期,更是文明禮儀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亞里士多德說過“幼年時形成的習慣可以改變一生”,因此,對幼兒進行禮儀啟蒙教育,促進幼兒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zhì)的發(fā)展,對幼兒今后的學習乃至整個人生都會產(chǎn)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綱要》中明確指出:向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是培養(yǎng)他們團結(jié)友愛、誠實、勇敢、不怕困難、有禮貌、守紀律等優(yōu)良品德、文明行為和可愛的性格。良好的禮儀教育,對幼兒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質(zhì)有著重要的作用。著名幼教專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孩子禮儀,等于教孩子優(yōu)雅地過一生。
每周星期一上午十點整,全體師生都會來到操場,舉行莊嚴而隆重的升旗儀式。特請大班幼兒輪流當旗手,這項任務(wù)光榮又艱巨。在每次的升旗前,要反復練習,每次當音樂響起,國旗緩緩升旗,全園師生齊聲唱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幼兒的榮譽感油然而生,從他們的表情中可以讀出,他們心中的喜悅。通過這個活動來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幼兒從小懂得愛國家、愛自己、愛自己身邊的人,從而萌發(fā)幼兒愿意幫助別人的欲望。
每天早上,都會有四名大班幼兒帶著“禮儀小標兵”的綬帶站在園門口,用最純真的笑臉來迎接家長和小朋友,用最甜美的聲音問候:“叔叔、阿姨早上好,小朋友早上好”。最開始,許多家長也沒有問好的意識,小朋友就更加沒有反應(yīng),據(jù)我們統(tǒng)計,開展活動三天中,全園300多名家長,只有幾十位家長能主動與禮儀小標兵相互問好,可想而知,幼兒間的交流就更加微不足道了。于是,我們與孩子們商量,由孩子們向家長發(fā)出倡議書,希望家長為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沒有幾天,我們再看到的景象大不相同了,爸爸、媽媽主動與小標兵問好,同時還能提醒孩子與小標兵打招呼,不僅對大班幼兒的進行了禮儀教育,還增強了弟弟、妹妹的禮貌意識。
在每日的教育活動中,老師們通過社會活動《我們都是好朋友》的情境表演,讓幼兒從中體驗友情、從中學會怎樣去關(guān)愛別人;又通過學唱新歌《動物的家園》——讓幼兒感受身邊的動物、植物也是我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朋友,需要我們?nèi)ケWo它們、愛護它們;在語言活動《有禮貌的小朋友》學習中,通過兩名幼兒的行為對比,幼兒從中懂得了有禮貌受人尊敬;老師們將每個教育活動中滲透“禮儀”小常識,潛移默化的對幼兒進行教育。
園內(nèi)還定期組織幼兒觀看解放時期的電影、禮儀教育的影片等,讓幼兒從小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通過觀看宣傳片,讓幼兒能分辨什么樣的行為不會得到大家的認可,什么樣的行為會得到大家的贊揚,給幼兒一個分析問題的機會,讓每名幼兒都能從自身做起,從我做起,爭做“文明禮儀小標兵”。
幼兒園還利用雙休日組織親子活動,帶領(lǐng)幼兒及家長走進大自然。活動前教師會與幼兒一起說一說活動中的注意事項。比如,上車謙讓,途中不能踩座椅、不能大聲喧嘩;下車后,一個一個下,不能擁擠,保證安全等。帶幼兒參加活動中,活動中需要家長與教師達成共識,共同對幼兒進行合作與分享的教育,自己帶來的好吃的,大家一起吃,學會分享,在活動中遇到困難,家長鼓勵幼兒去與小朋友共同解決,學會合作。
利用月末家長半日觀摩的機會,老師組織幼兒開展《動手做一做》的活動,讓孩子用自己的小手,為家長送上一份自己制作的小禮物,主動說:“爸爸、媽媽您們辛苦了”。請父母來講一講孩子小時候的故事,以便讓幼兒了解父母的不容易。同時,活動也讓家長看到孩子們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活動來讓幼兒從小懂得應(yīng)該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
定期組織家長講座及家長會,會上請家長明確幼兒園“禮儀”教育活動的內(nèi)容、形式及要達到的目的和需要家長配合的工作,在明確教育方案的同時,各班教師聽取家長的意見與建議,由班級教師分發(fā)《幼兒家庭情況調(diào)查問卷》,鼓勵家長如實填寫孩子在家的習慣,教師進行整理后并根據(jù)反饋表來制定本班幼兒 “禮儀”教育的活動目標及工作計劃。以此來調(diào)動家長配合幼兒園教育的積極性。
在班級開展活動的同時,教師將教育活動向社區(qū)延伸,使幼兒在改變自己處事行為的時候,能規(guī)范其他人的行為。教師開展主題活動“我做禮儀小衛(wèi)士”調(diào)動大班幼兒繪畫及制作的興趣,來做些宣傳小畫冊,并帶領(lǐng)孩子們走進社區(qū),將宣傳小畫冊發(fā)給社區(qū)中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顒硬粌H使幼兒規(guī)范了自己的行為,同時還使幼兒有了接觸社會的機會,得到了更多的體驗。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禮儀教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yǎng)成的,需要教師及家長共同配合。在幼兒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點滴教育,通過多種途徑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讓幼兒逐漸學會尊重他人、與人友善、表里如一、內(nèi)外一致。